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神经病
  • 4篇神经病理
  • 4篇神经病理性
  • 4篇神经病理性疼...
  • 4篇疼痛
  • 4篇病理
  • 4篇病理性
  • 4篇病理性疼痛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源性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细胞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切除术患...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作者

  • 10篇杨林
  • 5篇王鑫
  • 3篇王亚平
  • 3篇江兴华
  • 3篇张文娟
  • 2篇李志坚
  • 1篇邹定全
  • 1篇朱蓉
  • 1篇郭亮
  • 1篇郑洪
  • 1篇陈若虹
  • 1篇周志芳
  • 1篇胡敏
  • 1篇张伟

传媒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旋美托咪定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浆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患者血浆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 60名麻醉分级(ASA)I^II级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及右旋美托咪定组(Dex组)。分别在T1(入手术室等候间)、T2(麻醉诱导后1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T5(术后24 h)共5个时间点抽血检测患者血浆中BDNF水平的变化趋势,并同时记录2组麻醉药物使用总量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1)麻醉药用量:相较于Sham组,Dex组患者使用的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的总量明显降低(P<0.05);(2)VAS评分:T4、T5时间点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DNF水平检测:2组患者T1、T4时基础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和T5时,右旋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浆BDN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能够减轻围术期麻醉药所致的患者血浆BDNF的下降,且这一作用能够维持24 h以上。
杨林李志坚徐军美张文娟王鑫
关键词:丙泊酚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胆囊切除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其谱系限定细胞体外分化模型建立的改进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分离、培养及传代方法进行改良,探讨体外条件下OPCs的增殖与分化特性。方法:取新生SD大鼠脊髓来源的细胞分离、纯化OPCs行原代培养,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aa,PDGF-aa)的培养液作扩增培养,MTT法检测OPCs的增殖能力;三碘甲腺原氨酸和睫状神经生长因子诱导OPCs分化,最终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并对分化细胞行形态学及免疫化学染色法鉴定。结果:95%以上的细胞具有双极或三极突起的典型OPCs形态并表达A2B5;MTT法检测显示OPCs在体外保持良好的增殖能力;细胞最终诱导分化为成熟的OLs并表达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结论:OPCs在体外条件下可继续保持良好的增殖生长及定向分化能力。
王鑫徐军美王亚平杨林
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少突胶质细胞
象限定位新穿刺技术在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中的应用
目的对比研究在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中使用象限定位新的穿刺技术与经典Hartel前入路穿刺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同时观察比较手术时间、住院天数、...
田雨辰谭燕梦高薇张伟杨林江兴华
围术期超声心动图在临床教学中的培训实践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文章探讨了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环境下,基于问题/病例的学习法(problem/case based learning,PBL/CBL)和传统的讲授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教学模式在培训班学员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技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基于网络的PBL/CBL教学模式与LBL教学模式做比较,通过书面考试、操作考试、图像解读及问卷调查评估培训班学员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技术临床教学的效果。结果两组培训班学员图像解读得分及学习考试总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班学员对PBL/CBL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结论基于网络的PBL/CBL教学法在围术期超声心动图技术临床教学中具有较明显优势。
王鑫徐军美杨林李志坚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PBLCBLLBL
不同剂量间羟胺输注预防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有效性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间羟胺对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SAIH)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择择期于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3组。均采用0.4%布比卡因3 mL(12 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推注布比卡因的同时A、B、C组开始泵注间羟胺1.0、1.5、2.0μg·kg^-1·min^-1,直至胎儿娩出后5 min。观察并记录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胎儿娩出后低血压发生率,术中高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黄碱、阿托品用量,新生儿相关指标等。结果 A、B、C组分别完成29、29、28例。B组和C组胎儿娩出前低血压、恶心发生率和麻黄碱用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C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P <0.05)。3组胎儿娩出后低血压及术中心动过缓、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且均无需应用阿托品纠正心动过缓。3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值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间羟胺1.5μg·kg^-1·min^-1为预防剖宫产SAIH的适宜剂量。
庄汉宏郑洪杨林朱蓉徐军美
关键词:间羟胺低血压剖宫产术
加巴喷丁对慢性疼痛和抑郁共病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持续3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往往合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长期的慢性疼痛应激可以导致海马结构和功能上的可塑性改变。加巴喷丁除镇痛作用外,同时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加巴喷丁对慢性疼痛和抑郁共病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共病模型+生理盐水(CCI+Veh)组(1 m L生理盐水)、共病模型+低剂量加巴喷丁(CCI+LG)组(将加巴喷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加巴喷丁剂量为30 mg/kg)、共病模型+高剂量加巴喷丁(CCI+HG)组(将加巴喷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加巴喷丁剂量为100 mg/kg),每组8只。采用坐骨神经环扎造成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建立共病模型。于手术后第30天开始经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 d。测定大鼠术前1天及术后第7、14、21、28、40天右后肢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术后第28、40天进行强迫游泳实验及糖水偏爱实验并测量被动漂浮时间和糖水偏爱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DG的神经元双皮质素(doublecortin,DCX)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高尔基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共病模型大鼠PWMT术后第7天达到最低值并持续至术后第28天,第40天仍处于较低水平(均P<0.05);与CCI+Veh组相比,术后第40天CCI+LG组、CCI+HG组大鼠PWMT均有提高(均P<0.05)。与Sham组相比,CCI共病模型大鼠在术后第28天被动漂浮时间显著增长(均P<0.01),糖水偏爱率显著降低(均P<0.01);与CCI+Veh组相比,CCI+HG组大鼠在术后第40天被动漂浮时间缩短(P<0.05),糖水偏爱率显著增加(P<0.01)。与CCI+Veh组相比,CCI+LG组和CCI+HG组的大鼠海马DG的DCX阳性细胞增加,且CCI+HG组增加更加明显(P<0.05);与Sham组相比,CCI+Ve
曾文飞谭燕梦杨林江兴华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加巴喷丁神经发生
骨形态发生蛋白2/4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在心、神经、软骨的发育以及出生后骨的形成等发育过程中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各类BMPs分子中,BMP2/4参与并促进了发育期和成熟期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发育与激活,且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不同甚至相反的生物学作用,这种差异性为其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杨林徐军美王亚平王鑫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神经胶质细胞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
鞘内给予外源性头蛋白对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鞘内给予外源性头蛋白(noggin,NOG)对腰5脊神经结扎(L5 spinal nerve ligation,SNL)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并同时检测NOG对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炎性因子及下游信号的调控作用。方法:40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SNL组(暴露并结扎L5脊神经+鞘内给予人工脑脊液,n=15)和SNL+NOG组(暴露并结扎L5脊神经+鞘内给予NOG,n=15)。使用Von-Frey测痛纤维检测手术前1天及术后第1,4,7,14天每组大鼠后足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的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第7天脊髓背角处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应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第7和14天脊髓内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录信号转导剂和激活剂-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以及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NL组术后各时点PWT均明显下降,同时伴有脊髓腰膨大处GFAP、IL-6的表达及p-STAT3/STAT3的比率明显升高(均P<0.05);与SNL组相比,SNL+NOG组在术后第4天出现PWT上升(P<0.05),并维持至术后第14天,且同时伴有脊髓腰膨大内GFAP、IL-6的表达及p-STAT3/STAT3比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鞘内给予外源性NOG能够缓解SNL大鼠痛觉过敏的症状,这与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减轻IL-6的表达以及下调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张文娟刘畅晴王鑫徐军美杨林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和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CD)患者血浆BMP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浆中BMP4与炎症因子和血管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38名诊断为ACD的患者(ACD组)和38名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抽取ACD组患者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的静脉血,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BMP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BMP4与以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D组患者血常规结果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1.63(1.26,1.91)vs 3.43(2.16,6.61)]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6.37(5.26,7.74)vs 15.79(7.97,20.53)]升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5.67(4.41,7.14)vs3.43(2.07,3.74)]下降(均P<0.05);ACD组患者血浆BMP4[581.26(389.85,735.64)pg/mL vs 653.97(510.95,890.43)pg/mL]、TNF-α[254.16(182.96,340.70)pg/mLvs293.29(238.90,383.44)pg/mL]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1.54(1.08,2.13)ng/mL vs 1.85(1.30,2.54)ng/m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175.89(118.39,219.25)pg/mLvs135.92(95.80,178.04)pg/mL](均P<0.05)。2组间促炎因子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39(205.39,403.56)pg/mL vs 378.46(243.20,448.69)pg/mL;P=0.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MP4水平与促炎因子IL-1β(r=0.35)、TNF-α(r=0.31)以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r=0.47)呈正相关,与抗炎因子IL-10呈负相关(r=-0.37;均P<0.01)。结论:ACD患者血浆BMP4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炎症水平�
张文娟胡敏杨林周志芳陈若虹刘朝阳
关键词:动脉阻塞性疾病骨形态发生蛋白-4炎症血管损伤
自噬调节在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腰5(L5)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致慢性疼痛大鼠接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ulse radiofrequency,PRF)治疗后痛觉行为学的变化,检测脊髓背角自噬相关基因LC3和自噬受体蛋白P62的表达情况,研究PRF是否能通过调节脊髓背角神经元自噬水平发挥镇痛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NL组(行左侧L5脊神经的暴露和结扎)和SNL+PRF组(建立SNL模型后即刻给予1次同侧背根神经节PRF治疗)。分别于手术前1 d及术后1,3,7,14,28 d观察各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和细胞自噬受体蛋白P62在大鼠损伤侧相应节段脊髓背角的表达改变。结果:与Sham组相比,SNL组大鼠在术后各时点PWMT均明显下降(P<0.05);与SNL组相比,SNL+PRF组大鼠在PRF治疗术后第1天即出现PWMT的升高,并持续28 d(P<0.05);与Sham组相比,SNL组大鼠在术后7 d脊髓背角LC3-II和P6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SNL组相比,SNL+PRF组大鼠在术后7 d脊髓背角LC3-II和P6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SNL慢性疼痛大鼠接受背根神经节PRF治疗后出现疼痛行为学改善,PRF治疗可能通过上调脊髓背角神经元自噬水平发挥镇痛作用。
杨林郭亮徐军美王亚平邹定全江兴华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痛觉过敏自噬自噬相关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