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娜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横断山高寒植物多样性的起源与演化
- 横断山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孕育了全球最丰富的温带高寒植物多样性,但其高寒植物演化历史长期以来仍悬而未知。通过选取横断山及其邻近高寒生物区多样性较高的18个被子植物类群(共计3798种植物),并整合地理分布区...
- 丁文娜Richard H.Ree星耀武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环境演化生物地理
- 若干重要地质事件对中国植物区系形成演变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地球环境是植物区系形成的重要基础。本文总结了新生代以来中国境内的主要地质事件,并通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成分和孑遗特有成分地质历史的变迁,讨论了若干重要地质事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新生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青藏高原隆升、季风气候形成、干旱带演变和第四纪冰期等一系列地质事件,这些事件使中国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球环境,为植物区系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也使得古近纪以来横贯东西的干旱带在中新世以后变成了总体上东部湿润、西部干旱的格局,这种格局的改变对中国植物区系成分的南北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壳斗科、樟科、木兰科、豆科、金缕梅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成分在始新世均已出现,南方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在科、属组成上已经和现在非常接近。季风气候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关系密切并随之而演化发展。季风气候以冬春季干旱为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植物区系空间分化格局。华中等季风气候变化率较小的地区,冬春季相对湿润,因此中国第三纪孑遗成分集中分布于这一区域。
- 周浙昆黄健丁文娜
- 关键词:特有种常绿阔叶林
- 青藏高原高寒区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近年来,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从生物演化方面着手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其气候效应。综合近年来地质学、古生物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我们发现高原及周边地区高寒生物类群的起源和分化时间以及多样性演化过程表明早在渐新世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就已经存在高寒生态系统,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不同组成部分的地貌与气候格局发生重大改变,高寒生物的祖先类群不断迁入正在生长的高原或在高原上就地演化出适应高寒生境的新物种。晚上新世高寒区物种分化速率快速升高,多样性增加,可能是高原巨大山系和水系以及冰川作用造成地理隔离的结果。同时,生物地理学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高寒区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存在密切联系,在第四纪冰期期间并未形成覆盖整个青藏高原的大冰盖,高原面上仍存在很多生物避难所。地质学、古生物学与生物地理学等进行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对全方位理解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其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 宋艾杨久成丁文娜刘佳
-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原隆升生物地理学系统发育第四纪冰期
- 泛青藏高原高寒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
- 2023年
- 泛青藏高原地区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高寒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的热点,也是研究地球环境演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的理想地区。该地区已经开展了大量谱系地理、生物地理学和进化生态学研究,对我们认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青藏高原各地块构造演化历史研究的加深,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已经逐步迈入到地质-气候-生物过程的交叉研究。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区分了青藏高原腹地、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然后从青藏-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高寒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及演化节奏、高寒植物的成分来源和区系交流以及高寒植物多样化的驱动因素等3方面总结了该地区高寒植物多样性的演化历史。最后,我们进一步提出在洲际或全球尺度上探讨不同地区高寒植物多样性演化历史的异同和联系,以及对高寒植物适应性进化策略的研究,以期深入理解高寒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成因及其维持机制。
- 丁文娜星耀武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高寒植物
- 滇中吕合渐新世柳杉化石及其生物地理学和古生态学意义
- 滇中吕合盆地是云南典型的新生代山间小盆地,近年来我们在该地区采集到大量植物化石.同时,同一套地层中的火山岩测年结果,将吕合植物群的地质年代确定为早渐新世.吕合植物群中产保存有角质层的柳杉属(Cryptomeria)叶化石...
- 丁文娜Lutz Kunzmann苏涛黄健周浙昆
- 关键词:渐新世化石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