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骨折
  • 1篇电磁导航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注射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型心
  • 1篇血管
  • 1篇血浆
  • 1篇血小板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入路
  • 1篇术后效果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张铮
  • 3篇王学超
  • 1篇靳志涛
  • 1篇丁力平
  • 1篇王天仪
  • 1篇王承竹
  • 1篇胡桃红
  • 1篇柳彦君
  • 1篇王成海
  • 1篇王瑾懿
  • 1篇蒋伟
  • 1篇孙志敏
  • 1篇辛超
  • 1篇万超
  • 1篇张龙华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自发再通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变血管再通患者急诊PCI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火箭军总医院2012-1-2016-01收治的STEMI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病变血管再通并行急诊PCI患者191例,分为替罗非班组(108例)及对照组(83例)。替罗非班组患者在常规PCI操作基础上,给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比较两组患者病变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和手术成功率,进一步随访观察2组患者30d及12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及出血事件,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及结构。结果:对于IRA再通的STEMI患者,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显著促进PCI术后IRA血流恢复,减少术后早期及晚期心力衰竭的发生,不增加出血事件,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心脏超声结果发现,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显著提高患者远期心脏功能。结论:对于IRA自发再通的STEMI患者,直接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够提高心肌再灌注,增加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安全可行。
张铮靳志涛蒋伟丁力平王承竹柳彦君王瑾懿辛超孙志敏胡桃红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体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融合及远期恢复的效果评估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估自体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融合及患者远期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确诊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采用自体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方案)及对照组60例(采用自体骨移植术治疗方案)。在术后1、3、6、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椎间融合状况;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后3个月弯腰系鞋带的能力以及行走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椎间融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椎间融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弯腰系鞋带能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行走能力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体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提高患者的椎间融合效果,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王学超张铮孔祥龙王成海宋学龙王学磊张龙华王天仪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富血小板血浆椎间融合
后外侧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倒L形入路对老年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解剖复位及术后效果的比较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比较后外侧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与倒L形入路在老年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解剖复位及术后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1医院收治的老年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7例(采用后外侧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和对照组47例(采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屈曲度及伸直度、优良率、并发症率)、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DeCoster分级评价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估膝关节功能。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的屈曲度及伸直度、骨折不愈合率、腓总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内侧后倾角、外侧后倾角、内翻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HSS评分的肌力、功能、活动度、稳定性、屈曲畸形、疼痛评分及HSS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老年SchatzkerⅡ及Ⅲ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后外侧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可获得更好的解剖复位与术后效果,且可在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方面获益。
张铮王学超万超王晓松孔祥龙
关键词:解剖复位
克氏针辅助电磁导航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
2022年
目的:探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克氏针辅助电磁导航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在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均采用克氏针辅助电磁导航PFNA内固定术,分析术后评估指标及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随访,评估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优良率为97.50%(39/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同时患者术后3个月的疼痛(36.41±2.12)分、功能(37.86±2.11)分、肢体畸形(2.86±0.65)分、活动范围(3.22±0.27)分、Harris总分(78.95±4.54)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及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1.37±0.11)分低于术后1个月及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克氏针辅助电磁导航PFNA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利于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孔祥龙王学超张铮
关键词:电磁导航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