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日本文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之路”与弥生文化被引量:3
- 2002年
- 内智提要 日本的水稻农耕,一般认为起源于3世纪的弥生时代,但是近20年的考古发现证明,距今约3op年前的绳纹晚期,九州一带已出现大面积水田遗构。围绕日本水稻的起源,历来有“自生说”和“外来说”,目前“外来说”已成学界定论,但是关于传播的路线则有多种意见。本文除了水稻、农具之外,还从房居、村落。蚕桑、纺织、粗陶、宗教诸方面寻觅江南文化的印记,以为“江南传播说”提供更多的佐证。
- 王勇
- 关键词:中日关系江南文化文化交流
- 古活字版《曾我物语》的“拼绘”——日本活版插图的一种尝试
- 2003年
- 日本的版刻印刷,从现存世界最古的<无垢净光经>(即<百万塔陀罗尼>)问世(770年)到江户时代晚期,历来以整版雕字印刷为主流.当然,各个时期也局部出现过植字印刷,如室町末期的基督教版、江户初期的古活字版、江户晚期家塾及藩校的木活字版等.本文所要介绍的日本出版史上一次罕见的尝试,便萌发于十七世纪初期的古活字版中,那时将插图刻入整版尚未流行.
- 冈雅彦王勇
- 关键词:基本型资料馆物语
- 《唐大和上东征传》(高山寺本)管窥被引量:2
- 2004年
- 东渡日本的鉴真与西天求法的玄奘 ,堪称唐代最杰出的两位文化交流使者 ;而《唐大和上东征传》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使这两位高僧名垂青史。《唐大和上东征传》流布本均为后世的刻本、影印本 ,现存日本的多种古抄本则未经系统整理。本文对旧藏高山寺的古抄本进行考释 ,对抄写年代、抄写之人、抄本特点、校勘价值等提出若干新观点 ,可裨益于鉴真的基础性研究。
- 王勇半田晴久
- 关键词:手抄本鉴真玄奘校勘价值
- 一部鲜为人知的日本人宋僧巡礼记——戒觉《渡宋记》解题并校录被引量:5
- 2004年
- 古代来华日本人的汉文日记中,包含许多珍贵的中国史料,这已是史学界众所周知的事实.如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享誉"东方三大游记"之一.白化文先生评述:"它在了解中唐时代我国的地理人情、风俗制度、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以及政治、宗教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外国人所知所见的第一手宝贵史料."①……
- 王勇半田晴久
- 关键词:宗教圣地《参天台五台山记》
- “丝绸之路”与“书籍之路”——试论东亚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被引量:30
- 2003年
- "丝绸之路"最初是西方人针对东西方贸易路线提出的术语,不能无节制地套用于世界其他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若从东方人的立场对古代东亚(尤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东亚文化交流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意义、影响等方面,均有别于"丝绸之路",故应倡导"书籍之路"的概念。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是中华精神文明的结晶;一般而言,物质文明缺乏自我再生能力,而精神文明则可影响人们的心灵,并超越时空,惠及后代。日本的遣隋唐使均以购求书籍为重任,这便是中日两国虽然人员往来极少,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甚多之原因所在。
- 王勇
- 关键词:中日关系史东亚文化圈遣唐使东西文化交流
- 日本遣唐使的中南半岛漂流与渤海道辗转--以开元年间平群广成的昆仑、林邑漂流事件为中心
- 张维薇王勇
- 孙中山与宫崎滔天笔谈残稿考论被引量:1
- 2020年
- 1897年8月,流落海外的孙中山几经周旋终于在日本横滨落脚,不谙日语的孙中山唯有借助笔谈与日人交流。宫崎滔天作为孙中山革命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名外国友人,亦主要通过笔谈与孙中山交流。长期以来,宫崎滔天家藏笔谈残稿被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孙中山与宫崎二人所书之物,事实上,却有第三人即宗方小太郎的参与。通过校勘笔谈残稿文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1)1897年8月后,孙中山与宫崎滔天笔谈时,平山周也参与其中;(2)1897年11月孙中山的笔谈对象不是宫崎滔天,而是宗方小太郎;(3)依据笔谈中出现的人物、地点、时间、笔具、话题等细节,可对笔谈残稿重新排序。孙中山与宫崎滔天的汉文笔谈残稿作为中国近代史、中日关系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王勇陈龄之
- 关键词:孙中山
- 唐代中日交流的新史料——《延历僧录》(淡海居士传)校读记被引量:3
- 2004年
- 天台僧思托于753年随鉴真东渡日本,788年编撰《延历僧录》。是书5卷,入传142人,涉及帝王、皇后、官吏、僧侣、居士等,堪称奈良时代文化人士的传记总集。《淡海居士传》是其中淡海三船的传记,本文据近年发现的传记完篇,钩沉唐代中日交流的珍贵史料多则。有关唐人道璇、鉴真、礻右觉、丘丹的新史事,以及新发现的《全唐诗》失收唐人佚诗2首,相信对中日关系史及唐代文化史研究多有裨益。
- 王勇半田晴久
- 关键词:鉴真
- 近40年来中日海上交流研究综述与展望——以跨国人物为主线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国的日本研究在明代、近代、现代出现过三次高潮,近40年来经过学习、追赶、创新的多个阶段,在局部的“点”甚至特定的“面”上,实现对日本的超越。中日文化交流史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外延宽广,但文化的创造、传承、流播、接受、模仿、改良、创新诸环节,均离不开“人”的主导作用。基于此,本文以“跨国人物”为线,从“赴日中国人研究”“来华日本人研究”两个层面,概述近40年来中日海上交流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突出中国学者的创新点与前沿性,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努力的方向。
- 王勇
- 关键词:遣唐使混血儿
- 东亚佛书之环流——以《胜鬘经》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在东亚汉译佛教圈内,译经与注疏促进了佛经的普及与传播。《胜鬘经》的三种汉译本中,刘宋时期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流传最广,自南北朝至隋唐各种传注本层出不穷,新罗元晓、日本圣德太子也先后据此制疏。公元7世纪初,笃信佛教的圣德太子为女帝推古天皇讲赞《胜鬘经》,在此基础上撰成《胜鬘经义疏》。该书不仅由高句丽僧惠慈带回朝鲜半岛流通,唐大历七年(772年)由入唐僧诫明等带至扬州,唐僧明空阅后制末疏名之为《胜鬘经疏义私钞》。此《私钞》成书半个多世纪后,圆仁于开成三年(838年)入唐求法,巡礼五台山时有缘获之。尔后在日本被视作"大唐高僧之制造,日域面目之秘书"而珍藏至今,然而在中国唐宋时已散逸不存。这部唐代佚书,江户时代以来的刻本均作"六卷",唯西教寺正教藏舜兴写本为"一卷",与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相合。细心比对写本与刻本,发现刻本将《胜鬘经》、《胜鬘经义疏》及《胜鬘经疏义私钞》即经、疏、钞合为一部而敷衍成六卷,已失原貌甚明。写本不仅保持原书体裁,而且有九则跋记还原该书传存轨迹。
- 王勇
- 关键词:圣德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