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乾坤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文学
  • 2篇中国文学
  • 2篇自我
  • 2篇自我认同
  • 2篇鲁迅研究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2篇反省
  • 1篇大自然
  • 1篇代文
  • 1篇导语
  • 1篇学史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工作
  • 1篇学术意义
  • 1篇学术著作
  • 1篇一以贯之
  • 1篇人学
  • 1篇软实力
  • 1篇生命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王乾坤
  • 1篇王书婷

传媒

  • 2篇江汉论坛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图书馆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长江学术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语
2018年
年轻时一位亲戚来访,门牌号失记,那年月没有手机之类,但他准确地找到了我家。其定位的依据,竟然是凉台上没有种花养草。他认定我对自然界没有兴趣。全是事实,可我当时完全不以为这是个缺失。心安理得于对大自然的无知和隔膜,一如既往地忙于自以为是的学术正途。
王乾坤
关键词:导语门牌号自然界大自然
“当代文学经典化研究”定位被引量:1
2014年
笔者曾用一段时间小心翼翼地涉足了自己不大熟悉的现代文学领域。其间思考较多的,是一百多年来文学观的变化。后来与人联名发表论文《现代文学的自我认同》,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相继出现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学性”两个论题为个案,
王乾坤
关键词:文学经典化现代文学文学领域自我认同发表论文
文学的时间观反省
2003年
'古为今用'式的清点文学资源,其实从来没有间断过.
王乾坤
关键词:文学研究文学时间观
论中道哲学与“软实力”被引量:1
2011年
儒道佛的精义都可以由"中"来指代,在中国诠释文化原典不可离开"中"。未尝不可说"中道"是中国的"软实力"所在,但在根本上"中"是形而上层面的"善"而具价值属性,因而不可充当实力主义的辩护。儒道佛都是"非中心"的中道论者。"中"的生命力在于它是一种因时因地而移动的圆心。以政治为旨归的"天地之中"与古希腊探究宇宙秘密的"中央火"、"宇宙中心"等天文学概念迥别,但东西方民族的中道哲学却有很大共识,它们同为现代性反省的精神资源。
王乾坤
在解释事件中创造事件被引量:2
2001年
鲁迅的杰出首先不在于他“最好的”站到了历史的前头 ,而在于能“以己为中枢” ,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各种思想事件不断地进行独有的反省与批判 ,从而生成与提升自己。“回到鲁迅” (或“走近鲁迅”)的口号在学术上需要推敲 ,在人学价值上则不能令人放心。回到自己 ,独特的生命领会与生命创造 ,是“解释鲁迅”或者“继承鲁迅”
王乾坤
关键词:反省推敲生命人学
从Ten(sion)到“张力”:美学范畴“张力”的词源学谱系被引量:2
2018年
作为审美概念之一的"张力"(tension)因其普遍使用而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存在于科学领域,还运用于艺术领域。大多数观点都认为,美学"张力"源自物理。通过研究美学范畴"张力"词源学谱系,可以发现:美学"张力"的概念主要源于"张力"(tension)的原始意义"机体延展及心理紧张"。由于汉语构词法则和中文翻译的影响,"张力"概念原始的生理和心理意义被遮蔽,物理学意义过于突出,这一方面严重窄化了英语tension的多层涵义,另一方面严重泛化了它物理方面的含义,造成词源意义上的误解,并直接导致张力美之泛化判断。总之,就语词演化和美学"张力"的概念而言,只有在机体意义上的对抗才能带来生命动感与张力美。
王乾坤张龙云
关键词:美学范畴词源学谱系
关于鲁迅与佛教的通信
2015年
大作《多疑鲁迅》①及几个相关文件都拜读了。谢谢信任。评论鲁迅研究的新作,难免心虚。因为十多年了.我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动态不甚了然。葛涛先生去年赐我一本新著.其中讲到几个学者在网上开《专家专栏》,“常给网站邮寄自己的大作”。不料将我也列在其中。很惭愧.至今为止.我不曾在网上发表一字.而且对于相关技术一窍不通。
王乾坤
关键词:鲁迅研究通信佛教
言、默之间——读吴康《书写沉默:鲁迅存在的意义》
2011年
本文想就这个话头说起的,主要是《书写沉默》对鲁迅研究的贡献。贡献一词容易让人想到解决了多少问题。其实,学术工作永远是路途中的活计。一部学术著作的贡献,更在于它提出了什么启发性问题,哪怕是不自觉的或始料不及的。吴著一以贯之地抓住"生存现象学",而且以"语言"进入论题,
王乾坤
关键词:鲁迅研究沉默学术工作学术著作一以贯之
现代中国文学的自我认同被引量:1
2013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子平等人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及其引起的学术链,是相关学界一次自觉的自我认同思潮。吴炫以"文学性"为标识的本体论"穿越"是其中最有深度的环节,"个体性"是其立论基石。谭桂林等人的质疑富有启示地指出了它可能引起的思维混乱和绝对化模式。本文在梳理这一思潮的同时,审理了其中的核心概念。本体论上的"独一"没错,但"独一"并非"独尊"。"文学性穿越"只能是一种文学的应然指向,而不可归于某一种模式。
王乾坤王书婷
关键词:现代中国文学自我认同个体性文学史模式
文学与科学理性被引量:1
2007年
这组笔谈针对"科学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立论,分别从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1980年代"新启蒙"的科学观念,文学与科学理性,技术实践与中国文化生态,科学精神与新感觉派都市叙事等角度,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论证,揭橥出科学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复杂的、立体的、动态的、交互的意义关联,对其间的利弊、得失、成败,均有较客观中肯的评价。"嘤其鸣也,求其友声",希望藉此引发海内外同仁对相关问题的注意与争鸣。
王乾坤
关键词:中国文学学术意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