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双林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学
  • 4篇地学断面
  • 2篇地球化学分区
  • 2篇断面
  • 2篇分带
  • 1篇地壳
  • 1篇地球
  • 1篇地球化学分带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地幔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热结构
  • 1篇上地幔
  • 1篇热结构
  • 1篇温度分布
  • 1篇化学组成
  • 1篇构造地球化学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长春地质学院

作者

  • 5篇李双林
  • 4篇迟效国
  • 3篇尹冰川
  • 1篇戚长谋

传媒

  • 3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篇1997
  • 4篇199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地壳-上地幔化学组成及垂向地球化学分带被引量:1
1996年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建立了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岩石组成模型,估算了地壳—上地促各结构层的元素丰度(地壳53种,地幔34种)。根据不同结构层的元素丰度,建立了兴安、松嫩地块地壳—上地幔垂向地球化学分带。兴安、松嫩地块化学组成的横向对比表明每个地块都有其独立演化历史。与华北地台南缘化学组成对比表明两地块与华北地台无明显成因联系。
李双林迟效国尹冰川
关键词:地学断面地壳上地幔地球化学分带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放射性元素与岩石圈热结构及温度分布被引量:4
1996年
根据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各时代地层和花岗质岩石及所估算的地壳各结构层的K、U、Th含量,研究了岩石的热产生率及其变化、以及岩石圈的热结构和温度分布,揭示了兴安、松嫩地块热产生率与老性及时代的关系。兴安、松嫩地块均以高热流为特征,特别是松嫩地块为明显的高热异常区。岩石圈内的温度分布结合地球物理信息的分析表明,两地块深部地壳可能存在低速高导的部分熔融体。
李双林
关键词:地学断面放射性元素岩石圈热结构温度分布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地球化学研究李双林,迟效国,尹冰川,戚长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61)关键词地学断面,地球化学分区,地球计学分带,构造演化地学断面的地球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断面域地壳一上...
李双林迟效国尹冰川戚长谋
关键词:地学断面地球化学分区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断面域构造地球化学层与构造演化被引量:7
1996年
通过对断面域兴安地块、松嫩地块不同时期地层细碎屑岩化学组成的研究,揭示了其不同时期化学组成的阶段性变化,从而建立了兴安地块,松嫩地块的区域地球化学界面和构造地球化学层。该两地块在区域地球化学界面和构造地球化学层上的差异,反映了两地块的独立演化历史。通过对不同构造地球化学层内火山岩及碎屑岩的构造环境分析,结合嫩江和牡丹江两条缝合带的研究,揭示了断面域的构造演化历程。
李双林迟效国戚长谋
关键词:地学断面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断面域及邻区地球化学分区及其形成的构造过程被引量:4
1997年
基于对断面域前寒武纪基底、古生代碎屑岩和花岗质岩石的化学组成分析,结合区域成矿和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断面域前寒武纪和古生代两个不同时间域的地球化学分区。通过地球化学分区与构造演化的关系研究,探讨了地球化学区形成的构造过程。
李双林尹冰川迟效国
关键词:地球化学分区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