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全安

作品数:7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理
  • 5篇病理学
  • 4篇中耳
  • 4篇中耳炎
  • 4篇耳炎
  • 3篇面神经
  • 2篇神经管
  • 2篇神经管缺损
  • 2篇神经鞘瘤
  • 2篇渗出
  • 2篇渗出液
  • 2篇缺损
  • 2篇颞骨
  • 2篇病理过程
  • 1篇肉芽
  • 1篇肉芽组织
  • 1篇软骨
  • 1篇软骨膜
  • 1篇转归
  • 1篇组织病理

机构

  • 6篇西安医科大学
  • 3篇明尼苏达大学

作者

  • 7篇张全安
  • 1篇郑国玺
  • 1篇梁建民

传媒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耳炎病理过程中的内通风引流阻塞被引量:15
1999年
为探讨中耳炎病理过程中的中耳内通风引流阻塞的形成和病理影响 ,对2 90耳各型渗出性中耳炎颞骨连续切片进行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中耳内通风引流通道易被粘膜炎性水肿、粘连、包裹性积液和肉芽组织不同程度地阻塞 ,阻塞部位以上区域比前半中耳腔区域有更高的渗出液积存率和肉芽组织发生率 ,提示内通风引流阻塞是早期渗出性中耳炎向慢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张全安汪立韦俊荣Michael M.Paparella
关键词:中耳炎渗出液病理学
中耳炎隐蔽性发病的病理因素探讨被引量:26
1998年
为探讨中耳炎的隐蔽性发病的病理因素,用光镜对306耳各型中耳炎额骨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和临床资料复习。结果示,绝大多数(81.0%)中耳炎病变过程中缺少临床症状。提示咽鼓管功能的亚正常状态和中耳炎时的低度感染,可能是中耳炎病理过程隐蔽的基本原因;中耳通风引流系统的解剖学特点和炎性病变引起的内通风引流阻塞,导致渗出液在中耳后都区域积存,可能是形成顽固性病变和慢性中耳炎病理过程隐蔽性发病的重要因素。
张全安PaparellaMM
关键词:中耳炎病理
面神经管裂缺处面神经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8
1998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面神经管裂处神经外膜缺陷可能引起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颞骨病理实验室1526具颞骨连续切片的面神经颞骨全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先天性面神经管裂者885耳,其中48耳在管裂处神经外膜缺损,其中40耳面神经从管裂处疝出,有13耳在管裂处形成外生性面神经鞘瘤。3耳在管裂处面神经受炎性细胞浸润。而管裂处有神经外膜覆盖的837耳均未见此类病变。结论面神经管裂处神经外膜的缺损是此处面神经疝出、外生性神经鞘瘤形成和面神经易于受炎症浸润的组织解剖学原因。
张全安邓英武
关键词:神经管缺损神经鞘瘤病理学
中耳炎颞骨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0
1999年
了解中耳炎性病变对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的影响。方法:用光镜对32耳各型中耳炎颞骨(中耳炎组)与50耳正常颞骨(正常组)标本连续切片的咽鼓管峡部粘-软骨膜、中耳腔鼓岬粘骨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比较观察。结果:中耳炎组和正常组颞骨标本咽鼓管峡部均无病理性阻塞;中耳炎组峡部粘-软骨膜厚度测量和病理观察,未见有明显炎症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其中耳腔粘骨膜均有明显炎性病变。这种对炎症截然不同反应的界限恰好在咽鼓管的骨与软骨交界处。结论:由于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咽鼓管粘-软骨膜对炎症具有很强的屏障功能,极少可能受炎症影响而阻塞咽鼓管腔。
张全安郑国玺PaparellaMM
关键词:中耳炎颞骨病理学
中耳炎病理过程中渗出液的病理转归与肉芽组织的形成被引量:49
1999年
为探讨中耳炎病理过程中潴留渗出液的病理转归和肉芽组织的形成机理。方法: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颞骨病理实验室306耳各型伴渗出液的中耳炎颞骨连续切片进行了光镜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在中耳炎从早期病理阶段向更晚期病理阶段进展的过程中,渗出液的性质和潴困状态处于动态变化当中;肉芽组织由两种方式的粘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而成;潴留渗出液的吸收、机化与肉芽组织形成是同时发生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病理过程中。结论;肉芽组织仅在渗出液积存和吸收的地方形成;炎性渗出液在中耳停留时间越长,形成肉芽组织的机会就越多,为防止早期伴渗出液的中耳炎向慢性阶段发展,在肉芽组织形成之前彻底引流中耳各处的积液至关重要。
张全安梁建民
关键词:中耳炎渗出液病理学肉芽组织
颞骨内微型面神经鞘瘤病理研究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探讨颞骨内微型面神经鞘瘤的原发部位和病理行为。方法用光镜对815人(1526侧)颞骨连续切片进行面神经颞骨内全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未诊断的无症状微型AntoniA型面神经鞘瘤15人(17耳),占1.84%。依其病理行为特征分为外生性(13耳,起自面神经管裂处神经束膜,并向管外生长)和内生性(4耳,起自面神经主干)两种类型。肿瘤起自迷路段者2耳,水平段12耳,第二膝段1耳,垂直段2耳。结论将颞骨内面神经鞘瘤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类型有重要的病理和临床意义。
张全安
关键词:面神经神经鞘瘤神经管缺损病理
外生性面神经雪旺氏细胞瘤的形成
2000年
为探讨外生性面神经雪旺氏细胞瘤的病理来源及病因 ,对 152 6耳颞骨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 :39耳在面神经骨性管裂处显示神经外膜先天性缺损 ,神经主干由此疝出。其中31耳 ,在疝出面神经凸面有明显的雪旺氏细胞增生。这 31耳中 ,有 12耳在卵圆窗上方 ,1耳在面神经第二膝部形成小的外生性雪旺氏细胞瘤。提示 :管裂处神经外膜的先天性缺损是面神经由此疝出的组织解剖学原因。面神经疝出可能是刺激雪旺氏细胞增生 ,以致形成外生性面神经雪旺氏细胞瘤的直接原因。
张全安韦俊荣MichealM.P
关键词:面神经外生性病理学病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