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春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女性
  • 3篇女性形象
  • 3篇文学
  • 2篇犹太
  • 2篇斯文
  • 2篇现代主义
  • 2篇小说
  • 2篇后现代
  • 2篇后现代主义
  • 2篇俄罗斯文学
  • 2篇巴别尔
  • 1篇地缘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异化
  • 1篇犹太人
  • 1篇犹太文化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角色
  • 1篇政治语境

机构

  • 8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北京外国语大...

作者

  • 11篇谢春艳

传媒

  • 8篇俄罗斯文艺
  • 1篇外国文学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俄罗斯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犹太问题被引量:2
2013年
在俄罗斯犹太问题一直是文学、文学批评与政论的主题之一。20世纪俄罗斯文学对于犹太问题的反映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研究俄罗斯犹太问题的主要资源之一。从文化视域入手探讨俄罗斯文学中的犹太问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研究取向。犹太人被同化的问题以及犹太人与哥萨克的矛盾与冲突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重要主题。目前,在俄罗斯犹太文学的特质、犹太作家的创作与俄罗斯文化与文学传统间的关系、20世纪初俄罗斯侨民文学中的犹太问题以及20世纪俄罗斯犹太文学中男女主人公书写模式的对比方面尚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谢春艳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
契诃夫笔下的犹太女性——以《泥潭》、《伊凡诺夫》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与其他欧洲文学相比,俄罗斯文学中鲜见犹太人形象出现,犹太女性人物则更是少之又少。在以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反映犹太问题的少量俄罗斯文学作品中,19世纪末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创作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短篇小说《泥潭》和剧本《伊万诺夫》以不同品性的犹太妇女为主人公,叙述周严,心理刻画深微,被视为契诃夫同类题材创作中的代表。两部作品中对犹太女性的展示方式充分凸显出契诃夫对于犹太宗教、文化传统和犹太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契诃夫伦理价值观的取向。本文力图从文本出发,以犹太文化精神的视角对两部作品的犹太女性形象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客观的评论。同时,将其与契诃夫艺术世界中的其他女性角色予以对比,旨在进一步认识契诃夫在女性人物塑造方面的特质。此外,从作家的人生经历、创作思想和俄罗斯文学传统等方面深入探究契诃夫注意表现犹太主题和着重刻写犹太女性形象的原因。
谢春艳
关键词:契诃夫俄罗斯文学
后现代语境下的人性裂变--评达吉雅娜·托尔斯泰娅的小说《野猫精》中的女性形象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从物种的退化、兽性的膨胀和精神性的缺失三个方面探悉了俄罗斯当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长篇小说《野猫精》中女性形象的特点。阐述了以女性形象为载体对后现代文化背景下人性裂变的揭示是该作品的价值所在。同时指出在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品中女性人物体现为一种从外形到灵魂都不确定的影子式的存在。
谢春艳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女性形象人性裂变
政治语境下俄罗斯的自我认同
2014年
本文探讨了俄罗斯历史上关于俄罗斯民族之独特使命的各种观念与观念的确立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不同观念之间的矛盾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异乎寻常的结果。同时指出,正是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的日趋成熟与多元化,以及俄罗斯政治体制愈加多样化为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米·伊利因谢春艳
关键词:身份认同专制
俄罗斯文学界对后苏联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就俄罗斯文学界对后苏联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从后苏联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叙事话语、现实主义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文学和其他文学流派中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后苏联文学中男女主人公的书写模式、女性形象与西方文学的对比五个方面阐释了目前对后苏联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所面临的课题。
谢春艳
关键词:女性形象话语转型
列米佐夫创作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
2013年
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著名作家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列米佐夫的"彼得堡文本"之一,中篇小说《教妹》的成功和精彩之处在于其对彼得堡和彼得堡人的描绘富有浓郁的现代神话色彩。主人公"小人物"马拉库林和"教妹"阿库莫芙娜的书写方式以及"彼得堡——‘神圣的罗斯’"之象征意义的传达凸显出作品的现代神话诗学特征。列米佐夫创作的彼得堡现代神话之价值在于,它构成了俄罗斯现代文学史上关注人的存在本身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
谢春艳
关键词:现代神话
《骑兵军》与巴别尔的双重文化情结被引量:5
2009年
《骑兵军》是20世纪俄罗斯犹太作家巴别尔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个犹太战地记者的独特视角表现了苏波战争中两个特殊的文化群落"哥萨克"与"犹太人"的矛盾冲突,清晰准确地传达了巴别尔身上所具有的犹太文化与哥萨克文化双重情结。犹太文化符号与哥萨克文化符号的激烈碰撞与交错重叠赋予该作品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
谢春艳
关键词:《骑兵军》犹太人哥萨克文化情结
双重性别与双重人格的后现代文化“符号”——解析《玛丽娜的第三十次爱》中的女主人公被引量:1
2011年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索罗金的代表作之一《玛丽娜的第三十次爱》自始至终具有一种"革命"意味的"新意"。女主人公玛丽娜是一个性格破碎、自我分裂、被环境的力量弄得无精打采的可怜的女性"多余人"。但玛丽娜并非是"人物",而只是象征,是一个具有双重性别与双重人格的后现代文化"符号"。
谢春艳
关键词:双重人格后现代主义
巴别尔短篇小说中的狂欢化形象
2024年
巴别尔短篇小说的文体具有典型的狂欢化特征。民间诙谐文化的美学风格通过大量狂欢化形象体现出来,这些形象构成了巴别尔短篇小说诗学的核心。本文以《敖德萨故事》和《骑兵军》为例,分析巴别尔短篇小说中狂欢广场和民间笑文化中的主角人物、怪诞物质和怪诞形象的特质,指出作为狂欢化世界感受的核心,颠覆精神、快乐的相对性、双重性和交替变更的精神引领着巴别尔短篇小说中人物的生活主题和追求方向。巴别尔短篇小说不仅在内容上,同时在形式上实现了狂欢演绎。
谢春艳
关键词:巴别尔短篇小说狂欢化怪诞
死亡世界的“女魔”——评小说《夜猎》中的女性形象
2007年
本文通过对反乌托邦小说《夜猎》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指出在俄罗斯当代文学中寄予了作家理想与希望的传统女性形象正在消失。作为美之化身的女性异化为毁灭世界之恶的象征。
谢春艳
关键词:女性形象异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