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宏亮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庭康复锻炼与药物干预在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治疗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锻炼与药物干预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BPPV且经耳石手法复位后确认伴有残余症状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予以前庭康复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眩晕程度、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睡眠障碍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走路不稳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6周后,观察组患者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锻炼与药物干预治疗在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中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在缩短患者残余症状恢复时间、改善眩晕程度方面更具优势。
- 刘青钟宝亮曾宏亮
- 关键词:药物干预
-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方敏干克娜刘卉曾宏亮罗征进
- 关键词:脑梗死
- 颈动脉蹼致反复脑梗死1例
- 2021年
- 颈动脉蹼是颈内动脉后壁向腔内突起的薄膜样结构,是隐源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常引起脑卒中复发。然而影像学检查不易发现,临床易漏诊,其发病机制及引起脑卒中复发的机制尚不明确。颈动脉蹼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方案存在争议。本文报告1例颈动脉蹼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治疗经过,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符青青曾宏亮李彬曾国勇
- 关键词:复发性脑梗死脑卒中二级预防
-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S-100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因子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100B及M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100B及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曾宏亮曾祥俊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丁苯酞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
- 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我院治疗的82例PCI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的40例患者归入组成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案加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侧支循环开放率(80.95%)及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67.31±13.46)分高于对照组(75.00%、57.50%)、(52.69±15.70)分,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84±3.29)分低于对照组的(12.87±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丁苯酞注射液治疗PCI在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方面效果确切,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 袁旭娟曾宏亮罗叶婷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侧支循环建立神经功能
- ASTRAL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ASTRAL量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准确性,为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患者入院后进行脑卒中患者注册。运用ASTRAL量表评估入组病例基本情况,患者出院后坚持至少为期12个月的随访,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恢复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STRAL量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年龄、性别、病程、NIHSS评分、视野缺损情况、意识障碍程度、血糖浓度等基础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STRAL量表预测3个月和12个月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2、0.9371,最佳临界值为26。结论 ASTRAL量表预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远期预后质量准确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 曾宏亮曾祥俊黄丽莲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OC曲线预后预测
- CYP2C19基因多态性所致氯吡格雷抵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由CYP2C19基因多态性引发的氯吡格雷抵抗(CR)与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4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7~10 d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3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根据数据将患者分为CR组和非CR组,比较患者出现CR的情况、CYP2C19基因型分类及比例、血小板聚集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Cox回归分析,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引发的CR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146例PCI患者中24例(16.4%)发生CR。Cox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基因多态性(OR=0.573,95%CI0.411~0.800,P=0.001)、氯吡格雷抵抗(OR=0.019,95%CI0.006~0.057,P=0.000)是进展性脑梗患者的相关因素。结论:Cox回归分析数据显示,CYP2C19基因多态性、CR是PCI患者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
- 曾宏亮李彬
- 关键词:CYP2C19氯吡格雷抵抗进展性脑梗死
- 早发性脑梗死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发性脑梗死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早发脑梗组(男性<55岁,女性<60岁)24例与非早发脑梗组(男性≥55岁,女性≥60岁)44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其血脂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早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卒中史(OR=1.91,95%CI:1.82~3.27)、高血压病史(OR=1.36,95%CI:1.14~2.7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OR=1.99,95%CI:1.67~3.58)、Lpa(OR=1.62,95%CI:1.23~2.41)、LDL-C(OR=1.77,95%CI:1.31~4.43)、TG(OR=1.81,95%CI:1.34~4.92)。结论早发性脑梗死的发病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血脂指标有显著相关性,临床上防治早发性脑梗死应注意筛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并注意调控血脂。
- 曾宏亮刘俊杰胡玲
- 关键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脑血管开窗畸形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开窗畸形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2019年7月进行头颅以及颈部血管CTA、CTV、MRA、MRV后发现有脑血管开窗畸形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开窗畸形的部位、形态、大小、合并动脉瘤及其他血管性病变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对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与开窗血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92例开窗畸形患者中共发生脑梗死9例,以裂隙型最常见。结论:脑血管开窗畸形与脑梗死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
- 胡玲张毕曾宏亮曾国勇曾祥俊
- 关键词:脑梗死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及对血清Hcy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凝血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Hcy、凝血功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后,两组Hcy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使用氯吡格雷相比,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使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高血清Hcy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IMT,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曾宏亮曾祥俊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斑块阿托伐他汀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氯吡格雷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