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睿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野生
  • 5篇野生稻
  • 4篇QTL定位
  • 3篇置换系
  • 3篇染色体
  • 3篇染色体片段置...
  • 3篇QTL
  • 2篇普通野生稻
  • 2篇粒型
  • 1篇单倍型
  • 1篇多样性
  • 1篇抑制基因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稻
  • 1篇水稻
  • 1篇穗期
  • 1篇粒长
  • 1篇粒宽
  • 1篇耐盐
  • 1篇耐盐性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6篇乔卫华
  • 6篇杨庆文
  • 6篇郑晓明
  • 6篇张丽芳
  • 6篇许睿
  • 4篇齐兰
  • 4篇苏龙
  • 3篇王艳艳
  • 2篇公婷婷
  • 2篇王君瑞
  • 2篇梁新霞
  • 2篇刘莎
  • 1篇兰进好
  • 1篇高爱农
  • 1篇李静

传媒

  • 5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染色体置换系的野生稻抽穗期及紫色性状QTL的鉴定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一套以9311为背景的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研究材料,进行野生稻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在多年多点的抽穗期调查数据基础上,结合200多个分子标记引物的基因型鉴定结果,定位到11个与抽穗期相关的QTL;选取携带相关QTL导入片段的两个置换系进一步研究,发现2个抽穗期主效QTL均为已克隆基因的等位基因。利用叶鞘、稃尖、柱头颜色与9311差异显著的一个单片段置换系定位到来自野生稻的紫色性状基因Or C,初步鉴定与栽培稻的等位基因功能不同。这些结果再次表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是行之有效的QTL定位以及基因发掘的遗传群体。通过对抽穗期、紫色性状相关QTL的定位与基因的鉴定,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
李静孙妍齐兰苏龙丁膺宾许睿张莉珍王艳艳郑晓明张丽芳程云连乔卫华杨庆文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QTL定位
基于染色体置换系的普通野生稻耐盐性QTL定位被引量:5
2020年
本研究分别利用SSR标记、InDel标记以及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一套以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的染色体置换系进行基因型鉴定,并通过对其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性鉴定,共发掘2个与发芽期耐盐相关的QTL,13个与苗期耐盐性相关的QTL。其中与苗期存活率相关的QTL qSSR5.1、苗期耐盐等级相关的QTL qSSG5.1均被定位于同一位点,该位点对苗期存活率、苗期耐盐等级均具有增效作用,贡献率分别为6.36%、8.13%。在此QTL内包含与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OsDi19-1。经序列比对发现,OsDi19-1启动子区域在两亲本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受到盐胁迫时该基因表达量上升。同时,鉴定出水稻芽期耐盐的优异种质资源CSSL72、苗期耐盐的优异种质资源CSSL23、CSSL153,为水稻育种中耐盐性的改良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许睿张莉珍谢先芝王艳艳黄婧芬郑晓明张丽芳程云连郑崇珂乔卫华杨庆文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耐盐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云南及周边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27对SSR标记对云南普通野生稻的2个自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其他省份的材料与东南亚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云南元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元江材料与我国其他省份的普通野生稻之间关系较近,云南景洪普通野生稻与缅甸的普通野生稻关系最近,且云南元江和景洪的普通野生稻的遗传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云南普通野生稻属于中国与东南亚普通野生稻的过渡类型,为水稻起源地的"印度阿萨姆——中国云南"学说提供了科学依据。
梁新霞郑晓明刘莎王君瑞乔卫华张丽芳齐兰公婷婷苏龙丁鹰宾许睿程云连高爱农杨庆文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SSR
基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野生稻粒长QTL——qGL12的精细定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利用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以及次级群体,精细定位与水稻粒长相关的QTL,发掘野生稻中影响粒长的新基因,为水稻育种提供遗传材料和基因资源。【方法】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野生稻实验室已构建的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定位到一个与粒长相关的QTL——qGL12。在此基础上,选择粒长与受体亲本9311差异显著,且携带qGL12片段的置换系CSSL141与9311回交构建次级分离群体,设计区间内分子标记引物,筛选交换单株,结合粒型表型分析与基因型鉴定,对qGL12进行精细定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颖壳细胞,观察细胞的长宽变化,对定位区间内的基因进行基因注释以及测序分析,预测候选基因。【结果】根据整套置换系多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qGL12初定位于第12染色体标记RM28621附近;选取携带qGL12的置换系CSSL141作为精细定位的亲本,CSSL141携带4个野生稻导入片段,在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中,CSSL141粒长、粒宽、粒重均明显高于9311;利用构建的CSSL141/9311 F2群体将qGL12定位于第12染色体标记RM5479与RM28621之间,影响粒长、粒宽以及粒重,对粒长的贡献率最高,为44.61%。在定位区间内设计了7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选择目标区间基因型杂合的植株种植F3,通过筛选交换单株,结合交换单株的基因型与表型,将qGL12定位于RM5479与RM28586之间50 kb区间内,为进一步缩短定位区间,在此区间内设计了4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选择交换单株种植下一代,筛选后得到20株交换单株,结合交换单株基因型与籽粒表型,最终将qGL12定位到第12染色体15.69 kb区间,该区间内有3个候选基因,其中Os12g39650编码一种微管蛋白,Os12g39660编码一种质膜钙转运ATP酶,Os12g39670尚未有明确功能,通过测序分析发现,Os12g39650、Os12g39660在编码区内存在变异;对亲本以及后代交换单株的颖壳细胞进行电镜扫描,
丁膺宾张莉珍许睿王艳艳郑晓明张丽芳程云连吴凡杨庆文乔卫华兰进好
关键词: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粒型QTL定位
水稻长日抑制基因PhyB的多样性及区域适应性初探被引量:2
2017年
Phy 是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水稻开花的关键基因,但目前对水稻PhyB基因的遗传基础还不清楚,研究其分子遗传机制,对于培育光周期适应性广的品种以及扩大水稻种植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78份亚洲栽培稻(34份籼稻和44份粳稻)及47份野生稻进行测序,对Phy B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进行分析,计算籼稻、粳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Phy B基因共有28个单倍型,其中有2个高频率的单倍型分别存在于2个栽培稻亚种中。从Network图可以看出栽培稻分为2组(A组和B组),A组栽培稻包括全部的籼稻和4个粳稻个体,B组栽培稻全是粳稻品种。亲缘地理学分析发现,A、B两组栽培稻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理分布格局,且A组和B组开花时间差异显著,说明Phy B基因的2个高频率单倍型在2个栽培稻亚种中具有区域适应性,Phy B基因在栽培稻中具有明显的驯化信号,随着水稻种植区域的扩大,进化出适应不同地域特有的等位基因,导致开花时间对不同地区的区域适应性及多样性。
刘莎郑晓明冯雳乔卫华王君瑞公婷婷梁新霞齐兰苏龙丁膺宾许睿张丽芳程云连杨庆文
关键词:栽培稻单倍型开花时间多样性
基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野生稻粒宽QTL-qGW8.1的精细定位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以栽培稻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CSSL182,检测到一个与粒宽相关的QTL。CSSL182与受体亲本9311粒型性状差异显著,且只在8号染色体有一个野生稻导入片段。构建CSSL182/9311的F_2次级分离群体,将粒宽QTL初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标记RM447和RM264之间,贡献率达22.49%,将该QTL命名为qGW8.1。随后进一步设计区间内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检测F_2群体的2000株分离个体以及F_(2∶3)群体交换单株,结合后代表型验证,最终将qGW8.1精细定位到8号染色体10 kb区间内。该区间内含有3个候选基因,基因测序发现这3个基因在双亲之间均含有丰富的变异。对双亲子粒颖壳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发现,CSSL182的颖壳细胞宽度比9311减少16.7%。这一结果表明qGW8.1中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通过改变颖壳细胞形状影响粒型。
孙妍苏龙苏龙乔卫华郑晓明齐兰许睿许睿张丽芳兰进好杨庆文
关键词:粒型粒宽QTL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