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晓梅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教育
  • 3篇老年
  • 2篇实证
  • 2篇老年人
  • 2篇教师
  • 1篇多维贫困
  • 1篇学科
  • 1篇养儿防老
  • 1篇中国老年人
  • 1篇社会保险
  • 1篇社会交换
  • 1篇社会交换理论
  • 1篇生活质量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同胞
  • 1篇农村
  • 1篇农村老年
  • 1篇贫困
  • 1篇子女数量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叶晓梅
  • 3篇梁文艳
  • 1篇袁玉芝

传媒

  • 2篇教育与经济
  • 2篇教育经济评论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教育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2011年CLHLS的证据被引量:29
2017年
文章选取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探究教育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根据预算约束放松说、效率提升假说和认知丰富假说分析教育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将老年人健康分为身体功能健康、认知功能健康和健康自评三个维度,教育对老年人的三项健康指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2)教育通过社会经济状况、心理状态和健康行为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康行为的干预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物质生活质量,以积极应对中国老龄化中的健康问题。
叶晓梅梁文艳
关键词:教育健康老龄化结构方程模型
同胞结构对学生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根据贝克尔的"子女数量—质量权衡"理论,同胞结构是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家庭内部子女构成发生转变。在此背景下,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对全样本和子样本分别进行稳健的OLS回归,发现:(1)同胞数量越多,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越低,其中三个孩子及以上同胞构成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负向影响最大;(2)排行中间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兄弟姐妹数量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男生相比,女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中女生认知能力受异性同胞数量的负向影响更大,而男生认知能力受年长同胞数量的负向影响更大。
袁玉芝叶晓梅
关键词:实证研究
本科出身决定高校教师科研产出吗?--基于“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引进问题的实证分析
高校科研人才招聘中的“本科出身”筛选策略,由于缺乏本土化的实证研究支撑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中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科教师的样本,分析其本科出身与科研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本科毕业于“C9”“985”“211”等名校...
叶晓梅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育能增进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吗?——基于CLHLS 2005-2011面板数据的证据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2005至2011年的追踪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技术,本文分析了受教育状况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1)将老年人生活质量分为物质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三个维度,教育显著提高了老年人每个维度的生活质量。(2)分城乡比较,相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城镇地区的老年人不仅生活质量明显更高,而且教育对城镇地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物质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状况中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影响效应显著更高。(3)引入教育年限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教育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普适性。总之,教育对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受过教育的以及农村地区的弱势老年群体应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政策支持,以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叶晓梅梁文艳
关键词:教育老年人生活质量
教育水平对中国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社会保险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
2020年
2020年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农村老年多维贫困问题是决胜之战中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将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细分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精神贫困与权利贫困,实证分析了教育水平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直接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够缓解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但是对其权利贫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渠道检验发现,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在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基于此,建议从加强对农村老年的教育资源供给、促进其享受教育养老服务、注重社会保险对农村老年覆盖面的扩展等三方面实现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精准治理。
高翔叶晓梅
关键词:教育水平社会保险
海归教师真的优于本土教师吗?——来自研究型大学教育学科的证据被引量:14
2019年
基于中国研究型大学46个教育学院(部)的教师样本,从个人层面和机构层面科研生产力的角度分析了海归教师优于本土教师策略是否合理。研究发现:在个人层面,海归教师与本土教师在中文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上没有显著差异;海归教师发表英文论文的可能性较大,但当两类教师都发表英文论文时,海归教师并没有表现出优势。在机构层面,海归教师构成比率与机构整体科研生产力同样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这表明高校人才任用中过分看重海归经历这一筛选信号并没有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学术机构在建设师资队伍时,应该寻求反映教师实际科研能力的合理指标,而不是"唯海归论"。
叶晓梅梁文艳
关键词:本土教师科研生产力
教育能否增加养儿防老的保障?——基于代际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在中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基于代际互换视角,深入分析教育获得对个人养老质量的影响机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4-2015年数据进行研究时发现,教育获得会通过当期与长期的代际交换增加个体的养老质量。一方面,受教育水平会对老年人的健康、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康和财富保证个体对子女当期的时间和经济支持,增加了子女对父母养老支持,进而双重提升养老质量。另一方面,教育获得的代际效应使得教育水平较高者更愿意投资子女教育,而教育作为收入和孝敬观念提升的关键途径,增强了子女的养老能力和意愿,进而增进父代的养老质量。同时发现子女的精神慰藉对父母健康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代际照料孙辈则可能降低父母的养老质量。因此,在重视教育对代际社会交互养老影响的良性循环机制时,需关注子女对父母的精神慰藉和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并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优化代际交互支持的协作方式。
叶晓梅
关键词:教育获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