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炎症损伤程度与肝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炎症损伤程度与肝细胞癌(肝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 608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 292例,女316例;年龄11~73岁,中位年龄3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根据肝组织炎症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G1、G2、G3和G4组。观察不同炎症分级患者肝癌发生率和构成比。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的肝组织穿刺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显示一定程度的炎症损伤,其中肝组织炎症损伤分级G1组占36.94%(594/1 608),G2组占32.09%(516/1 608),G3组占22.82%(367/1 608),G4组占8.15%(131/1 608)。至随访截止共有38例肝癌发生,发生率为2.36%(38/1 608),其中G1组0.34%(2/594),G2组2.32%(12/516),G3组5.72%(21/367),G4组2.29%(3/131)。随着肝组织炎症损伤程度的加重,患者肝癌发生率增加,G3组患者的肝癌发生率明显高于G1、G2组(χ~2=28.16,6.88;P<0.05)。不同程度肝组织炎症损伤的患者发生肝癌的比例不同,G1和G2组、G1和G3组、G1和G4组、G2和G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7,28.16,5.98,6.88;P<0.05)。结论随着损伤炎症程度的加重,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增高。
- 李文赵静媛毛云华张昊陈署贤潘楚芝徐见亮潘卫东
- 关键词:乙型炎症
- 慢性炎症损伤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损伤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细胞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亚硝胺组(32只)及对照组(8只)。亚硝胺组腹腔注射DEN 60 mg/kg,1次/周,连续8周;对照组不给药。亚硝胺组于第4、8、12、16周随机取8只大鼠的肝组织行病理学切片,预留门静脉血,第16周处死所有大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DNA修复蛋白γH2AX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VEGF、TNF-α的表达水平。3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两组γH2AX阳性率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亚硝胺组大鼠第4、8、12、16周肝组织病理炎症损伤逐渐加重,并最终发展为肝癌;对照组未见异常。亚硝胺组大鼠第4、8、12、16周肝组织γH2AX阳性率分别为(0.3±0.1)%、(3.1±0.6)%、(7.8±2.8)%、(11.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Z=2.34,2.84,4.11,5.31;P<0.05)。亚硝胺组第4、8、12、16周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04±7)、(117±10)、(168±16)、(181±1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53)ng/L(LSD-t=5.19,8.41,21.03,24.25;P<0.05)。亚硝胺组第4、8、12、16周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257±16)、(302±21)、(387±36)、(439±2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4±15)ng/L(LSD-t=10.17,15.04,24.39,29.18;P<0.05)。亚硝胺组第4、8、12、16周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08±5)、(125±11)、(156±17)、(181±1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ng/L(LSD-t=7.30,11.59,19.39,25.70;P<0.05)。结论肝脏慢性炎症损伤在DEN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过程伴随着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和持续的DNA损伤。
- 张昊李文陈署贤潘楚芝王楚斯潘卫东
- 关键词:二乙基亚硝胺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