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栓
  • 2篇植入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髂静脉
  • 2篇下肢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周上皮样
  • 1篇血管周上皮样...
  • 1篇血栓清除术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孙亚鹏
  • 3篇金泳海
  • 2篇段鹏飞
  • 2篇樊宝瑞
  • 2篇倪才方
  • 2篇陈彤
  • 1篇李智
  • 1篇郭亮

传媒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一例
2016年
原发于肝脏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s)罕见,临床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现对我院收治1例患者进行报告。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外院超声体检发现肝脏占位两个月余。无明显不适。肝功能检查:乙肝表面抗原3.215 ng/ml〉0.5 ng/ml,乙肝E抗体〉3.975 IU/ml,乙肝核心抗体〉2.025 IU/ml。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及相关肿瘤指标(AFP、CEA、CA199)均未见异常。
孙亚鹏陈彤金泳海
关键词:上皮样细胞核心抗体EPITHELIOID肿瘤指标肝腺瘤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同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同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急性下肢DVT的患者33例,发病时间6 h-14 d,平均年龄(57.97±14.44)岁。所有患者均在滤器保护下进行治疗。Angio Jet血栓清除术、球囊扩张和髂静脉支架植入均在同期完成,术后保留鞘管予以溶栓治疗,每天复查造影,若血栓完全溶解,取出下腔静脉滤器并结束溶栓。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行彩色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了解下肢深静脉及髂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同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Angio Jet抽吸时间为(224.70±72.78)s,溶栓时间(34.00±15.37)h,尿激酶用量(112.58±49.92)万U。33例患者同期植入髂静脉支架33枚。血栓清除率Ⅲ级患者29例,血栓清除率Ⅱ级患者4例。无出血、症状性肺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例患者术后两月血栓复发,32例患者术后随访超声和(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提示下肢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同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印于金泳海樊宝瑞段鹏飞孙亚鹏倪才方
关键词: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
髂静脉重度狭窄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支架植入时机的研究
金泳海孙亚鹏樊宝瑞李智倪才方段鹏飞黄天安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例行CT平扫及MRI增强扫描,9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位于侧脑室10例,其中近孟氏孔处5例,侧脑室体部1例,侧脑室后角区4例;位于第三脑室1例。病灶多呈结节状或类圆形,边界清晰,仅1例病灶周围见轻度水肿。CT平扫2例均呈稍高密度,1例见点状钙化;MR T_1WI呈等低信号(8例)或高低混杂信号(3例),其内部或边缘可见小片状稍高信号;T_2WI均为高低混杂信号,可伴小囊状液平(3例)或低信号环(3例)。DWI呈低信号(4例)或高低混杂信号(7例)。增强扫描见边缘点状轻度强化(8例)或明显强化(3例)。结论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以侧脑室多见,CT多为稍高密度,MRI以混杂信号多见,当T_2WI示小囊状液平、低信号环及增强扫描边缘结节状强化时,可作为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依据。
陈彤孙亚鹏郭亮
关键词:脑室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特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