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良

作品数:15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显像
  • 6篇单光子
  • 5篇发射型计算机
  • 4篇单光子发射
  • 4篇肿瘤
  • 4篇骨转移
  • 3篇应力性
  • 3篇应力性骨折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计算机断层
  • 3篇骨折
  • 3篇核素
  • 3篇放射性
  • 3篇放射性核素
  • 3篇肝细胞
  • 3篇肝细胞癌
  • 3篇SPECT/...
  • 3篇MDP
  • 2篇单光子发射计...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石洪成
  • 15篇蔡良
  • 11篇李蓓蕾
  • 10篇陈曙光
  • 8篇张一秋
  • 6篇顾宇参
  • 5篇陈绍亮
  • 4篇朱玮珉
  • 3篇修雁
  • 3篇张申
  • 3篇曾贵刚
  • 2篇余浩军
  • 2篇胡鹏程
  • 2篇杜国浩
  • 2篇乔伟伟
  • 1篇黄万霞
  • 1篇刘江
  • 1篇董科
  • 1篇李峻
  • 1篇彭海东

传媒

  • 4篇中华核医学与...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核技术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素一日法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应用核素一日法肺通气/灌注(V/Q)显像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肾静脉血栓(RVT)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情况,并与CT血管造影(CTA)结果进行比较。方法99例DVT和RVT患者进行肺通气(锝气体)/锝标记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99mTc-MAA)灌注显像和胸部X线片检查,其中12例进行V/Q平面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23例同期进行CTA检查。根据肺栓塞前瞻性研究(PIOPED)诊断标准(1995年修订版),综合分析V/Q显像和胸部X线片结果,将PTE划分为高、中、低、极低度可能性和正常5类,并以高、中、低度可能性为阳性,极低度可能性和正常为阴性。比较灌注相SPECT显像与V/Q平面显像发现的病灶数量。结果99例患者中,PTE高度可能性为35.4%(35/99)、中度可能性为8.1%(8/99)、低度可能性为9.1%(9/99)、极低度可能性为4.0%(4/99)、正常为43.4%(43/99),阳性率为50.5%、阴性率为49.5%。12例同时进行CTA、肺灌注V/Q平面显像和SPECT显像检查的患者,3种检查分别发现48、43和50个阳性肺段。8例CTA检查阳性患者的48个受累肺段中,肺灌注V/Q平面显像显示34个肺段阳性,与CTA检查的符合率为70.8%;肺灌注SPECT显像显示39个肺段阳性,与CTA检查的符合率为81.2%;两种检查与CTA检查符合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肺灌注V/Q平面和SPECT显像分别较CTA检查多发现9个和11个病变肺段,均在亚肺段水平。肺灌注SPECT显像较V/Q平面显像多发现的7个肺段也均定位于亚肺段水平。肺动脉部分栓塞时,由于血流可以通过,肺组织灌注可能正常,V/Q显像往往不能发现病变血管;而当外周肺段、亚肺段较小肺动脉栓塞时,CTA检查易漏诊。结论SPECT可以明显改进肺V/Q显像。肺V/Q显像可以提供优良、准确的PTE诊断结果,CTA检查与其可优势互补。
李蓓蕾陈曙光余幼军顾宇森朱玮珉蔡良石洪成陈绍亮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放射性核素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同步辐射类同轴相衬成像应用于人肝细胞癌标本新生血管显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我国,肝细胞癌(HCC)发病率(36000人/年)仅次于肺癌,年死亡人数约为35000[1]。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估对HCC诊断、预后分析、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效有重要意义。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成像基于入射光在不同密度组织的相位变化差异,对血管等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传统X射线吸收成像大大提高,不使用造影剂就可以显示直径数十微米的血管州。目前相衬成像主要包括类同轴相衬成像(IL-PCI)、衍射增强成像、干涉法成像和光栅相位成像4种。其中IL-PCI具有实验技术要求不高、成像原理简单、图像直观、易读等优点。本研究旨在用IL-PCI技术进行离体HCC标本新生血管的形态学观察。
李蓓蕾张一秋蔡良侯晓广石洪成陈绍亮杜国浩
关键词:肝细胞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同步辐射衍射增强和类同轴相衬技术离体人肝内胆管扩张成像被引量:2
2015年
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PCI)是利用不同组织折射率的差异进行成像,将传统X射线吸收成像方法难以显示的弱吸收软组织的分辨率大大提高,所获图像的分辨率达微米级[1-2]。目前主要的PCI技术有4种:干涉法、衍射增强成像(DEI)、光栅相衬成像(GB-PCI)和类同轴相衬成像(IL-PCI)[3]。
李蓓蕾张—秋蔡良杜国浩黄万霞石洪成陈绍亮
关键词:肝内胆管扩张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肺通气/灌注显像表现为肺栓塞一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女,53岁。2008年10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休息后可好转。当时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结果正常,未予特殊处理。2009年1月,上述症状加重,平地稍活动即出现胸闷、气急,并伴心前区隐痛。患者于2009年2月6日入院,体格检查:肺动脉瓣区Ⅲ~Ⅳ级收缩期杂音;常规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T波改变;心脏超声检查:肺动脉主干远端占位(考虑血栓可能),中度PAH,LVEF0.70;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主干及双侧肺动脉广泛栓塞(图la)。
李蓓蕾朱玮珉蔡良陈曙光顾宇参石洪成陈绍亮
关键词:肺动脉肉瘤肺栓塞显像表现肺通气原发性CT肺动脉造影
多器官结外淋巴瘤PET/CT显像一例
2015年
患者女,21岁,因“腹痛伴低热1个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并伴有低热。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和肿瘤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82次/min,血压112/70mmHg(1mmHg=0.133kPa)。皮肤、巩膜无黄染,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稍隆起,有轻度肌卫。
李蓓蕾张一秋顾宇参蔡良石洪成
关键词:PET/CT显像结外淋巴瘤器官传染病史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
SPECT/CT骨显像诊断兔应力性骨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SPECT/CT(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骨融合显像在应力性骨折(stressfracture,SF)诊断方面较单纯骨平面显像(BoneScintigraphy,Bs)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雄性新西兰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只,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特制的跑跳训练,持续5周;对照组4只,让其自由活动5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骨融合显像。由专业医师双盲法判读骨平面图像、骨SPECT图像和SPECT/CT骨融合显像图像,诊断有无应力性骨折病灶,并与对应胫骨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平面显像诊断应办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31.25%(5/16)、87.50%(7/8)、50.00%(12/24);SPECT/CT骨融合显像诊断应力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00%(12/16)、87.50%(7/8)和79.17%(19/24)。结论在诊断应力性骨折方面,SPECT/CT骨融合显像较单纯99Tcm—MDP骨显像有增益价值,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蔡良曾贵刚乔伟伟石洪成张申陈曙光胡鹏程李蓓蕾
关键词:应力性骨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亚甲基二膦酸盐
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DEI)技术检测离体人肝细胞癌(HCC)新生血管被引量:2
2015年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实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血管成像技术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等,然而其分辨率均不高。
李蓓蕾张一秋蔡良侯晓广石洪成袁清习陈绍亮
关键词:肿瘤新生血管
SPECT/CT融合图像三维半定量分析诊断应力性骨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99Tc^m-MDP骨平面显像结合SPECT/CT融合显像在应力性骨折(SF)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8只,进行跑跳训练6周;对照组4只,自由活动6周。全部兔均进行^99Tc^m-MDP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将胫骨均分为上、中、下3段,分别在平面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上勾画各段ROI和三维ROI体积,并计算各自单位面积和体积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对照组兔胫骨总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为正常均值,计算可疑SF病变骨段放射性计数与正常均值的比值(SF/N),SF/N〉1.46为显像阳性。对显像结果与对应胫骨的病理诊断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12只兔共24根胫骨,骨平面显像半定量分析诊断SF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6.25%(9/16)、7/8和66.67%(16/24);骨平面显像结合SPECT/CT显像三维半定量分析诊断sF的相应指标分别为75.00%(12/16)、8/8和83.33%(20/24)。后者的诊断准确性较前者明显提高。平面显像结合SPECT/CT显像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667(P〈0.05),两者一致性较好。结论骨平面显像结合SPECT/CT显像诊断sF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良好。
蔡良曾贵刚陈曙光张一秋胡鹏程李蓓蕾张申石洪成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MDP
肺癌骨转移SPECT/CT融合图像的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所显示的肺癌骨转移病灶的图像特点及SPECT/CT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3例病理证实为肺癌、初次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诊断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的骨转移病灶的SPECT/CT图像特点,经病理诊断或再次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随访确认,分析SPECT/CT显像所示肺癌骨转移病灶的部位、数量、放射性分布及CT表现的特点。结果:113例患者共482处病灶纳入本研究,肺癌骨转移病灶429处。肺癌骨转移病灶中位于脊柱者占50.6%(217/429),胸廓者占29.1%(125/429),骨盆者占17.0%(73/429),四肢者占2.1%(9/429),颅骨者占1.2%(5/429)。肺癌骨转移病灶SPECT/CT图像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者占90.7%(389/429),无放射性分布异常者占9.3%(40/429);CT图像表现为成骨性转移者占41.0%(176/429),溶骨性转移者占50.3%(216/429),混合性(兼有溶骨和成骨)转移者占4.0%(17/429),骨质形态学正常者占4.7%(20/429)。11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同时伴有良性病灶,共53处。结论:肺癌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居首,胸廓次之;肺腺癌患者容易发生骨转移,以成骨性转移多见。SPECT/CT诊断肺癌骨转移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张一秋石洪成李蓓蕾修雁顾宇参陈曙光蔡良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
SPECT/CT显像在肿瘤骨转移同一病灶动态随访中的价值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探讨SPECT/CT显像在肿瘤骨转移同一病灶动态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行2次或2次以上全身骨显像(WBS)和SPECT/CT显像的肿瘤骨转移患者(总计387个骨转移病灶)的影像资料。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共同对随访病灶的WBS和SPECT/CT显像结果进行动态评判,结果均分为进展、好转或稳定;分析评判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临床随访(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ALP、X线、CT、MRI等)结果也分为进展、好转或稳定。WBS和SPECT/CT显像随访结果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X^2检验。结果SPECT/CT显像随访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假设准确性为100%。在387个骨转移瘤病灶中,2种显像方法随访结果一致者313个,一致率为80.88%(313/387);其中进展者208个,好转或稳定者105个,均与临床随访结果相符。不一致者74个,不一致率为19.12%(74/387);其中WBS随访结果为好转或稳定、SPECT/CT为进展者48个,占64.86%(48/74);WBS随访结果为进展、SPECT/CT为好转或稳定者26个,占35.14%(26/74)。WBS和SPECT/cT显像随访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P〈0.05)。结论在肿瘤骨转移同病灶的动态随访中,SPECT/CT显像较全身平面骨显像更有价值。
董科石洪成刘江张一秋陈曙光蔡良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D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