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宵曼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3篇预后
  • 3篇脓毒症患者
  • 1篇心静脉压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净化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药物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预后评估
  • 1篇预后影响
  • 1篇肾损

机构

  • 7篇濮阳市人民医...
  • 2篇郑州大学
  • 2篇濮阳医学高等...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7篇杨宵曼
  • 5篇常银江
  • 2篇刘素梅
  • 2篇魏桂芳
  • 2篇王建伟
  • 1篇刘东伟
  • 1篇郭首兵
  • 1篇杜玉明
  • 1篇杜玉明
  • 1篇张风林
  • 1篇李永兵
  • 1篇角灿武
  • 1篇王建伟

传媒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全身血管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P治疗可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因子水平。
杨宵曼肖忠闪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脓毒症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
血清D-D及炎性因子(hs-CRP、PCT)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血清D-D及炎性因子(hs-CRP、PCT)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设为试验组。另选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126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D-D及hs-CRP、PCT水平,分析其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D-D及hs-CRP、PC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D-D及hsCRP、PCT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呈正相关。结论血清D-D及炎性因子(hs-CRP、PCT)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呈正相关。
杨宵曼常银江王建伟
关键词:炎性因子HS-CRPPCT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GAP动态变化结合三尖瓣瓣环位移在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的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GAP)动态变化结合三尖瓣瓣环位移(TAPSE)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以期对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病历资料完整的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113例,按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所有患者均计算同期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观察两组患者ΔGAP与TAPSE变化,记录入科时,6、24 h相关的TAPSE值对各个节点进行比较,同时记录相关的GAP值,计算6、24 h的动态变化的绝对值对各个节点进行比较,同时对相关节点的记录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预后的价值。结果共入选113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28 d存活59例,生存率为52.21%;死亡54例,病死率为47.79%。死亡组除入ICU时APACHEⅡ、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存活组(P<0.05)外,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入ICU 0、6 h时,TAPS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入ICU 0、6、24 h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835、0.614。6 h后的GAP变化值Δh1与24 h后的GAP变化值Δh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13。其中6 h时,TAPSE的截断值取13.19 mm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为单指标最高,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95%、95.21%;其入ICU 6 h的TAPSE结合ΔGA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63;其截断点取0.495时,预后评价的敏感度为86.25%,特异度为91.59%。结论早期的TAPSE可作为脓毒症合并ARDS的预后评价新的重要指标,结合GAP的动态变化可为早期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同时针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杨宵曼常银江魏桂芳杜玉明
关键词:预后脓毒症
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107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脓毒症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患者常见合并症之一,不仅加速脓毒症患者恶病情化,而且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
王建伟刘素梅杨宵曼常银江刘东伟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预后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07—2016-07在我院重症病房住院治疗的122例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1匹配选择122例单纯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研究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肺部感染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BUN、Scr、ALT、AST、HBV-DN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BC、HGB、PLT、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肺部感染、AST、BUN、HBV-DNA是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OR)值分别为2.875、2.134、2.076、1.873、3.622、2.985、1.946。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肺部感染、AST、BUN、HBV-DNA是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建伟刘素梅杨宵曼常银江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肝性脑病
CVP动态变化结合E/A对早期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压动态变化(ΔCVP)结合脉冲多普勒法记录的二尖瓣扩张早期的血流速度与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比值(E/A)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28d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所有患者均于入ICU时计算同期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观察两组患者ΔCVP与E/A变化,记录入科时,6、24h后相关的E/A、CVP值,计算6、24h后的动态变化的绝对值,对相关节点的记录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预后的价值。结果共入选233例脓毒症患者,28d存活122例,生存率为52.4%;死亡111例,病死率为47.6%。死亡组除入ICU时血乳酸、APACHEⅡ、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存活组(P<0.05)外,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入ICU 0、6hE/A值,分别为0.54±0.17、0.69±0.24;0.57±0.28、0.85±0.25(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0.818。6h后的CVP变化值Δh1与24h后的CVP变化值Δh2分别为5.67±4.16、7.82±4.81;6.58±3.89、8.82±2.40(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05。其中6h时,E/A的截断值取0.75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为单指标最高,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16%、95.45%;其入ICU 6hE/A与ΔCV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44,其截断点取0.471时,预后评价的灵敏度为88.32%,特异度为90.71%。结论早期的E/A可作为脓毒症的预后评价指标,结合早期ΔCVP能早期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并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魏桂芳常银江杨宵曼杜玉明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预后脓毒症
2017-2019年某院住院儿童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儿童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住院儿童标本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资料,对病原菌分布、标本来源、耐药情况以及ESBLs阳性和CRE菌株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儿童肠杆菌科细菌558株,其中新生儿96株,非新生儿462株。呼吸道标本占74.9%,分泌物标本8.06%,无菌体液5.91%,尿液和肠道标本均为5.56%。儿童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之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高于40%。阴沟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低于30%,但是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亦有11%~14%的耐药率。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ESBLs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比例为19.5%,CRE比例为8.4%。结论儿童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泛,耐药形式严峻,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高于非新生儿,新生儿菌株ESBLs阳性率及CRE检出率亦较非新生儿高,应高度重视肠杆菌科细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李永兵肖忠闪杨宵曼郭首兵角灿武张风林
关键词:儿童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分析抗菌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