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晓慧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疹
  • 4篇风疹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发病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分析
  • 2篇疫苗
  • 2篇腮腺炎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2篇麻疹监测
  • 2篇免疫规划
  • 2篇抗体
  • 2篇扩大国家免疫...
  • 2篇国家免疫规划
  • 2篇病毒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病毒

机构

  • 9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沈阳市疾病预...
  • 1篇丹东市疾病预...
  • 1篇阜新市疾病预...
  • 1篇辽宁省动物疫...

作者

  • 9篇安晓慧
  • 8篇方兴
  • 6篇王文思
  • 5篇王艳
  • 3篇姚文清
  • 3篇韩悦
  • 1篇朱丽君
  • 1篇高志峰
  • 1篇任丽萍
  • 1篇韩立新
  • 1篇赵玲
  • 1篇郝爽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辽宁省含风疹成分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对风疹发病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评估含风疹成分疫苗(RV)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EPI)对风疹发病趋势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省2004—2016年风疹发病率,利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ITSA)数据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辽宁省风疹发病率变化趋势。结果 RV纳入NEPI前,风疹月发病率均值为1.22/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平均逐月增加0.018/10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RV纳入NEPI后,风疹月发病率均值为0.176 2/10万,发病率较疫苗干预前立即下降(β2=1.702 9,P=0.006 8)。干预后风疹月发病率的斜率为–0.006 1,相比干预前下降了0.024 1,但2阶段斜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24)。结论 RV纳入NEPI降低了风疹发病水平,但远期作用尚未显现。
安晓慧姚文清方兴
关键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辽宁省2013-2015年麻疹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辽宁省2013年至2015年麻疹疫情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识别麻疹重点防控区域提供参考。方法使用GeoD a 1.4.6软件,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辽宁省麻疹疫情空间分布特征。结果频数分布分析显示,2013年至2015年辽宁省105个县区麻疹疫情均呈显著的正偏态分布。全局趋势分析表明,2013年和2015年麻疹疫情呈平稳分布趋势;2014年呈东、北部高发趋势。全局Moran指数分别为0.294 5、0.391 9、0.147 7;2013年至2015年辽宁省县区级麻疹疫情均呈正空间自相关。全局G系数分别为0.015 9、0.012 0、0.013 5,空间分布模式均为"高-高"聚集。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出5个疫情核心区和25个热点县区,主要分布在沈阳及沈阳周边的阜新、铁岭、抚顺、本溪、辽阳,西南部的盘锦、葫芦岛。结论辽宁省2013年至2015年麻疹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空间流行病学方法为麻疹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安晓慧韩悦高志峰姚文清
关键词:麻疹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辽宁省麻疹监测系统质量评价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综合评价辽宁省2009-2014年麻疹监测质量。方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结合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RSR)对辽宁省2009-2014年麻疹监测系统的8项指标进行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结果 2012年之前,辽宁省麻疹监测系统总体运转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之后,运转质量有所下降,2011年麻疹监测质量最好;盘锦、大连、朝阳、沈阳的麻疹监测质量为优秀,铁岭、辽阳、鞍山、营口、丹东、抚顺、阜新、本溪的监测质量良好,锦州、葫芦岛的监测质量为一般。结论运用加权TOPSIS法结合RSR法,能比单一指标评价更加客观、合理地反映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可在麻疹监测综合评价中运用。
安晓慧方兴姚文清韩悦
关键词:麻疹监测TOPSISRSR
2019年辽宁省风疹流行病学及1E-L2亚型流行株基因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2019年辽宁省风疹流行特点,并从分子水平分析风疹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收集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2019年辽宁省风疹发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同时依托辽宁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采集疑似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咽拭子样本,阳性样本盲传3代后获得风疹病毒分离株,提取病毒核酸后扩增,并测定阳性风疹病毒分离株E1基因739 bp核苷酸片段序列,与WHO推荐的基因型参考株序列以及已发表的基因亚型参考株序列构建亲缘关系树,进行基因型和亚型比对分析,并对氨基酸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辽宁省风疹报告发病率为0.927/10万,继2017—2018年风疹发病率大幅下降后呈明显回升态势,发病人群年龄主要为15~19岁青少年。2019年从辽宁省7个地市共分离到55株风疹病毒株,序列亲缘性分析表明所有风疹病毒分离株均属于1E-L2基因亚型,也是目前我国风疹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毒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51%~99.864%和98.780%~100%。风疹病毒分离株与BRD-Ⅱ疫苗株相比,主要出现A333T变异,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结论2019年辽宁省风疹病毒分离株全部为1E-L2基因亚型,该病毒导致了风疹疫情的回升,需进一步加强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为辽宁省风疹防控措施的制定和消除提供依据。
王文思安晓慧方兴王艳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亚型发病率
2020年辽宁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血清学分析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扩大免疫规划实施10年后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为及时发现免疫薄弱人群,采取针对性免疫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采集辽宁省3个地市6个县(区)共计498名健康人群血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本次监测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78%,GMC为851.10 m IU/m L;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7.15%,GMC为40.90 IU/m L;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90.16%,GMC为330.93 U/mL。不同地区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和GM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麻疹GMC水平、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和GM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麻疹、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和GM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辽宁省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水平较高,风疹IgG抗体水平较低。儿童和青少年抗体水平呈现随疫苗接种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的趋势,建议加强青少年组人群针对性免疫策略。
王文思安晓慧朱丽君赵玲韩立新方兴王艳
关键词: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
辽宁省2015-2019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与质量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并综合评价辽宁省2015-2019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 MSS)运转情况和质量,为加强麻疹和风疹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2019年辽宁省通过MMS报告的麻疹风疹监测病例个案数据库和MSS主要运转指标,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对MSS的5项指标进行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结果 2015-2019年,辽宁省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在90.13%~99.62%之间,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率在96.9%~99.85%之间,血清检测结果4日内报告率在94.05%~98.71%之间,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在87.30%~98.72%之间,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50/10万~2.83/10万之间。全省2016年麻疹监测质量最好,2017年最差;抚顺、沈阳、鞍山麻疹监测质量较好,铁岭、营口、葫芦岛监测质量较差。结论辽宁省MSS保持了高质量运转,除个别指标外,其他监测指标均达到监测方案要求。运用TOPSIS法能客观反映MSS运转情况,可应用于麻疹监测综合评价中。
安晓慧王艳王文思方兴
关键词:麻疹监测
2014-2021年辽宁省麻疹病例免疫史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病例的免疫史特征,为完善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麻疹监测系统和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数据,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4—2021年辽宁省共报告麻疹病例9164例,有1剂MCV免疫史的占5.64%,有≥2剂MCV免疫史的占3.60%,不同年份间报告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4.534,P<0.001)。麻疹病例MCV累计免疫率为23.85%,各年龄组免疫率在3.57%~35.9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48,P<0.001)。2~6岁和7~14岁1剂、≥2剂免疫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7,P<0.05)。病例发病时间距MCV末剂次接种时间2周以上者较多,占82.06%。有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发热、咳嗽、卡他症状、结膜炎、柯氏斑、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无MCV免疫史的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占有一定比例,以继发性免疫失败为主。有MCV免疫史麻疹病例的发热、咳嗽、卡他症状、结膜炎、柯氏斑、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无免疫史病例,接种MCV对减轻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及时接种2剂次MCV接种对麻疹防控非常必要。
安晓慧王文思方兴
关键词:麻疹病例免疫史流行病学
辽宁省1~30岁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血清学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对辽宁省1~30岁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IgG抗体水平进行血清学分析。方法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及丹东市3个地区的6个县区作为监测点,采集617名1~30岁健康人群的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VZV IgG抗体水平,计算血清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17份血清样本中共检出VZV IgG抗体阳性样本302份,阳性率为48.947%,GMC为112.772 mIU/mL。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为29.670%~75.789%,GMC为45.508~366.559 mIU/mL,抗体阳性率(χ^(2)=67.104,P<0.001)和GMC(F=20.68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的VZ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817%和53.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9,P=0.029);GMC分别为96.983和133.829 m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8,P=0.051)。辽宁省沈阳市、阜新市、丹东市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224%、40.201%、51.152%,3个地区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3,P=0.008),阜新市明显低于沈阳市及丹东市(χ^(2)分别为9.046和5.013,P分别为0.003和0.025);GMC分别为133.523、85.953、123.713 mIU/mL,3个地区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4,P=0.598)。617份血清样本中,54份为可疑结果,复检后仍在临界范围内,随年龄增长阳性率与阳性和可疑结果合计百分率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水痘的免疫力逐渐增强。结论辽宁省1~30岁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但总体水平偏低。为控制水痘病毒的传播,建议提高薄弱地区和易感人群的水痘疫苗覆盖率,以建立VZV免疫屏障。
王文思方兴任丽萍安晓慧韩悦王艳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抗体阳性率血清学分析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辽宁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估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EPI)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省2005年至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据,利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疫苗接种前后发病率变化趋势。结果MMR接种前,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均值为2.33/10万,平均逐月增加0.0146/10万(P=0.001)。MMR接种后,月发病率均值为0.8841/10万,发病率立即下降(β2=-1.3065,P<0.0001)。干预后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率的斜率为-0.0154,相比干预前下降了0.03,干预前与干预后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MMR纳入NEPI对降低辽宁省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安晓慧王艳王文思郝爽方兴
关键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