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对急性期、恢复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应用登记注册临床研究设计方法,观察1 398例经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统计治疗前后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Rankin评分等指标,评价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并对急性期、恢复期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 398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经丹红注射液NIHSS治疗后评分与基线差值为(-1.87±3.19)分,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Rankin评分与基线差值-0.76分,治疗后Rankin评分降低;用药结束时Barthel指数差值为(10.5±17.3)分,治疗后BI评分较基线前升高。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组、恢复期组疗效比较:NIHSS评分变化分别为-2.01[95%CI(-2.20,-1.82)]和-1.01[95%CI(-1.37,-0.65)],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下降明显。BI评分变化分别为11.3[95%CI(10.3,12.4)]与5.5[95%CI(4.0,7.0)],急性期组较恢复期升高明显。治疗后、发病3个月,急性期组、恢复期组Rankin评分较用药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下降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是有效的,而且急性期疗效优于恢复期。
- 周韶爽高荣孙琛琛何芳武荣荣吴圣贤杨惠民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丹红注射液急性期
- 以“脉生痰核”理论指导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被引量:36
- 2017年
-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前期病理基础一直备受关注,但如何运用中医解释、治疗AS领域仍较少涉及。结合AS病因、临床表现等,对比中医"痰核"理论、源流、病机,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后,认为AS斑块属于中医学"痰核"范畴,提出"脉生痰核"理论,以顺气匀血、化痰散结法为主,指导中医药防治AS,取得了临床疗效和学术进展,并形成一套适应症广泛有效的治疗方剂群。
- 吴圣贤何芳武荣荣
- 关键词:痰核动脉粥样硬化
- 急性冷暴露对血脂和血压影响的初步人体试验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急性冷暴露对血脂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受试者9例,受试者在25℃环境静处10 min,冷暴露前检测血压、血脂、血管紧张素Ⅱ等指标基线水平,之后冷暴露在18℃环境下静处2 h,冷暴露结束后复查血压、血脂、血管紧张素Ⅱ等指标。结果 2 h 18℃冷暴露,可使总胆固醇(TC)平均升高0.18 mmol/L(3.3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升高0.09 mmol/L(2.75%),三酰甘油(TG)平均升高0.04 mmol/L(1.93%);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8.33 mmHg,升高幅度为6.22%;舒张压平均升高4.00 mmHg,升高幅度为4.55%;血管紧张素Ⅱ平均升高51.02 pg/mL,升高幅度为38.87%。结论短期冷暴露可以升高血清胆固醇、血压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 何芳武荣荣姬寒蕊康雷张莹莹杜雅薇吴圣贤
- 关键词:血脂血压
- 不同剂量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登记注册临床研究设计方法 ,根据丹红注射液不同剂量(20mL、40mL)、心绞痛发作次数评分相同、相同性别、相同年龄原则进行配对,20mL组和40mL组,各184例。评价指标为治疗后心绞痛即刻缓解时间和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用药后1个月~3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20mL组即刻疼痛缓解时间短于40mL组,而40mL组发作次数较20mL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40mL丹红注射液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而20mL丹红注射液在缩短心绞痛疼痛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 周韶爽高荣何芳武荣荣杨惠民吴圣贤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丹红注射液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