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胜华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血液
  • 3篇护理
  • 2篇血液净化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静脉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血...
  • 1篇新生儿
  • 1篇信息获取
  • 1篇信息获取能力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液灌流
  • 1篇血液灌流治疗
  • 1篇血液透析
  • 1篇意愿
  • 1篇灾害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4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张胜华
  • 3篇陈秀英
  • 2篇刘莉莉
  • 1篇唐静
  • 1篇杨敏
  • 1篇郭慧
  • 1篇廖宇
  • 1篇刘莉莉

传媒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小企业管理...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奥马哈系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3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威胁到人体健康的疾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多数发病人群是女性。临床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时心理负担大,也面对众多的健康问题。为此,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奥马哈系统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护理模式,自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结果评价等展开研究,提升了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及系统性,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支持,本文对奥哈马系统护理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护理展开研究。
张胜华胡园
关键词:奥马哈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进展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022年
中心静脉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它在临床的使用率仅次于动静脉内漏。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本文对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及早识别高危人群提供参考。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而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utogenoush arte-riovenoush fistula,AVF),但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未成熟期、内瘘失功,腹膜透析患者临时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前过渡期等情况则多选择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in catheter,CVC)。
胡燕张胜华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自然灾害时居民撤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2019年
论文系统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灾害发生时,居民的撤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检索1998至2018年,关于自然灾害发生时居民撤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论文以10篇英文文献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涉及灾害发生时,不同人群对于是否撤离的选择,以及最终影响到选择的因素。
张胜华
关键词:自然灾害影响因素
儿童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4年
目的首次构建儿童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肾脏科使用股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428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以2022年7月—10月50例患儿资料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病因肾衰竭(OR=5.041,95%CI:1.170~21.726,P=0.030)、合并低白蛋白血症(OR=2.963,95%CI:1.090~8.057,P=0.033)、躁动(OR=2.871,95%CI:1.159~7.109,P=0.023)、双下肢水肿(OR=2.359,95%CI:1.052~5.288,P=0.037)、高血压(OR=2.473,95%CI:0.010~6.057,P=0.048)、腹腔积液(OR=5.673,95%CI:2.242~14.357,P<0.001)以及输注血/血制品(OR=2.693,95%CI:1.0697~6.612,P=0.031)是儿童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95%CI:0.738~0.851,P<0.001),灵敏度为0.733,特异度为0.725,最大约登指数为0.458,预测模型拟合优势比χ^(2)=3.395,P=0.907。依据验证组所建模型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AUC为0.810(P<0.001,95%CI:0.689~0.931),灵敏度为0.739,特异度为0.77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儿童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高危患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张胜华江雨秋李银宋诗怡唐静唐静
关键词:儿童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并发症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探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儿童肾活检术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两组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比较,并对实验组信息获取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教学效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信息转化及信息运用能力较低。结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可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护生循证思维与科研精神。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
胡园张薇婷张胜华
关键词:情景模拟信息获取能力儿科护理
护理实习生临床适应不良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采用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便利选取8所院校的25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的护理实习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临床适应不良,护理教育工作者可结合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护理实习生临床适应不良的情况。
张胜华杨敏刘莉莉杨敏刘莉莉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影响因素
新生儿软式支气管镜检查术护理被引量:5
2016年
软式支气管镜最早出现于1967年,20世纪70年代初,由北京协和医院首先引入国内[1]。在新生儿领域,由于患儿气道狭窄及在检查时不能很好地配合等,增加了支气管镜临床应用的难度。目前国内纤维支气管镜及电子支气管镜应用比较广泛,适应证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吸气性喘鸣、肺不张、难治性肺炎,怀疑气管、支气管存在软化、狭窄或受压迫者,引导气管插管等[2]。总结软式支气管镜检查术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张胜华廖宇
结构性授权与护生临床实习适应不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了解护生对临床实习环境的适应性与结构性授权现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学习效能条件问卷和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对234名专科、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结构性授权得分86.38±18.09,临床实习适应不良得分97.82±18.67;两者呈正相关(r=0.561,P<0.01)。结论护生的结构性授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临床适应能力一般;有待学校与教学医院共同发力进一步提高结构性授权水平,从而提高护生对临床环境的适应性。
张胜华刘莉莉刘春娟杨敏陈秀英
关键词:护生专科本科临床环境
改良肝素抗凝方案在儿童血液灌流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23年
目的观察改良后的肝素抗凝方案和标准肝素抗凝方案在血液灌流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为优化血液灌流治疗的抗凝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肾脏科接受血液灌流治疗的2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行41例次治疗.按肝素抗凝方案不同将患儿分为标准抗凝方案组和改良抗凝方案组.标准抗凝方案组11例患儿行19例次治疗,使用标准的肝素抗凝方案,即血液灌流治疗前静脉使用首剂肝素0.5~1.0 mg/kg,于上机前5~10 min给予,继以0.2~0.5 mg·kg^(-1)·h^(-1)持续静脉输注,预计结束前30 min停止.改良抗凝方案组12例患儿行22例次治疗,实施改良后的肝素抗凝方案,即治疗开始前静脉推注肝素1 mg/kg,后不再追加.观察两组患儿治疗30、60、90 min及治疗结束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和两组管路、滤器凝血以及患儿出血情况,并比较治疗结束后1h两组APTT的恢复情况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结果治疗30、60、90 min及治疗结束时两种抗凝方案均能达到抗凝效果,但改良抗凝方案较标准抗凝方案APTT值超过300 s的概率低68.8%[β=-1.166,优势比(OR)=0.312,95%可信区间(95%CI)为0.125~0.775,P=0.012],更加安全;肝素对患儿的抗凝效果不受性别(P=0.179)及年龄(P=0.821)的影响;治疗结束后1h改良抗凝方案组APTT的恢复比例明显高于标准抗凝方案组(11/22比3/19,P<0.05).两种抗凝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管路和滤器凝血,治疗结束24h内患儿均无活动性出血.结论改良后的抗凝方案能达到与标准方案相当的抗凝效果,且更安全,同时简化了操作流程,可降低血源性感染风险.
张胜华郭慧郭慧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净化肝素抗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