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雪娇

作品数:41 被引量:318H指数:11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护理
  • 5篇生活质量
  • 5篇痛风
  • 5篇活质量
  • 5篇健康
  • 5篇干预
  • 4篇心理
  • 4篇血液
  • 4篇原发性
  • 4篇透析患者
  • 4篇互联
  • 4篇互联网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液透析
  • 3篇血症

机构

  • 40篇海南医学院
  • 2篇海南省干部疗...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三亚市人民医...

作者

  • 40篇王雪娇
  • 6篇陈基成
  • 6篇唐小波
  • 5篇陈丽燕
  • 5篇陈静
  • 3篇焦凌梅
  • 3篇徐立
  • 2篇邱秀媚
  • 2篇李娟
  • 2篇王志英
  • 2篇冯冰霞
  • 2篇李丹
  • 2篇蒙莉萍
  • 2篇周利民
  • 2篇张华
  • 2篇陈秀红
  • 2篇张娇娇
  • 1篇周君
  • 1篇王梅红
  • 1篇周海燕

传媒

  • 7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实用临床医药...
  • 3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文体用品与科...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0
2017年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12月的35例急诊护士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选取2015年1-12月的38例急诊护士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工作能力评分为(94.25±16.01)分、工作质量评分为(97.27±16.39)分、综合能力评分为(98.12±17.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工作能力评分[(78.54±20.77)分]、工作质量评分[(77.26±18.58)分]及综合能力评分[(72.17±21.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加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急诊科的服务质量。
陈丽燕王雪娇冯冰霞邱秀媚
关键词: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层级管理
海南汉族人群痛风患者血脂情况及健康教育管理策略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海南汉族人群痛风患者血脂情况进行调查,探讨采取相应健康教育管理策略实施情况。方法 2016年1-5月对海南省三家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的体检中心痛风汉族患者300例(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与同期正常的体检者3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痛风患者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比较患者与健康人群血脂水平(TC、TG、LDL-C、HDL-C)情况,随访3个月后,健康教育管理干预前后干预患者依从性得分情况,痛风知识掌握率、血尿酸值情况及痛风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C、LDL-C、TG浓度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健康教育管理1个月后,痛风患者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痛风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血尿酸值水平及痛风复发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海南汉族痛风患者血脂发生显著变化,健康教育管理后,患者依从性提高,病情缓解,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王雪娇唐小波周胃雯陈基成
关键词:汉族痛风血脂水平健康教育
ACTN3基因多态性对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1)目的:研究辅肌动蛋白(ACTN3)基因多态性对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2)方法:选择海南省某高校在校生203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立定跳远成绩分为不及格组、及格组、优良组,利用snapshot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ACTN3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84358、rs490998、rs1815739及rs13897进行基因分型,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3)结果:rs484358、rs490998、rs1815739均检测出3种基因型,rs13897检测出2种基因型。rs484358位点的三种基因型AA、AG、GG发生频率在优良组为32%、64%、0.4%,在及格组为44.4%、48.9%、6.8%,在不及格组出现的频率分别为46.7%、51.1%、2.22%,三个基因型在三组中的分布频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及格组与其他两组之和相比较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rs13897的两种基因型CC、CT的发生频率在优良组为79.2%、20.8%,在及格组为78.2%、21.8%,不及格组为80%、20%,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490998、rs1815739的三种基因型的组间分布频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次研究未发现ACTN3四个SNP位点多态性与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有关联。
陈基成王雪娇周利民
关键词:辅肌动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立定跳远
形成性评价模式用于教学查房以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于教学查房对本科护生核心能力的价值及影响。方法将2015-2017年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108例本科护生选为研究对象,按照年度将学生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为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的本科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试验组为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的本科护生,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2组学生在实习结束前2周进行教学查房核心能力的调查。比较2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护理决策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评分。结果试验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362.79±40.14)分]、临床决策能力[(103.24±10.72)分]、沟通能力[(93.77±8.63)分]、自主学习能力[(106.28±5.4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10.11±30.85)、(84.49±12.31)、(81.25±4.32)、(92.88±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模式应用于教学查房,可优化护理教学流程,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思维判断、决策、沟通、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均显著提升。
陈丽燕冯冰霞邱秀媚王雪娇
关键词:本科护生教学查房
悬吊运动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康复的影响
2022年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临床常见的软组织疼痛症候群,发病率较高[2],不及时治疗可使病情迁延不愈,导致疼痛加重,腰椎功能障碍,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降低生活质量[1]。本研究探讨悬吊运动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在腰MPS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蔡秀玉李君王雪娇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悬吊运动疗法体外冲击波腰椎功能
ACTN3基因多态性对大学生短跑爆发力的影响探究
2021年
目的:探讨ACTN3基因4个多态性位点的多态性对大学生短跑爆发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高校在校生203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50m短跑成绩分为4组,利用SNaPshot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在3个成绩分组中的分布频率未见差异(P>0.05)。结论:ACTN3基因4个SNP位点多态性与此次研究的大学生短跑成绩无显著关联。
王雪娇周利民陈基成
关键词:短跑爆发力单核苷酸多态性
"互联网+"体检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构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健康体检人群健康管理模式。方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运用文献回顾法建立"互联网+"健康管理初级模型;利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构建"互联网+"体检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程度(Cr)为0.87。最终确立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型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结论所构建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型结果可靠,可作为体检人群健康管理的服务措施。
白芳蒙莉萍张娇娇王雪娇孙邦勇唐小波周胃雯陈丽燕孙少清邓萍
关键词:互联网体检健康管理层次分析法
青蒿素衍生物DHAARTS诱导肾癌细胞系786-0发生铁死亡的机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青蒿琥酯(ARTS)诱导肾癌细胞系786-0发生铁死亡的机制。方法将DHA/ARTS刺激肾癌细胞系786-0,确定DHA/ARTS所诱导的肾癌细胞死亡即为铁死亡;利用RT-q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技术,观察NCOA4和FTH1在DHA/ARTS作用后的变化;两种不同siRNA敲减NCOA4后,观察DHA/ARTS对786-0作用的变化;构建pmCherry-EGFP-FTH1质粒和荧光显色,过表达该质粒,观察DHA/ARTS作用后荧光颜色及亮度变化,判断FTH1的自噬降解情况;敲减NCOA4后再转染pmCherry-GFP-FTH1质粒,检测DHA/ARTS作用后荧光颜色及亮度变化,探索NCOA4调节FTH1的自噬降解。结果786-0细胞系在DHA和ARTS作用后,从显微镜观察和CCK-8检测,显示细胞发生了明显死亡,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存活细胞数越少。而且由DHA和ARTS所产生的致死作用可以被铁死亡抑制剂DFO和Fer-1所抑制。DHA和ARTS作用下786-0细胞内ROS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894,2.342;P<0.05)。在铁死亡抑制剂DFO和Fer-1干预下,DHA+DFO组、DHA+Fer-1组、ARTS+DFO组、ARTS+Fer-1组786-0细胞内ROS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DHA组和ARTS组(P<0.05)。从自噬结果来看,DHA组和ARTS组的细胞自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50μM的DHA和ARTS组细胞的自噬率明显高于20μM的DHA和ARTS组(P<0.05)。在siRNA-NCOA4沉默NCOA4表达后,细胞自噬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青蒿素衍生物DHA和ARTS可诱导786-0肾癌细胞系发生铁死亡,其致铁死亡的发生是通过NCOA4介导FTH1特异性自噬降解而实现的。
黄成丽林芳荣李根王忠玲王雪娇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血尿酸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血尿酸(BUA)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为制订有效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ICU发生感染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49例)、好转组(77例)和治愈组(27例),对所有患者的感染部位、入ICU治疗24h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组、好转组、治愈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别为(44.03±12.06)、(24.12±13.67)、(13.95±4.08),BUA水平分别为(0.29±0.14)mmol/L、(0.22±0.12)mmol/L、(0.17±0.10)mmol/L,Scr水平分别为(5.36±3.03)mmol/L、(5.11±1.75)mmol/L、(4.22±1.05)mmol/L,BUN分别为(81.83±14.62)μmol/L、(79.57±13.24)μmol/L、(72.43±11.48)μmol/L,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UA水平、Scr水平、BUN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好转组或治愈组,好转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UA水平高于治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感染患者死亡与年龄、APACHEⅡ评分、BUA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ICU感染患者BUA水平与感染部位、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预测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王雪娇胡志华朱雪丽陈伟陈志林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血尿酸预后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内在关系。方法:连续选入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9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MNA)量表评价营养状况。发病3个月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分为PSCI组(MMSE≤26分)和正常组(MMSE>26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NA评分和营养不良发生率,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NA评分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CI的危险因素。结果:PSCI发生率为35.87%(33/92)。PSCI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正常组,MNA评分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8.26%(26/92),MNA<17、MNA≥17患者的PSCI发生率分别为57.69%(15/26)、27.27%(18/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NA评分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2.55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3~5.812]、高血压(OR=2.317,95%CI:1.068~4.253)和MNA评分(OR=3.812,95%CI:1.294~5.796)均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与MMSE评分紧密相关,营养不良是PSCI发生的危险因素。
周菲范天伦陈秀红周忠东王雪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老年营养状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