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脂肪
  • 5篇脂肪性
  • 5篇脂肪性肝病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 5篇酒精性脂肪性...
  • 5篇非酒精性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肝癌
  • 5篇肝病
  • 3篇药物性
  • 3篇药物性肝损伤
  • 3篇酸酶
  • 3篇肿瘤
  • 3篇磷酸酶
  • 3篇干细胞

机构

  • 17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20篇文良志
  • 16篇陈东风
  • 11篇刘凯军
  • 10篇孙文静
  • 6篇王斌
  • 4篇魏艳玲
  • 2篇郭严
  • 2篇顾小红
  • 2篇谢渭芬
  • 2篇熊吉
  • 2篇张世荣
  • 2篇陈志惠
  • 1篇刘卉
  • 1篇张艳梅
  • 1篇张新
  • 1篇王文生
  • 1篇傅鑫
  • 1篇沈小春
  • 1篇颜綦先
  • 1篇兰春慧

传媒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疗药物所致肝损伤1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化疗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降低DILI发病率,减少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128例化疗药物所致DILI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化疗药物种类,出现DILI的时间、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共128例,男性46例(30.51%),女性82例(69.49%),其中最小年龄24.0岁,最大82.0岁,平均(53.2±5.4)岁。使用化疗药物到发生肝损伤时间从2.0~30.0 d,平均(16.3±2.4)d。引起DILI的化疗药物主要有紫杉醇、铂类、环磷酰胺、阿霉素等,联合使用化疗药物可增加肝损伤的发生率及程度。本组患者中DILI的程度:1级(轻度肝损伤)74例(57.81%),2级(中度肝损伤)44例(34.38%),3级(重度肝损伤)8例(6.25%),4级(肝衰竭)1例(0.78%),5级(死亡)1例(0.78%)。治疗方式根据2007年版《急性药物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1级肝损伤患者继续使用化疗药物,同时应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及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2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3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丁二磺腺苷蛋酸注射液静脉滴注,必要时使用激素及血浆置换。4级、5级除患者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外,适时给予激素及血浆置换。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愈117例(91.40%),死亡1例(0.78%),慢性化发展为肝硬化2例(1.50%),放弃治疗8例(6.25%)。结论化疗药物所致DILI并不少见,接受化疗的患者常规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DILI并积极有效处理,绝大多数化疗所致DILI可治愈且预后良好。
金明贵刘凯军文良志王斌孙文静崔红莉陈东风颜綦先
关键词:化疗药物药物性肝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肝癌(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hepatocellular carcinoma,NAFLD-HCC)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肝癌的主要类型。因此,提高NAFLD-HCC的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NAFLD-HCC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发现其具有特殊的自然病程,同时具有起病隐匿、男性多见、常合并代谢综合征、肿瘤单发且分化较好等特点。血清学、CT影像学以及病理对NAFLD-HCC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改善生活习惯和加强锻炼可预防NAFLD-HCC发生,然而药物和手术治疗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NAFLD-HCC治疗效果与其他肝癌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断总结临床特征将有助于提高NAFLD-HCC诊治水平,同时需要不断探索NAFLD-HCC的发病机制,进而制定NAFLD-HCC的个体化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文良志尹昕茹陈东风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癌
639例胃内胆汁反流与禁食时间相关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胃镜检查时胃内胆汁反流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探讨胃镜下诊断病理性胆汁反流的最佳禁食时间。方法将2016年1~6月我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6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胃镜检查前禁食时间长短分为上午组(禁食12~17 h)和下午组(禁食18~24 h)。比较2组患者胃内胆汁反流程度与禁食时间的关系,根据胆汁反流指数(bile reflux index,BRI)及胃内胆汁反流严重程度判断是否为病理性反流,探讨胃镜检查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合理禁食时间。结果纳入639例患者,其中上午组55例(16.98%,55/324)、下午组75例(23.81%,75/315)发生胆汁反流。下午组Ⅰ级胆汁反流发生例数显著高于上午组(50例vs 27例,χ~2=8.823,P=0.003),2组间Ⅱ级及Ⅲ级反流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级χ~2=0.02,P=0.89;Ⅲ级χ~2=0.07,P=0.89)。上午组有35例BRI≥14,下午组有29例BRI≥14。结合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及BRI值,上午组确定为病理性胆汁反流人数显著高于下午组(χ~2=7.915,P=0.005)。根据BRI值,上午组发生反流患者中Ⅰ级有20例为生理性,7例为病理性,Ⅱ级和Ⅲ级则全部为病理性;下午组Ⅰ级中有45例为生理性反流,5例为病理性反流,Ⅱ级中有1例为生理性反流,16例为病理性反流,Ⅲ级则全部为病理性反流。下午组发生生理性胆汁反流人数多于上午组(χ~2=7.915,P=0.005)。自禁食12 h起,按照每小时出现胆汁反流人数分组,结合BRI值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胆汁反流,患者禁食时间过长(下午组)被误诊为病理性胆汁反流可能性更大。结论患者禁食时间过长易被误诊为病理性胆汁反流,内镜检查时间在禁食12~14 h内完成最为合适。
周银斌文良志刘凯军兰春慧沈小春杨莹莹陈东风
关键词:无痛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禁食时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现状与发病机制被引量:35
2017年
肝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其总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相关肝癌的发病呈上升趋势。NAFLD相关肝癌所带来的健康以及社会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现对NAFLD相关肝癌的流行病学现状以及发病机制进行介绍。
陈东风孙文静刘凯军文良志
关键词:脂肪肝肝细胞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肠系膜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被引量:3
2018年
肠系膜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是指源于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消化道出血,如早期未能及时诊治,可能导致致死性的消化道大出血甚至肠坏死等。此类疾病可隐匿起病,发病时常以腹痛、便血为突出临床表现,但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可确诊,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因此,重视肠系膜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肠系膜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作一概述。
尹昕茹文良志王斌陈东风
关键词:胃肠出血肠系膜缺血血管畸形血管造影术
磷酸酶SHP-1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
2013年
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属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主要在造血细胞和上皮细胞中表达,是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JAK/STAT、PI3K-AKT等的负向调节因子。SHP-1在抑制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及SHP-1基因突变小鼠模型被广泛应用,SHP-1在消化系统肿瘤(特别是肝癌)的发生、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也逐渐被发现。
文良志钱慧谢渭芬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与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223例)和对照组(259例),超声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E峰值、A峰值,并计算其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E/A值。结果 NAFLD组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E/A值低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室壁厚度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受限与NAFLD明显相关(P<0.05),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BMI等因素后,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NAFLD与心脏相对室壁厚度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受限显著相关。
张世荣陈志惠孙文静文良志刘凯军郭严魏艳玲王斌顾小红陈东风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心脏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
胃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胃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排名第二位的肿瘤相关死亡疾病。每年超过95万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我国是胃癌高发区,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例,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42%。尽管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而且针对胃癌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分子机制及治疗选择和策略都有重大进展,但是胃癌的诊治仍是临床工作中的重大难题,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本文将就胃癌近年来在基础领域与临床研究中的新进展作一述评。
文良志刘凯军陈东风
关键词:胃肿瘤干细胞靶向药物免疫治疗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性肝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在我国,传统中药的不合理使用是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土三七等传统中药所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主要药效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的肝毒性也逐渐被重视。国内外诸多研究进一步明确了PAs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尤其对PAs所致HSOS的作用机制、临床表现、自然病程及治疗进行深入阐述,同时亦发现PAs除可引起HSOS外,还可通过其二级代谢产物与DNA所形成络合物激活代谢活化机制,进而诱导肝癌的发生。
文良志孙文静刘凯军王斌魏艳玲陈东风崔红利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肝窦阻塞综合征肝癌
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风险及处理被引量:7
2018年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与抗生素使用密切相关,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是抗生素使用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1].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能引起AAD,临床上以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碳青霉烯类、二代头孢、克林霉素所致AAD最常见,抗菌谱越广的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发生率越高[2].我国抗生素使用率高,随着抗菌谱不断扩大,抗菌效能的不断加强,AAD发病率将进一步增加.而老年人因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反复住院等原因.
文良志刘凯军魏艳玲陈东风
关键词:腹泻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