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岩

作品数:204 被引量:1,386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3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1篇骨折
  • 39篇内固定
  • 28篇通络
  • 28篇通络方
  • 28篇关节
  • 25篇糖尿
  • 25篇糖尿病
  • 25篇钢板
  • 20篇通络方剂
  • 20篇股骨
  • 20篇方剂
  • 19篇手术
  • 17篇糖尿病大鼠
  • 17篇脱位
  • 17篇疗效
  • 15篇细胞
  • 14篇可吸收
  • 11篇肾病
  • 11篇糖尿病肾病
  • 10篇内固定治疗

机构

  • 19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上海第二军医...
  • 4篇解放军第40...
  • 3篇福州总医院
  • 3篇启东市人民医...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伤骨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解放军第17...
  • 1篇解放军第41...
  • 1篇武警江苏总队...
  • 1篇解放军第四五...
  • 1篇解放军153...
  • 1篇上海市虹口区...

作者

  • 203篇刘岩
  • 82篇欧阳跃平
  • 81篇苟三怀
  • 65篇陈爱民
  • 50篇侯春林
  • 35篇刘志民
  • 35篇张伟
  • 34篇郭永飞
  • 29篇邹俊杰
  • 25篇李文桐
  • 24篇孙亮亮
  • 22篇袁文
  • 19篇赵良瑜
  • 18篇陈庆泉
  • 16篇李翔
  • 16篇席焱海
  • 15篇夏培金
  • 14篇曹振羽
  • 14篇王琪
  • 14篇刘明

传媒

  • 21篇中国矫形外科...
  • 20篇第二军医大学...
  • 10篇中华创伤骨科...
  • 6篇骨与关节损伤...
  • 6篇生物骨科材料...
  • 5篇临床骨科杂志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上海预防医学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第十一届全军...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福州总医院学...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上海医学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15篇2010
  • 28篇2009
  • 15篇2008
  • 26篇2007
  • 19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13篇2002
  • 7篇2001
  • 2篇2000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记忆性钛合金内固定器治疗上肢骨折疗效分析
<正>目的评价三维记忆钛合金内固定器治疗上肢骨折的愈合情况及疗效。
苟三怀刘岩欧阳跃平葛亮韩庆林王琪席焱海
文献传递
AO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研究和评估AO动力髁螺钉 (dynamiccondylarscrew ,DCS)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对 36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DCS内固定。结果 :36例患者随访≥ 2 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 ,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 :DCS操作简单 ,可提供有效的固定稳定性 ,适用于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
刘岩祝云利
关键词:内固定器股骨粗隆下骨折
可吸收材料和金属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的比较被引量:73
2001年
目的比较生物可吸收材料(Biopoly人工韧带)与金属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治疗28例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可吸收韧带组12例,采用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和“8”字张力带重建肩锁韧带治疗;金属内固定组16例,采用克氏针结合钢丝张力带或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治疗。其中,男17例,女11例。均为新鲜脱位,脱位距就诊时间为0~8d,平均1.5d。结果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70个月,平均39.5个月。根据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局部功能评定参照Lazcano标准。可吸收韧带组:优10例,良2例;金属内固定组:优13例,良2例,差1例。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可吸收人工韧带像金属内固定一样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并具有无须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陈爱民王诗波陈庆泉刘岩张伟王金武侯春林
关键词:可吸收性植入物韧带骨折内固定器肩锁关节脱位
可调控式颈椎融合固定器实验山羊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的实验山羊颈椎模型,并与其他颈椎重建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动物进食及恢复活动的时间作比较。方法:18只实验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施以AC-AFF、钢板+钛网、钢板+髂骨块植入,均切除一个颈椎椎体。详细记录每只山羊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开始进食及活动时间,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的平均值。结果: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手术切口感染1例,为钛网+钢板组,使用青霉素5d后痊愈;不全瘫2例,为植骨块+钢板组,前蹄不能站立,不影响跪姿进食,未予特殊处理,1周后开始站立,但行走蹒跚,2周后均完全恢复正常活动。施行C3椎体切除4例(AC-AFF及钛网+钢板组各2例),其余均为C4椎体切除。统计学比较显示AC-AFF组手术时间最短(P<0.01),钛网+钢板组及髂骨块+钢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中出血量AC-AFF组与钛网+钢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髂骨块+钢板组出血量高于前两组(P<0.01)。结论:AC-AFF较钛网+钢板及髂骨块+钢板操作简便,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动物并发症少,恢复进食及活动早。
郭永飞陈德玉刘岩袁文张竞王新伟胡玉华卢旭华贾连顺
关键词:颈前路钢板钛网动物模型
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8例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单纯行跨骨折椎的4钉固定术27例,B组包括骨...
何海龙叶晓键袁文陈爱民刘岩陈德玉贾连顺
颈椎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山羊模型的生物力学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利用山羊颈椎模型分析比较颈椎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AC-AFF)与其他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椎体次全切除后分别植入AC-AFF、钛网+钢板或髂骨块+钢板,人工饲养6个月后羊颈椎模型经处理再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施加载荷为0~150N,加载速率为1.4mm/min,测试的运动工况包括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测量指标包括颈椎的变形与位移、强度和刚度及极限力学性能.结果 三种重建方式中,AC-AFF组在相同载荷作用下应变最小,较钛网+钢板组、髂骨块+钢板组分别小2%~4%(P>0.05)及10%~16%(P<0.05);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或侧屈状态下植骨融合处的应力集中最小;平均水平位移AC-AFF组为0.44 mm,钛网+钢板组为0.51 mm,髂骨块+钢板组为0.70 mm.轴向位移AC-AFF较钛网+钢板小3%~4%(P>0.05),较髂骨块+钢板小16%~24%(P<0.05);AC-AFF的水平剪切刚度、轴向刚度及弯曲刚度最高,扭矩及扭转刚度最大.极限破坏实验显示AC-AFF的极限载荷为1107 N,钛网+钢板组为998 N,髂骨块+钢板组为879 N.结论 与钛网+钢板及髂骨块+钢板比较,AC-AF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高.
郭永飞陈宇陈德玉张竞刘岩王以进袁文
关键词:颈椎固定器钛网生物力学
通络方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通络方药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M大鼠给予通络方药治疗6周后,检测通络方药对DM大鼠肾脏氧自由基代谢状态及抗氧化能力的政变。结果 DM+ TL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与...
刘岩邹俊杰李文桐李翔孙亮亮夏培金曲卫刘明宋迎香刘志民
关键词:通络方药氧化性应激
文献传递
聚-D、L-乳酸可吸收内固定棒在生物体内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2008年
赵良瑜陈爱民刘岩姜蕾熊成东齐进侯春林
关键词:可吸收内固定物生物相容性生物体内内固定棒L-乳酸金属内固定
可吸收人工韧带和金属内固定治疗锁骨外端骨折被引量:2
2002年
陈爱民侯春林王诗波陈庆泉张伟刘岩
关键词:金属内固定锁骨外端骨折人工韧带
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手术入路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后三种手术入路疗效的比较。方法我们对2000年9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47例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前路入路组、后路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6~12个月随访,比较三组间手术前、后的Frankel的分级变化和ASIA评分改变。三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均较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两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最彻底,但其预后与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是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首选的手术方式,后路是辅助的手术方法,而前后联合入路应谨慎选用。
何仿苟三怀马骋欧阳跃平刘岩
关键词:过伸性损伤颈椎手术方式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