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忆

作品数:13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外交
  • 3篇经济外交
  • 2篇中国经济
  • 2篇零售
  • 2篇零售业
  • 2篇金融
  • 2篇经济体
  • 2篇伙伴
  • 2篇国际金融
  • 1篇摇摆
  • 1篇制度性缺陷
  • 1篇中国经济外交
  • 1篇中国零售
  • 1篇中国零售业
  • 1篇中国政策选择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亲密度
  • 1篇主导权
  • 1篇自由贸易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2篇孙忆
  • 2篇李巍
  • 1篇黄大慧

传媒

  • 2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国际政治科学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日本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外交评论(外...
  • 1篇国际安全研究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PP转型与亚太经济体的应对被引量:9
2018年
美国退出TPP的举动使得TPP发生转型。TPP其余11成员国就CPTPP协议达成了一致,但新协议在权力结构、规则标准、利益分配上未达到预期水准,从而给亚太各国继续博弈留下了空间。当前,美国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对亚太地区经济造成负面冲击,还使其同盟伙伴关系出现裂痕,导致亚太经济力量分化重组。经贸规则升级的趋势和地区权力关系的调整将使得亚太各国强化运用国际制度工具,这也将是中国力争亚太博弈主动权的优势选择。
孙忆
竞争者的合作:中日加强经济外交合作的原因与可能被引量:12
2019年
作为东亚两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之间形成竞争关系难以避免,两国在国家实力对比、伙伴关系发展、地区制度偏好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竞争态势。尽管这种竞争对立关系长期存在,中日仍然能够在经济外交相关领域开展合作。这主要是因为,中日竞争不合作带来的国际风险与代价较高,一味竞争可能带来双输局面;并且,两国开展合作的成本较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基础、共同制度联系有助于降低合作难度,适宜的时机亦为中日接近提供了便利。第三方市场合作正是竞争中的中日加强经济外交合作的又一个鲜明例证。可见,当前竞争对手国之间的博弈逐渐呈现非零和的特点:既是对手,又存在可以合作的空间与潜能;不过,由于其中的竞争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中国还需在合作过程中保持清醒,继续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孙忆
关键词:经济外交一带一路
国际制度压力与中国自贸区战略被引量:11
2016年
国际贸易体系正在经历新一轮秩序重组。美国借助'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超大型自由贸易协定(FTA)努力构建新一代国际贸易制度体系,这对一直被排除在外的中国构成了极大的国际制度压力:一方面中国受限于自身的发展阶段,无法立即满足高标准的贸易规则而承受了巨大的规则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因美国借机强化盟友伙伴关系而可能在外交中面临着被孤立、受排斥的伙伴压力。面对美国的FTA战略带来的双重制度压力,中国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来进行战略回应,一是以'单方融入'的策略深化国内改革并适应更高水平规则的发展趋势;二是以'竞争抗衡'方式搭建自身的FTA伙伴网络;三是并以'双方互容'的态度与美国等制度主导国探讨共建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可能性。美国施加的国际制度压力与中国进行的国际制度回应,进一步对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现实制度主义世界进行了检验。
孙忆
国际金融规则摇摆与中国政策选择被引量:4
2018年
国际金融秩序可被视为在特定的国际金融权力结构下各国普遍遵守相应的金融规则的状态。这些金融规则包含以金融自由化为主的促进型规则和以资本监管为主的约束型规则,行为体在两类规则之间的选择与摇摆推动着国际金融秩序演变。在国内层面,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在经济上升时期更容易偏好一致,国家的国际金融政策以促进型规则为主;在危机或战争时期,政府部门为保障金融安全而与金融部门偏好不一致,约束型规则成为主导。在国际层面,国家间的金融外交通过特定的制度性治理框架加速了金融规则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和扩散,并推动该时期国际金融秩序最终形成。由此,国际金融秩序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不同阶段对两类规则各有侧重。当前中国参与国际金融秩序构建的行动可能将使国际金融秩序迈向更高水平的制度化。充分理解秩序变迁背后的规则动力机制,能为中国更有效地开展金融外交提供诸多有益的思路与启发。
孙忆
关键词:国际金融秩序
中国零售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孙忆
关键词:零售业外部环境
在挑战中成长——本土零售业的战略发展被引量:2
2006年
加入WTO后,中国零售业成为遭受冲击最早也是最大的一个行业。本文分析了外资零售商的优势和本土零售业的应对方式。讨论了本土零售商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和科学的内部控制等相应的战略调整和变革。
孙忆
关键词:零售业内部控制
国际金融安全治理中的金砖路径被引量:6
2015年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与国际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错位日益严重,在"新兴国家"的共同身份与追求金融安全保障的共同利益的双重基础上,金砖机制以国家组合的形式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安全治理,向当前西方主导的金融安全治理格局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在全球层次,金砖国家以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多边组织机构为框架参与国际金融安全治理并谋求更高的权力地位;在区域层次,金砖国家成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构建金砖外汇储备库等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机制以深化成员国内部的金融安全合作;在双边层次,金砖国家通过本币互换等形式提升货币安全。金砖国家金融安全治理合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更有效的国际机制作为保障。然而,金砖机制中存在着成员特质差异、政治嫌隙明显、议题实施艰难、国际风险巨大等诸多障碍,使其在内部难以避免制度性缺陷,在外部难以保障金融安全,这就需要金砖国家采取更加积极的作为加以克服。作为金砖机制的主导国,中国一方面在经济外交新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借助金砖平台以展示实力、阐明诉求;另一方面,中国也能为构建治理水平更高的金砖金融机制做出贡献。
孙忆李巍
关键词:制度性缺陷美国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伙伴网络中的多重制度联系
2019年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日益频繁地参与国际经济外交,目前中国已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中国有选择地与一些对象国签署了包括自由贸易协定(FTA)、本币互换协议(CSA)、双边投资协定(BIT)在内的多项国际经济合作协议,直接提升了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双边经济外交的制度化水平。两国政府间签署官方经济合作协议意味着两国超越了普通的双边经济往来,这是正式建立经济伙伴关系(partnership)的标志。
孙忆孙宇辰
东亚地区合作主导权与中日制度竞争被引量:15
2017年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为赢得东亚地区合作主导权展开了激烈的制度竞争,两国对"10+3"、"10+6"等不同地区合作机制有着不同的利益倾向与选择。具体而言,中日两国实力差距越大,美国在东亚的制度性介入程度越深,中日两国关系可能相对越发紧张,彼此之间的制度竞争也将越激烈。在当前美国战略收缩的趋势下,中日两国需超越传统的地区主导权竞争逻辑,探求新的竞合路径以推动东亚地区未来一体化发展。
黄大慧孙忆
理解中国经济外交被引量:37
2014年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日益深度参与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开始成为国际经济外交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国经济外交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同时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一定的外交目标。本文首先对经济外交的定义和类别进行了讨论,阐述了中国实施经济外交的国内制度结构及其最新演进。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中国经济外交发展的历史演变,指出中国经济外交大体上经历了接触性经济外交、融入性经济外交、参与性经济外交和领导性经济外交四个阶段。最后,本文对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外交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际经济结构正面临重大变化,中国的经济外交也迎来巨大的机遇,其积极有为正当其时。
李巍孙忆
关键词:经济外交国际经济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