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爽

作品数:10 被引量:158H指数:5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邢台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急性
  • 5篇梗死
  • 3篇丁苯
  • 3篇丁苯酞
  • 3篇苯酞
  • 2篇动脉
  • 2篇序贯
  • 2篇序贯治疗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血小板
  • 2篇展性
  • 2篇他汀
  • 2篇细胞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进展性脑梗死
  • 2篇急性进展性
  • 2篇急性进展性脑...

机构

  • 10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10篇李爽
  • 7篇胡岩芳
  • 7篇刘科
  • 5篇王建民
  • 4篇胡沛霖
  • 2篇赵晓辉
  • 1篇王文胜
  • 1篇许峰
  • 1篇陈欣
  • 1篇张晓愉
  • 1篇王丽云

传媒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清长链非编码RNA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CRNDE)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73例颈动脉狭窄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患者血清LncRNA CRNDE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73例颈动脉狭窄性AI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9.88%(69/173)。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LncRNA CRNDE相对表达量为(1.35±0.34)%,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0.93±0.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转化、脑卒中病灶数、LncRNA CRNDE与颈动脉狭窄性AIS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模型B(出血转化+脑卒中病灶数+LncRNA CRNDE)评估颈动脉狭窄性AIS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LncRNA CRNDE、模型A(出血转化+脑卒中病灶数)(Z=2.603,P=0.009;Z=2.945,P=0.003)。结论LncRNA CRNDE与颈动脉狭窄性AI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预后关系密切,检测血清LncRNA CRNDE表达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李爽王建民胡沛霖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支架术对TREM-1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
2024年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术对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EM)-1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认知功能障碍伴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支架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等改善情况,并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波幅;比较两组CT灌注成像参数及TREM-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MMSE评分均呈增加趋势,其中观察组治疗3、6个月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呈增加趋势,波幅呈降低趋势,而对照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呈降低趋势,波幅呈增加趋势,两组治疗1、3个月的检测指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T灌注成像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血流到达时间(T0)]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各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oCA评分、MMSE评分与血清可溶性(s)TREM-1水平分别呈负相关(r=-0.485,P=0.001;r=-0.401,P=0.006)。经治疗后血清TREM-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sTREM-1、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呈降低趋势,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 w、1个月上述指标血清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术可有效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患侧脑血流状态,减轻炎性反应性脑损伤,进而改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REM-1信号通路有关。
张彤张亚楠赵晓辉李爽王丹崔雯静苑少杰
关键词:支架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是否与颅内、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19例住院3 d内发生的急性后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血清CysC水平。采用CTA或DSA行头颈部血管检查,计算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CysC水平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219例患者(平均年龄70.2岁),有大动脉粥样硬化78例(35.6%)。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部位分别是颅外段椎动脉28例,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35例(椎动脉8例,基底动脉25例,椎动脉+基底动脉2例)和串联狭窄15例(包括颅内段和颅外段的椎动脉/基底动脉)。与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比较,颅外段狭窄患者CysC水平更高(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CysC与颅外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结论CysC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高水平的CysC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急性后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颅外段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刘科李强贾叶华李爽胡岩芳王丽云王文胜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颅内段颅外段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状态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状态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之后对两组患者血流状态及斑块稳定性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峰速度(Vp)及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差值(DVp及DVm)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及Vm水平分别为(73.25±0.89)cm/s和(36.79±0.33)cm/s,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DVp及DVm水平分别为(17.56±0.67)cm/s和(7.86±0.85)cm/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及低回声斑块例数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及斑块数分别为(1.08±0.07)mm、(0.55±0.05)mm2及(2.28±0.04)个,低回声斑块患者8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C、TG及LDL-C均明显降低(P<0.05),而HDL-C水平却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在治疗后分别为(2.95±0.07)mmol/L、(1.59±0.08)mmol/L和(1.88±0.1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为(1.58±0.04)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状态,增加斑块稳定性,降低血脂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李爽胡岩芳刘科
关键词:丁苯酞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斑块稳定性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李爽胡岩芳陈欣欣赵晓辉刘科苑少杰张彤张晓愉胡沛霖王建民
该项目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主要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通过该项目可为患者节约住院费,减少无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缓解了医患矛...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海马CA1区病变致短暂性全面性遗忘1例报道
2016年
背景: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突发的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伴反复提问,不伴其它症状和体征。目的:报道1例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患者的病历资料。方法:收集2015年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检查和神经影像学资料。结果与结论:该患者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一过性顺行性情景记忆障碍.伴有发作时视空间认知障碍。神经心理学检查提示时间、地点定向力障碍、词语再认障碍,头颅MRI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MR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在海马CA1区显示高信号。说明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的发病机制考虑与短暂性脑缺血有关,造成脑后内侧网络短暂功能受损,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功能受损在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
王建民胡沛霖李爽胡岩芳许峰
关键词:头颅MRI海马CA1区
早期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双重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评价指标、凝血功能、总体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水肿面积、血肿体积、PSQI评分与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thel指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时间(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SS-QOL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胡岩芳刘科王建民李爽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丁苯酞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疗效被引量:65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9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扩容、神经保护药物及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情况[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中量表(MIHSS)]、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生活质量及总体治疗效果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7.80±1.24)分vs(14.37±5.89)分、(3.01±0.47)g/L vs(4.08±0.51)g/L、(4.04±1.17)m Pa·s vs(5.90±0.92)m Pa·s、(15.80±4.17)m Pa·s vs(49.16±5.36)m Pa·s、(38.83±4.89)%vs(45.13±4.71)%],Ba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84.17±6.31 vs 76.82±5.37),显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0%vs 47.9%、90.0%vs 75.0%,P<0.05,P<0.01);治疗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0.38±7.16)分vs(33.10±6.25)分],各项评分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胡岩芳王建民刘科李爽
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依达拉奉丁苯酞
基于TLR4/NF-κB途径探讨二甲双胍对EAE小鼠Th17细胞反应及T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TLR4/NF-κB途径探讨二甲双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T辅助细胞17(T help 17cells,Th17)反应及T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皮下多点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肽35-55诱导EAE模型,将30只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EAE组和EAE+二甲双胍组(n=15),随机选择15只健康小鼠作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灌胃干预,剂量为200 mg/(kg·d^(-1))。比较各组小鼠EAE病情、髓鞘完整性、脊髓Th17细胞浸润和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小鼠CD4;幼稚T细胞分为NC组、MOG组和MOG+二甲双胍组。通过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增殖和Th17分化情况。并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NF-κB转录和翻译水平。结果EAE组的Knoz评分、髓鞘损伤程度、Th17细胞浸润情况和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AE+二甲双胍组的Knoz评分、髓鞘损伤程度、Th17细胞浸润情况和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显著低于EAE组(P<0.05)。对于细胞实验,3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MOG组的OD值、Th17细胞比例、TLR4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MOG+二甲双胍组的OD值、Th17细胞比例、TLR4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OG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抑制CD4+幼稚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并减少中枢神经系统中Th17细胞的浸润,从而缓解EAE。
李爽陈欣胡岩芳刘科胡沛霖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二甲双胍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sICAM-1、TGF-β,凝血功能PT、APTT、FIB及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MA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ICAM-1、CD62p、CD63及PMA、FIB水平均有所降低,TGF-β、PT、APTT水平均有所升高;观察组sICAM-1、FIB、CD62p、CD63、PMA均低于对照组,TGF-β、PT、APP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并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李爽陈娟刘科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炎症因子凝血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