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瑞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超声
  • 3篇微泡
  • 2篇血栓
  • 2篇超声联合微泡
  • 1篇电极定位
  • 1篇心房
  • 1篇心房起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小板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炎症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效果
  • 1篇起搏
  • 1篇缺血
  • 1篇缺血组织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炎症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孙逸仙...

作者

  • 4篇李海瑞
  • 3篇宾建平
  • 2篇王世飞
  • 1篇刘俭
  • 1篇卢永康
  • 1篇彭晓红
  • 1篇曹世平
  • 1篇杨莉
  • 1篇何翔

传媒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超声联合微泡对不同凝龄富血小板血栓和富红细胞血栓的溶栓效果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对不同凝龄富血小板血栓(PRT)和富红细胞血栓(ERT)的溶栓效果。方法分别于体外和大鼠体内颈总动脉制备不同凝龄的PRT和ERT。离体及在体实验均分为4组,即离体PRT 3h组、离体PRT24h组、离体ERT 3h组、离体ERT 24h组及在体PRT 3h组、在体PRT 24h组、在体ERT 3h组、在体ERT 24h组;分别于体外循环装置和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中进行超声联合微泡溶栓实验,并采集超声图像。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验证血栓成分。离体实验主要分析溶栓后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及溶栓率,在体实验主要分析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溶栓治疗后,离体及在体实验显示:PRT 3h组与ERT 3h组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121.12±13.21)%vs(130.09±15.34)%]、溶栓率[(39.83±7.09)%vs(42.14±5.17)%]、血管再通率(83.33%vs 91.67%)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0.21±0.02)m/s vs(0.22±0.01)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RT 24h组与ERT24h组比较、PRT 24h组与PRT 3h组比较、ERT 24h组与ERT 3h组比较,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溶栓率、血管再通率、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下降(P均<0.05)。与ERT 24h组比较,PRT 24h组管腔横截面积增加百分比、溶栓率、血管再通率及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均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联合微泡对溶解离体及在体大鼠颈总动脉PRT和ERT的效果随血栓凝龄的增加而下降,且以PRT为著。
王世飞景远文李海瑞黄驰雄卢永康宾建平
关键词:微泡血小板红细胞溶栓
超声引导经食道起搏电极定位建立大鼠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经食道起搏电极定位建立大鼠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应用超声和食道心电图(心房A波振幅大小和形态)引导经食道起搏电极定位建立大鼠快速心房起搏诱导房颤模型,即为超声引导定位组(US组)和食道心电图引导定位组(ECG组),比较两组的房颤诱导成功率、平均房颤持续时间、平均定位耗时、平均起搏阈值及无关肌肉刺激评分。结果与ECG组比较,US组房颤诱导成功率高(80%vs.60%),平均定位耗时短[(2.3±0.5)min vs.(5.3±0.9)min],平均起搏阈值低[(0.350±0.048)mV vs.(0.570±0.057)mV],无关肌肉刺激评分小[(0.79±0.58)vs.(1.32±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平均房颤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经食道起搏电极定位建立大鼠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有效、安全。
景远文李海瑞黄驰雄何翔宾建平
关键词:超声引导
不同能量超声破坏微泡对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和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索不同能量超声破坏微泡对内皮细胞炎性介质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培养液中微泡浓度为1×10~7/mL,根据接受超声能量处理情况将内皮细胞分为0、1.0、2.0、3.0、4.0 MPa 5组。超声处理1.5 h后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活性氧(ROS)表达荧光强度,8 h后采用MTT、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活性以及VEGF、P选择素表达。同时2.0 MPa组中加入ROS抑制剂(GSH)或P选择素抑制剂(r PSLG-Ig),8 h后检测VEGF表达。结果与0 MPa组相比,1.0、2.0 MPa组内皮细胞活性无变化(P均>0.05),3.0、4.0 MPa组内皮细胞活性降低(P均<0.05)。与0 MPa组相比,1.0、2.0、3.0、4.0 MPa组ROS、P选择素和VEGF的表达增高(P均<0.05)。3.0 MPa组与4.0 MPa组比较ROS、P选择素和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0 MPa组中加入GSH或r PSLG-Ig后,VEGF表达低于单纯2.0MPa组(P均<0.05)。结论超声破坏微泡可通过诱导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增加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其中超声能量2.0MPa对内皮细胞炎性介质和VEGF的影响较理想。
黄驰雄景远文李海瑞王世飞杨莉宾建平
关键词:血管生成超声微泡炎性反应
超声联合微泡溶解不同凝龄血栓后挽救缺血组织的效果
2018年
目的探索超声联合微泡通过溶解血栓挽救缺血组织的效果与血栓凝龄的关系。方法构建不同凝龄的大鼠髂总动脉血栓模型,分为3、6和12 h组。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评价血管再通率,采用由声学造影法测定的平台期声强度(AI)评估后肢骨骼肌微血管血容量,ELISA法定量骨骼肌损伤标记物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CK),TUNEL法检测骨骼肌细胞调亡率。结果6 h组、12 h组分别与3 h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和AI均降低,Mb、CK和骨骼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组与6 h组比较,AI(6.98±0.76 vs 8.84±1.05 U)降低,Mb(101.29±8.92 vs 58.36±6.17 ng/m L)、CK(448.05±20.06 vs269.99±17.66 U/L)和骨骼肌细胞凋亡率(27.51±0.43%vs 20.40±0.51%)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微泡溶解血栓后挽救缺血组织的效果随着血栓凝龄的增高而降低。
彭晓红李海瑞陈晓强钟佳源刘俭曹世平
关键词:超声联合微泡缺血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