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欣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缓释
  • 2篇聚乳酸
  • 2篇苦参
  • 2篇苦参碱
  • 1篇滴丸
  • 1篇星点设计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理学研究
  • 1篇释放度
  • 1篇体腔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放
  • 1篇体外释放行为
  • 1篇腔注射
  • 1篇注射
  • 1篇最小二乘
  • 1篇最小二乘法
  • 1篇网络
  • 1篇网络药理学

机构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建欣
  • 3篇曹德英
  • 1篇吕兰存
  • 1篇刘丹岩
  • 1篇李超
  • 1篇杜青
  • 1篇马景学
  • 1篇向柏
  • 1篇高扬
  • 1篇敦洁宁
  • 1篇朱秀芳
  • 1篇王建欣
  • 1篇莫志江
  • 1篇刘建宗
  • 1篇曹亮
  • 1篇吴宝剑
  • 1篇赵振霞

传媒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格列吡嗪缓释滴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制备格列吡嗪缓释滴丸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以聚乙二醇类和硬脂醇为载体材料制得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格列吡嗪缓释滴丸。通过线性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对零级、一级等体外释药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将r2(确定系数)和AIC(Akaike’s informulation criteri-on)作为评价指标,自制缓释滴丸模型拟合结果以零级和Higuchi方程更优,16 h累积释放度达到95%以上。结论:自制缓释滴丸中药物实现近恒速释放,与市售制剂相比释药更完全,扩散为其主要释药机制。
向柏曹亮莫志江王建欣赵振霞高扬曹德英
关键词:格列吡嗪固体分散技术最小二乘法累积释放度
苦参碱缓释亚微球的制备及工艺优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为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聚乳酸(Poly-L-lactide,PLLA)为材料,制备苦参碱缓释亚微球。方法:采用有机相分散-溶剂扩散法制备苦参碱PLLA亚微球,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评估。结果: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多分散系数为评价指标,考察内相PLLA浓度、理论载药量和外相明胶浓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因素-指标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用效应面法选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LLA浓度12%,理论载药量13%,明胶浓度1.5%,按优化工艺制得的亚微球光滑圆整,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多分散系数分别为6.526%,50.2%,679.2nm,0.005。亚微球体外释放30d累积释放率达80.66%。结论:制得的亚微球满足缓释长效的要求,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
王建欣曹德英杜青敦洁宁吴宝剑
关键词:苦参碱聚乳酸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
苦参碱聚乳酸微球的缓释性和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究苦参碱聚乳酸微球(MAT-PLA-MS)的缓释性和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透射电镜观察MAT-PLA-MS的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观测其体外释放情况。玻璃体腔彩色照相记录其分解过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网膜电图(ERG)、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剂量组的苦参碱游离药物和MAT-PLA-MS在注药后不同时间点对眼组织的影响。结果MAT-PLA-MS的平均粒径为2.28μm,载药量为6.17%。体外释放672 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7.93%,缓释作用明显。MAT-PLA-MS在玻璃体腔内随时间延长表现为逐渐降解的过程。游离药物各剂量组和载药微球各剂量组在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裂隙灯显微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均未见异常。游离药物4 mg组注药后1 d ERG b波振幅下降。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游离药物4 mg组在注药后1 d开始出现视网膜毒性反应,载药微球6 mg组在注药7 d后出现轻微的视网膜毒性反应。结论MAT-PLA-MS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安全剂量较游离药物大,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给药系统。
刘丹岩马景学曹德英王建欣刘建宗吕兰存
关键词:苦参碱聚乳酸微球玻璃体
胃复春片治疗胃癌前病变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胃复春片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结合相关文献,收集胃复春片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检索Genecards,OMIM,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收集胃癌前病变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与分析,筛选得到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 Dock Tools和PyMOL软件对核心靶点与中药小分子配体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活性成分50个,潜在靶点512个,活性成分-疾病靶点208个;成功建立一、二、三级及核心靶点PPI网络,核心靶点为NPM1,HSPA5,HNRNPK,YWHAZ,MCM2,HNRNPA1,PABPC1,ILF3,EEF1A1;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643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剪接体、乙醇成瘾、细胞周期、前列腺癌、PI3K-Akt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多个核心靶点蛋白结合活性良好。结论胃复春片可通过chrysosplenol D、hesperetin等活性成分,以NPM1,HSPA5,HNRNPK,YWHAZ,MCM2,HNRNPA1,PABPC1,ILF3,EEF1A1为关键靶点,主要通过剪接体、乙醇成瘾、细胞周期、前列腺癌、PI3K-Akt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通路发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朱秀芳邱硕程杨兰何竹涵王建欣王建欣李超
关键词:胃复春片胃癌前病变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