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秦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酮酸
  • 4篇烯醇
  • 4篇磷酸
  • 4篇磷酸烯醇式丙...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丙酮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性
  • 2篇动脉硬化性脑...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硬化性
  • 2篇预后

机构

  • 10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刘秦
  • 4篇徐评议
  • 3篇李少明
  • 2篇吴卓华
  • 2篇邵明
  • 2篇田作军
  • 2篇孙辉
  • 2篇陈晓云
  • 1篇吴宜娟
  • 1篇林杰
  • 1篇陈盛强
  • 1篇陈俐
  • 1篇沈粤春
  • 1篇刘宇平
  • 1篇刘利东
  • 1篇陈源
  • 1篇方勇涛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启动子-232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PCK1)启动子-23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8例为脑梗死组,同时选择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7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PCK1启动子-232基因多态性分析;测定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结果 脑梗死组GC、GG基因型餐后2 h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GC、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GG+GC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在易损斑块和非易损斑块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基因型之间左、右侧颈总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K1启动子-232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因素。
刘秦邵明
关键词:脑梗死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启动子基因多态性
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启动子23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1)启动子232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1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CISS分型法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亚组(AT)、急性穿支小动脉闭塞亚组(APSAO)和心源性栓塞亚组(CE),并选取健康成人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PCK1启动子-232基因多态性分析,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PCK1启动子232突变纯合子GG基因型及突变G等位基因频率,在AT、APSAO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E组突变基因型频率及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血压史、糖尿病史、PCK1启动子232基因多态性(P=0.005)是CIS的危险因素。结论 PCK1启动子23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IS中AT、APSAO亚型相关。
刘秦邵明陈盛强陈晓云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基因多态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PCK1)启动子232、第4外显子144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易感性遗传标志。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95例行B...
刘秦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文献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PCK1基因第4外显子144位点多态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1(PCK1)第4外显子144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证实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例组)及同期行体检的10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PCKJ基因第4外显子144位点的基因型,同时检测2组受试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HPG)水平。结果(1)病例组PCK1基因第4外显子144位点GC、GG、CC基因型和G、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昨2.243,P=0.317;产1.021,P=O.352)。(21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PCK1基因第4外显子144位点各基因型间血脂(TG、TC、HDL-C、LDL-C)、血糖(FPG、HbA1C、HP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2.473,P=0.001,95%CI:0.349~0.862)、TC(OR=0.816,P=-0.031,95%CI:0.677~0.936)、HPG(OR=2.201,P=0.004,95%CI:1.803~9.772)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PCK1基因第4外显子144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无关。
刘秦刘利东邵明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基因多态性
以双侧面瘫为首发表现的重症肌无力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4年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导致机体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1]。MG的发病率较低,且近80%的患者以单纯眼肌症状起病[2]。目前尚未有以双侧面肌受累为首发表现的MG病例报道。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以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受淋巴细胞浸润致其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老年女性好发,男女患病比为1∶9[3]。既往有研究报道MG可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但罕见合并SS的报道[1,4,5]。笔者现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以双侧面瘫为首发表现的MG合并SS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孙辉刘秦刘天妮徐评议
关键词:面瘫重症肌无力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关系及其对发病6个月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起病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72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间在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06例为对照组,测定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计算出非高密度胆固醇水平,分析2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情况;病例组发病后6个月根据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利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回归法分析2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病例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经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NIHSS评分、年龄为影响病例组发病6个月时预后的因素。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刘秦方勇涛李少明
关键词: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预后
误诊为脑卒中的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脑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3年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anti-leucine-richglioma inactivated-1,LGI1)抗体相关脑炎是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一种亚型,是继抗NMDAR脑炎之后第二常见的AE,其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抗LGI1抗体是抗神经元表面或者突触蛋白自身抗体的一种,发病机制与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有关,主要存在于海马、杏仁核、颞叶皮层等边缘系统。
孙辉刘秦陈祥徐评议
关键词:脑炎脑卒中
电子病历模式下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床边学习在神经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比较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模式下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和床边学习(BBL)教学方法在神经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6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人)和对照组(33人),分别采用PBL和BBL教学方法施教.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思维和EMR书写成绩,以及反映实习医生人文素质的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学生临床思维考核成绩(P =0.020)、病历书写成绩(P =0.001)和总成绩(P=0.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 =0.016).结论 在EMR模式下,PBL教学方法对神经科实习学生临床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优于BBL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马己才刘秦陈俐吴卓华吴宜娟奉俊敏李少明徐评议刘宇平田作军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电子病历神经病学实习医生
广州社区前循环伴构音障碍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本地前循环伴构音障碍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广州本地新发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92例,分为构音障碍组(65例)及言语正常组(227例),均接受相同处理。分析其主要临床预后:治疗后10、90及180 d两组能生活自理患者(mRS≤1)的比率及其他预后:治疗后的NIHSS、mRS及构音障碍Frenchay评分。结果构音障碍组患者入院时mRS≤1的比率明显低于言语正常组(χ~2=22. 685,P=0. 000),但在治疗后10、90和180 d的比率均和言语正常组类似(P> 0. 05);但其NIHSS和mRS评分在治疗10及90 d仍高于言语正常组(P <0. 01),直至治疗后180 d才降至与言语正常组相似的水平(P> 0. 05)。另外,构音障碍组患者入院时上肢的NIHSS评分高于下肢(Z=-5. 367,P=0. 000),治疗10d后上、下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在入院及治疗10 d时其Frenchay评分分别与当时的总体和上肢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呈正相关(P <0. 05)。结论伴有构音障碍的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通常比言语正常的患者更重;但由于下肢症状较轻,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仍可取得与言语正常者相似的生活自理能力。
马己才刘秦林杰吴卓华沈粤春李少明徐评议田作军
关键词:前循环脑梗死构音障碍
抗Aβ42单链抗体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中淀粉样沉积的改善作用
2017年
目的探讨以β淀粉样蛋白(Aβ)42为靶抗原筛选人源天然单链抗体(sc Fv)噬菌体抗体库中的特异性抗体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鼠中淀粉样沉积的影响。方法以Aβ42抗原包被免疫管,对人源天然sc Fv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经过3轮吸附-洗脱-扩增淘选富集,制备单克隆噬菌体抗体颗粒,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sc Fv的结合活性,得到一株阳性克隆sc Fv23。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sc Fv23与Aβ42单体、寡聚体、纤维和鼠脑中Aβ沉积的结合能力。并通过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sc Fv23对Aβ42寡聚体引起细胞毒性的影响,同时采用硫黄素-T荧光法(Th T-F)测定sc Fv23对Aβ42聚集形成纤维的影响。最后,通过体内实验检测了sc Fv23对AD鼠模型脑中Aβ42沉积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人源天然sc Fv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得到一株与Aβ42具有高亲和力的克隆sc Fv23。实验发现sc Fv23可以特异性识别Aβ42寡聚体,纤维聚集体和鼠脑中Aβ42沉积,但是不能与Aβ42单体特异性结合。根据体外实验结果,sc Fv23可以有效抑制Aβ42寡聚体所诱导的细胞死亡,并且sc Fv23可以抑制Aβ42纤维聚集体的形成。体内实验结果发现,sc Fv23可以有效清除AD鼠模型中Aβ42沉积。结论通过噬菌体文库筛选得到的sc Fv23能够特异性识别脑组织中的淀粉样沉积,并且有效抑制转基因鼠中淀粉样沉积的形成。体外实验表明sc Fv23可以有效抑制Aβ42寡聚体所诱导的细胞毒性。特异性识别Aβ42的sc Fv可能会成为治疗AD的一种有效策略。
刘秦方勇涛陈源陈晓云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单链抗体免疫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