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攀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病理
  • 3篇病理分析
  • 2篇置换术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膝关节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关节
  • 1篇单髁
  • 1篇单髁置换
  • 1篇单髁置换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扩张
  • 1篇血管扩张型骨...
  • 1篇置换术后
  • 1篇韧带
  • 1篇绒毛

机构

  • 5篇辽宁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白希壮
  • 5篇张攀
  • 4篇王慧声
  • 4篇朱志勇
  • 1篇景士兵
  • 1篇李锡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15例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对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和预后观察。结果 15例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中,膝关节8例、肘关节3例、踝关节2例、双侧髋关节及周围1例、肩关节旁软组织1例;年龄20~50岁;肿瘤主要由单核细胞样细胞构成,单核细胞CD68(+)、α-ACT(+)、vimentin(+)、溶菌酶(+)、S-100(-)、actin(-)、CK(-)和EMA(-);散在的树突状细胞desmin(+)、CD68(-);可见滑膜裂隙样结构、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呈浸润性生长,可以复发。当细胞形态发生变异或在关节外形成巨大肿块时,容易误诊为恶性,结合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朱志勇白希壮王慧声张攀
关键词: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
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组织发生、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ALM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水平生长期异形的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基底层,进展期则浸润真皮深部。通常肿瘤细胞核大、可见核仁,染色质较粗,胞质嗜酸性,其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免疫表型:HMB45、Melan-A、S-100、CK、Ki67均呈强阳性。结论 ALM主要见于无毛发被覆的肢端部位,如手掌、足底和甲下区,是黄种人与黑种人较常见的黑色素瘤类型。ALM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朱志勇白希壮王慧声张攀景士兵
关键词: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随访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10~20岁;胫骨上端3例、肱骨上端1例、股骨下端2例。镜检6例中瘤组织内均见多量扩张的血腔,其内充满着血液,血腔间为明显间变的骨肉瘤细胞分隔核分裂象也常见到。其中2例有的血腔呈蜂房状,其间为网状成骨的骨肉瘤组织;1例无明显的分隔而呈大片出血的外观,其内可见异型骨肉瘤细胞"漂浮"其上。其中1例镜下呈典型的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只是在仔细检查发现少数异型细胞或病理性核分裂,而提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结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是少见的、具有特征性的骨肉瘤亚型,是一种高度恶性成骨性肿瘤,易于血道转移,X线为纯溶骨性骨质破坏,大体呈血肿样或囊状,囊壁内含异型细胞和少量肿瘤性骨样组织。
朱志勇白希壮王慧声张攀
关键词:毛细血管扩张骨肉瘤临床病理
内轴型与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比较采用内轴型(MP)与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的差异。方法将行TKA的68例患者(98膝)随机分为MP组(34例48膝)与PS组(34例50膝)。术前、术后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检查,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两组X线片并测量髋膝踝角(HKAA)及膝关节面角(FTFA)变化。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4.2±1.6)个月。MP组患者HKAA术前为172.3°±7.6°,术后为176.8°±2.9°,术后较术前矫正6.8°±3.9°(P<0.05)。PS组患者HKAA术前为174.1°±9.3°,术后为177.0°±4.3°,术后较术前矫正7.4°±4.9°(P<0.05)。MP组与PS组FTFA分别由术前5.7°±3.1°、5.5°±3.0°均矫正为术后0°(P<0.05)。术前、术后两组间HKAA、FTF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与PS膝关节假体系统均能形成良好力线,达到矫正膝关节畸形的目的,两组X线片对比无明显差异。
王勇白希壮张攀王慧声朱志勇李锡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MRI检查结果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前患者选择的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前患者选择时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自2012-07—2014-07诊治的20例(22膝)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拟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术前完善MRI检查,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评价术前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值。结果术前MRI检查后,3膝不适合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3膝MRI显示前交叉韧带内存在高信号,诊断为Ⅰ级损伤,但轮廓及走行良好,且骨性关节炎均集中于前内侧,可行单髁置换术;上述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术前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4%,Kappa值为0.86;术前MRI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敏感度为94.9%,特异度为98.3%,Kappa值为0.93。对17例(19膝)行单髁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15~24)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5.4±6.3)分提高至(90.7±3.4)分。结论采用MRI检查评价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功能及软骨缺损范围、程度、位置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方法,对于明确单髁置换术的适应证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攀白希壮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MRI前交叉韧带软骨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