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辉
-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凝血试验自动审核方案的建立与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建立凝血试验自动审核方案,验证并应用于常规凝血检验。方法采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检测设备和中间软件联合构建自动审核实施方案。采用数据库模拟运行和人工审核的方式对历史检验报告进行自动审核规则验证。评估实施凝血自动审核方案后与人工审核之间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情况。结果构建的自动审核方案涉及9项凝血检验项目,在LIS中设计了13条自动审核规则。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临床实践应用中,98.86%的检验报告执行了自动审核程序,检验报告自动审核通过率为73.66%,26.34%检验报告被系统拦截后人工审核。凝血检验单项平均通过率为89.26%,其中PT通过率(97.75%)最高,D-dimer通过率(69.38%)最低。实施自动审核后的实验室内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值分别较未自动审核时缩短5 min和15 min。实施自动审核期间,自动审核的凝血检验报告TAT的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值较人工审核分别缩短22 min和27 min。结论构建的自动审核方案在临床实施后可缩短实验室内TAT,提高工作效率。
- 李玲杜佳赵耿生伍焕友沈阳张李涛刘晓辉郭保旭毛政杨军张真路范庆坤
- 关键词:凝血试验
- 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死亡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08例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前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患者存活组80例,死亡组28例;死亡组房颤史比例、Killip心功能分级≧III级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比例、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肌酐(Scr)、B型钠尿肽(BNP)高于存活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eGFR、cTnI是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PACHEII评分、eGFR、cTnI预测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799、0.710,三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62。结论:APACHEII评分、eGFR、cTnI是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用于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 杨佳刘晓辉周文俊黄园琴左文霞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重症预后
- 中国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诊疗规范专家共识被引量:20
- 2022年
- 抗血栓药物是预防及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随着抗血栓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溶栓药物均可引起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造成致死或致残的不良结局。因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撰写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规范处置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本共识包括抗血栓药物监测、出血评估、逆转治疗及重启抗血栓治疗等四个部分,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 刘晓辉宋景春张进华张伟周静王秋实杨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 关键词:血栓出血抗血小板溶栓
- 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在房颤患者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口服利伐沙班的房颤患者,按每日处方剂量分为利伐沙班10mg剂量组和15mg剂量组,记录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的血栓、出血和全因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血栓、出血和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10mg剂量组均高于15mg剂量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418、3.757、2.084,均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10mg剂量组高于15m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1,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OR(95%CI)=1.07(1.00~1.14)]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糖尿病[OR(95%CI)=3.44(1.24~9.51)]是房颤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结论临床实践中10mg利伐沙班剂量没有显著的获益,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优于甚至劣于15mg剂量。D二聚体水平升高、糖尿病史为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 颜新生张李涛刘晓辉张真路闫宝夏凌云王晓苏
- 关键词:房颤利伐沙班有效性
- 替罗非班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策略及病例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住院期间使用替罗非班导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7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治疗经过,分析其个性及共性特征。结果7例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其中6名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在使用替罗非班后3~16 h,1名患者是在使用替罗非班后34 h检测时被发现,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范围为(1~11)×10^(9)/L。7名患者均停用了替罗非班及其他抗栓药物,其中6名患者停药后2~4 d,血小板计数升高到50×10^(9)以上,后续血小板计数均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期间均未发生出血和急性血栓事件,也未进行血小板输注;5名患者待血小板计数恢复到(20~50)×10^(9)/L时恢复抗栓治疗,1名患者待计数提升到50×10^(9)/L以上时进行了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名患者血小板减少后有出血症状,且需要限期CABG手术,连续输注了血小板3 U,同时进行免疫球蛋白治疗,血小板计数升高到76×10^(9)/L时进行了CABG手术。对此7例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均进行了鉴别诊断,排除了肝素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归纳并总结了此类药物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流程图。结论替罗非班可引起急性重度或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用药后6 h常规检测血小板,出现血小板减少后及时停用替罗非班可避免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根据患者有无出血及出血风险决定是否进行血小板输注,根据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及血栓风险决定恢复抗栓治疗时机。
- 刘晓辉陶翠华
- 关键词:替罗非班血小板减少症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
- 一种INR参数检测与显示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NR参数检测与显示装置,包括水平座、设置在水平座一侧的通信座、以及与水平座呈锐角布设的斜面座,斜面座开设有用于放置试纸条的试纸槽,试纸槽两侧设置有INR刻度线;水平座上设置有与试纸槽相贯通的血液槽,...
- 张李涛龙艳丽李莎张真路黄年旭刘晓辉颜新生范庆坤
- 文献传递
- HIT-Ab检测对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新发血栓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HIT-Ab检测对疑似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新发血栓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疑似HIT472例,所有对象进行4Ts评分并送检HIT-Ab。依HIT-Ab结果分为四组:阴性组(0~0.9U/ml)412例、弱阳性组(1.0~4.9U/ml)45例、中阳性组(5.0~15.9U/ml)12例和强阳性组(≥16.0U/ml)3例。以超声或CT扫描检查确诊新发血栓为标准,评估HIT-Ab对新发血栓预测价值,以临床确诊HIT为标准评估HIT-Ab对HIT诊断效能。结果各组中新发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阴性组15.8%(62/412)、弱阳性组48.9%(22/45)、中阳性组75.0%(9/12)和强阳性组100%(3/3)(P<0.00)。HIT-Ab≥1.0U/ml时,诊断新发血栓的特异性93.0%,敏感性34.3%,阴性预测值(NPV)84.2%,阳性预测值(PPV)56.5%。各组HIT确诊率为:阴性组0%(0/412),弱阳性组62.2%(28/45),中阳性组(12/12)和强阳性组(3/3)均为100%,(P<0.00)。HIT-Ab≥1.0U/ml时,对HIT诊断特异度96.0%,敏感度100%,NPV100%,PPV71.5%。结论HIT-Ab在疑似HIT患者中,新发血栓发生率随HIT-Ab水平升高而增高。HIT-Ab检测可作为疑似HIT患者新发血栓预测和HIT诊断的重要工具。临床医生可依据HIT-Ab水平制定治疗策略。
- 范庆坤杜佳李玲胡元萍刘晓辉张李涛杨军李莎吴明祥张真路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自身抗体肝素静脉血栓形成
- 新型抗凝药中和试管
- 本发明涉及新型抗凝药中和试管,包括塑料试管壁,所述塑料试管壁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试管帽,所述试管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试管盖,所述塑料试管壁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硅胶涂层,所述塑料试管壁的内侧设置有枸橼酸钠溶液,所述塑料试管壁的内侧设...
- 范庆坤杜佳刘晓辉张李涛杨军张真路
- 血清H-FABP联合sTREM-1对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SIM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12例(脓毒症组),根据是否合并心肌功能障碍分为SIMD亚组84例和非SIMD亚组12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2组血清H-FABP、sTREM-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MD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FABP、sTREM-1对SIMD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H-FABP、sTREM-1水平明显升高(Z/P=9.259/<0.001,8.458/<0.001)。与非SIMD亚组比较,SIMD亚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H-FABP、sTREM-1水平明显升高(χ^(2)/t/Z/P=4.530/0.033、2.253/0.024、2.368/0.018、6.033/<0.001、6.405/<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TnI、BNP、H-FABP、sTREM-1升高为SIMD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180(1.167~4.071)、1.353(1.133~1.617)、1.296(1.175~1.430)、1.978(1.043~3.751)]。ROC曲线显示,血清H-FABP、sTREM-1及二者联合诊断SIM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760、0.849,敏感度分别为0.524、0.941、0.881,特异度分别为0.867、0.476、0.688。二者联合诊断SIMD的效能高于单独检测(Z=3.790、3.528,P均<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H-FABP、sTREM-1水平升高,是SIMD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能提升SIMD诊断价值。
- 汪洋黄园琴刘晓辉刘彬田青肖红艳
-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功能障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 全自动免疫分析法检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抗体的诊断效能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HIT)抗体( HIT-Ab)对心脏病患者中疑似HIT的诊断价值。方法单中心研究。连续收集2012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疑似HIT患者242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06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28例,药物治疗8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HIT组和非HIT组。 HIT组44例,中位数年龄57.5岁,女23例;非HIT组198例,中位数年龄63.5岁,女:87例。分别进行4T′s评分和HIT-Ab浓度检测。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Fisher′s 精确检验。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HIT-Ab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等指标,以Youden指数最高值的HIT-Ab浓度值判断为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HIT组和非HIT组的HIT-Ab浓度分别为3.2(95%CI:1.8~5.5)U/ml和0.4(95%CI:0.3~0.4)U/ml,HIT组的HIT-Ab浓度明显高于非HIT组(P<0.000)。 HIT-Ab诊断阈值为0.9 U/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91.9%,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07和11.53。当HIT-Ab为0.6 U/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73.7%。 HIT-Ab和4T′s评分诊断HIT的ROC-AUC分别为0.971和0.745,HIT-Ab诊断HIT效能显著优于4T′s评分(P<0.000)。结论 HIT-Ab检测对HIT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临床早期排除HIT的有效工具。 HIT抗体在对HIT的诊疗上优于4T′s评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109-113)
- 范庆坤李玲陈晓英张李涛杨军刘彬刘成伟李然熊青峰刘晓辉余正春张真路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肝素自身抗体免疫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