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井艳丽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眼神经
  • 1篇动眼神经麻痹
  • 1篇眩晕
  • 1篇训练伤
  • 1篇眼神经
  • 1篇眼神经麻痹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损伤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损伤
  • 1篇再灌注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神经麻痹
  • 1篇鼠脑
  • 1篇鼠脑缺血再灌...
  • 1篇头外伤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外伤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三医...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李仓霞
  • 4篇井艳丽
  • 2篇周林甫
  • 2篇薛海龙
  • 1篇李敏昌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军事训练伤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24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外伤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外伤性耳石症,是由于头部受外伤致耳石脱落,临床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后出现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性阵发性眩晕,具有短暂性、发作性、变位性、潜伏期、疲劳性等临床特征。2008年1月—2016年1月,我们对军事训练伤后BPPV 24例,采用耳石手法复位,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薛海龙李仓霞段立欣井艳丽
关键词:军事训练头外伤位置性眩晕
红景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IRI模型组、SAL预处理+IRI组(每日10 g/kg,溶于生理盐水,浓度为1. 5 g/ml,连续灌胃14 d),于再灌注24 h应用试剂盒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中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表达水平;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方法评定脑梗死体积,计算梗死体积百分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I模型组MDA、RO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OD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 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大(P <0. 01),Neu N的表达降低(P <0. 01);与IRI模型组相比,红景天苷预处理+IRI组MDA、ROS的表达明显降低,SOD的表达明显升高(P <0. 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 <0. 01),Neu N的表达升高(P <0. 05)。结论:红景天苷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氧化应激来减少脑梗死体积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周林甫石亚军焦亚楠李仓霞井艳丽赵钢王凤玲
关键词:红景天苷MDAROSNEUN
动眼神经麻痹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动眼神经麻痹(ON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方法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陕西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3例ONP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33例ONP患者中单眼发病30例陕西(90.9%),双眼发病3例(9.1%)。病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9例(27.3%),脑干梗死6例(18.2%),脑神经炎3例(9.0%),病毒性脑炎2例(6.1%),痛性眼肌麻痹2例(6.1%),重症肌无力2例(6.1%),颅内动脉瘤2例(6.1%),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3.0%),多发性硬化3例(9.1%),病因不明3例(9.1%)。治疗及随访结果:22例(66.7%)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恢复,包括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9例(27.3%),脑干梗死5例(15.2%),脑神经炎3例(9.1%),重症肌无力2例(6.1%),病毒性脑炎2例(6.1%),后交通动脉瘤1例(3.0%)。结论临床上根据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发病年龄、起病方式、临床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大多数可明确诊断,早期、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井艳丽石亚军周林甫李仓霞李敏昌安一菲史锋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病因
118例创伤后耳石症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8例创伤后耳石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8例创伤后耳石症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对创伤伤情进行分型、定位,判定受累半规管并实施耳石复位治疗。结果:118例患者伤情分布:颅骨骨折占比最高(29.7%),之后依次为头皮裂伤(23.7%)、复合伤(15.3%)、头皮血肿(14.4%)、轻度脑挫裂伤(11.9%)及脑震荡(2.1%)。受伤部位分布:额颞部外伤占比最高(48.3%),其次为顶部(20.3%)、后枕部(18.6%)及颌面部(12.7%)。创伤后发生BPPV发病率3~7d最高,其后为7~14d、0~3d,14d^1个月发病率最低。118例创伤后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型占比最高达57.6%,水平半规管型占33.1%,混合性占9.3%。结论:额颞部创伤、颅骨骨折患者易继发BPPV,发病高峰期在创伤后3~14d,创伤后BPPV以后半规管型最常见,水平半规管型次之,少数可表现为混合型。创伤后BPPV经手法复位可获得良好疗效。
薛海龙李仓霞段立欣井艳丽
关键词:创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