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博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渗氮
  • 2篇热变形
  • 2篇热变形方程
  • 2篇热加工
  • 2篇热加工图
  • 2篇铸态
  • 2篇显微组织
  • 2篇加工图
  • 2篇高速钢
  • 2篇M2高速钢
  • 1篇氮化碳
  • 1篇电池
  • 1篇应变场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渗氮层
  • 1篇石墨
  • 1篇石墨化
  • 1篇石墨烯
  • 1篇碳钢

机构

  • 7篇燕山大学
  • 2篇唐山学院
  • 1篇中国第一重型...

作者

  • 7篇王博
  • 4篇孙淑华
  • 3篇傅万堂
  • 2篇曲明贵
  • 2篇李悦
  • 2篇李悦
  • 1篇彭亚敏
  • 1篇吕知清
  • 1篇刘昆
  • 1篇朱晓丽
  • 1篇郭剑
  • 1篇郭明伟
  • 1篇仇平
  • 1篇吴楠
  • 1篇王振华
  • 1篇高扬

传媒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储能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石墨烯/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2023年
本文以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在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采用原位溶胶-凝胶反应和随后的H2/Ar气氛下热还原反应制备了石墨烯/Si/SiO_(x)(G//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G//Si/SiO_(x)纳米复合材料中,粒径约20 nm的Si纳米粒子分布到非晶SiO_(x)基体中组成粒径为100~200 nm的Si/SiO_(x)纳米球随机分布在二维石墨烯片表面和层间。G//Si/SiO_(x)电极独特的纳米结构能够提供快速的电子传递通道和有效缓解循环过程中Si纳米粒子体积变化,促使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储锂性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G//Si/SiO_(x)电极在电流密度200 mA/g下呈现出722.45 mAh/g的高初始可逆容量,300个循环后,可逆容量高达853.76 mAh/g,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
李悦李悦吴楠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石墨烯
中碳钢楔横轧轧制过程及组织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两种不同温度下三辊楔横轧中碳钢棒材的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了轧件横截面上温度及等效应变的分布规律,并通过实验研究分析测定了截面上不同位置处的显微组织及硬度分布。结果表明:轧件等效应变等值面在轧件横截面上呈环状分布,由心部向外变形程度逐渐增大;轧制过程中轧件内部存在明显的温升,大约在轧件1/2半径处温升最明显;轧件典型组织为珠光体与先共析铁素体,且从心部到表层组织逐渐变细。同时发现轧件外表层有产生脱碳,其组织为铁素体。
仇平吕知清王博彭亚敏
关键词:楔横轧显微组织有限元分析温度分布应变场
铸态M2高速钢的热变形行为被引量:2
2013年
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铸态M2高速钢进行1000~1150℃及0.01~1.0 s-1的热压缩变形,获得了铸态M2高速钢的流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特性。结果表明,铸态M2高速钢的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变均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其热变形激活能为550.16 kJ/mol,同时得到了其热变形方程,建议其在1050~1150℃和0.01~1.0 s-1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热加工。
孙淑华曲明贵白兴红王博高扬傅万堂
关键词:热变形方程热加工图
不锈钢固溶渗氮工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从固溶渗氮的理论、工艺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不锈钢固溶渗氮工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讨论了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王博孙淑华郭明伟时钟平王振华傅万堂
关键词:不锈钢固溶渗氮
一种铸态含氮M2高速钢的热变形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热力模拟试验机Gleeble-3500对一种铸态含氮M2高速钢在0.01~1.0s。及1000~1100℃条件下进行热压缩变形,获得了铸态含氮M2高速钢的流变曲线并分析了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铸态含氮M2高速钢热变形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效率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降低,流变失稳区随应变量的增加向低应变速率和低温区域转变,热变形激活能为588.733kJ/mol,同时得到了其热变形方程和热加工图,获得热加工最佳工艺窗口为0.01-1.0s-1和1050-1100℃。
曲明贵孙淑华王博周泽安郭剑傅万堂
关键词:M2高速钢热变形方程热加工图
纯铁及结构钢快速气体渗氮工艺及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了纯铁及38CrMoAlA钢分别在500℃、0~0.4MPa压力和510℃、0~0.5MPa压力条件下的氨气渗氮行为。提高渗氮压力可显著加速气体渗氮动力学过程,纯铁在500℃和0.4MPa下气体渗氮处理5h后渗氮层厚度(1160μm)可同比达到常规渗氮层厚度(205μm)的5倍以上,而38CrMoAlA钢经510℃和0.5MPa压力下渗氮5h后的渗氮层厚度(400μm)几乎与常规渗氮50h所得硬化层厚度(440μm)相当。同时,纯铁及38CrMoAlA钢渗氮层中ε-Fe2-3N与γ′-Fe4N的相比例、氮势及表层硬度均随压力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提出了一种合金结构钢表面高强高韧渗氮层快速复合制备工艺(增压渗氮+冷轧)。与一段式常规渗氮及增压渗氮工艺相比,复合工艺处理表层硬度及韧性均较优良,尤其高剪切应力磨损条件下复合处理表层的耐磨性能最优,在20~600℃热循环处理10~300次条件下复合处理表层的耐热疲劳性能最佳。研究了42CrMo钢在既定的渗氮周期内(6h)以NH3为介质,530℃及不同压力循环次数条件下的气体渗氮行为。在渗氮温度和总时间相同条件下,循环压力气体渗氮样品化合物层随压力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薄,渗氮层整体厚度随压力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加,同时渗氮表层韧性随压力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强。
王博孙淑华
关键词:渗氮层显微组织
g-C_(3)N_(4)催化石墨化碳质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通常采用以氢氧化物作为造孔剂,过渡金属硝酸盐或氯化物作为石墨化催化剂的传统两步法策略制备多孔石墨化碳材料。然而制备过程中多涉及有毒和腐蚀性试剂,且多步骤的过程耗时较长。本文以双氰胺为原料通过热缩聚反应得到g-C_(3)N_(4),采用高铁酸钾为催化剂一步法实现g-C_(3)N_(4)的同步碳化-石墨化,并研究其光催化性能。与传统的两步法相比,该方法耗时少、效率高、无污染。与初始的g-C_(3)N_(4)材料相比,石墨化g-C_(3)N_(4)衍生碳质材料不仅显著改善了可见光的吸收,而且大大增强了光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对g-C_(3)N_(4)衍生碳质材料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影响。700℃下制备的衍生碳质材料的降解率为12.4 mg/g。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多孔g-C_(3)N_(4)衍生碳质材料的光生载流子密度、电荷分离和光电流(提高了5.4倍)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该简便、灵活方法为提高g-C_(3)N_(4)衍生碳质材料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高效的途径。
李悦李悦朱晓丽王博
关键词:碳质材料光催化高铁酸钾甲基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