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珲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胰腺
  • 3篇自噬
  • 2篇蛋白
  • 2篇细胞
  • 1篇蛋白-1
  • 1篇蛋白2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凋亡
  • 1篇胰十二指肠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腺腺泡
  • 1篇胰腺腺泡细胞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肿瘤
  • 1篇溶酶
  • 1篇溶酶体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切除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岳阳市第二人...

作者

  • 6篇余枭
  • 6篇黄珲
  • 5篇朱红伟
  • 4篇余灿
  • 4篇李志强
  • 4篇韩铎
  • 3篇李霞
  • 1篇孙吉春
  • 1篇汪长发
  • 1篇胡桂
  • 1篇黄利华
  • 1篇朱卫东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分子迁移率族蛋白-1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中表达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模型,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在其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rmTNF-α)(10ng/m1)、泛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10μm0L/L)、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30μmol/L)处理L929细胞,建立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生存和死亡率;电镜观察细胞死亡形态;Western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关键信号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磷酸化混合系列激酶样结构域蛋白(pMLKL)及HMGBl在核内/胞质的改变,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胞外HMGBl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HMGBl与RIP3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程序性坏死组PI阳性率明显增加,生存率下降[(32.76±2.00)%比(16.16±3.00)%;(61.77±3.00)%比(78.63%±3.5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PI阳性率明显下降,生存率上升[(1.76±0.50)%比(32.76±2.00)%;(96.73±7.00)%比(61.77±3.00)%]。程序性坏死组RIP3/pMLKL的表达上调(t=71.085,P=0.000;t=58.314,P=0.00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RIP3/pMLKL表达下调(t=-23.620,P=0.000;t=-36.616,P=0.000)。程序性坏死组核HMGBl的表达减少,胞质HMGBl表达增加,胞外HMGBl增加(t=-41.299,P=0.000;t=56.667,P=0.000;t=63.319,P=0.00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胞外HMGBl减少(t=-31.095,P=0.000)。程序性坏死组HMGBl与RIP3结合减弱,抑制程序性坏死后HMGBl与RIP3结合增强(t=-20.201,P=0.000;t=18.529,P:0.ooo)。结论TNF-α联合z-VAD-fmk可诱导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HMGBl从核内释放至胞质,通过被动方式释放至胞外,发挥其相关致炎作用。同时胞质HMGBl通过与RIP3相互作用可能对�
朱卫东余灿余枭李霞李志强朱红伟韩铎黄珲
关键词:程序性坏死
机器人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附18例报告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初步总结DaVinci机器人辅助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的经验。方法:回顾2015年11月—2018年1月18例行RPD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5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25±125)mL,术中均无输血;1例(5.6%)中转开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0±1.0)d,术后住院时间(16±4)d;术后出现并发症者7例,其中4例(22.2%)术后并发胰瘘(均为B级胰瘘)、胆瘘1例、腹腔内出血2例;无再次手术,术后病死率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胰腺高分化腺癌3例、低分化导管腺癌1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十二指肠高分化腺癌2例、十二指肠绒毛管状腺瘤2例、胆总管下段中低分化腺癌1例、胆总管下段高分化腺癌2例、胰腺慢性炎症1例。9例恶性肿瘤中8例完成R_0切除,1例R1切除;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6±4)枚。结论:RPD安全可行,并未明显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同时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胡海余枭胡桂孙吉春汪长发黄珲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机器人手术
抑制自噬对艾塞那肽诱导的AR42J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AR42J细胞株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5、10pm0I/L艾塞那肽处理AR42J细胞株24、48、72、96、120h,噻唑蓝(Mrrll)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最佳浓度和时间作为后续实验条件。设置空白对照组(Nc)、艾塞那肽组(Ex一4)和Ex一4+z—VAD.fmk组,检测艾塞那肽是否可直接导致AR42J细胞凋亡;设置NC组、Ex一4组、3一MA组和Ex-4+3-MA组,探究3一MA能否抑制艾塞那肽诱导的AR42J细胞凋亡。3一MA为自噬抑制剂,z—VAD—fmk为凋亡抑制剂。细胞活力检测采用M1Tr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mblot检测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以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以10pmoL/L艾塞那肽作用72h为后续实验条件。z—VAD—fmk预处理可明显抑制艾塞那肽的细胞毒性,两组细胞活力为(49.4±3.0)%比(81.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一4组细胞凋亡率(28.2±1.4)%,高于Nc组的(3.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blot也显示caspase一3表达明显上调,而z—VAD—fmk预处理则可明显抑制艾塞那肽引起的细胞凋亡和caspase一3表达增加。3-MA预处理可明显抑制艾塞那肽的细胞毒性,处理72h两组细胞活力为(49_8±2.5)%比(79.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朱卫东余枭李霞余灿朱红伟韩铎黄珲李志强
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艾塞那肽诱导自噬流受损引起大鼠胰腺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作用10周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内自噬的变化情况。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30只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以诱导糖尿病模型,并将26例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数量相当的2组,即糖尿病模型实验组13只和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3只。另外20只大鼠常规饲养2个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正常大鼠对照组和正常大鼠实验组。之后。2实验组大鼠皮下注射艾塞那肽5μg/kg·次,2次/d,每日清晨8点和下午6点在餐前1h给药,2对照组大鼠在同样时间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10周后取胰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中GLP-1R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LC3-Ⅰ、LC3-Ⅱ和p62的表达并计算LC3-Ⅱ/Ⅰ比值和p62的相对表达量,每例胰腺标本均行HE染色以了解病变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实验组有6只出现胰腺腺叶结构破坏、胰腺腺泡细胞萎缩和细胞间隔增宽等病理改变.糖尿病模型实验组11只大鼠有7只出现上述病理改变。2实验组GLP-1R表达高于2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LC3-Ⅱ/Ⅰ比值和p62/β-actin比值大于各组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长期作用于正常大鼠和糖尿病模型大鼠可上调胰腺腺泡细胞上GLP-1R的表达并诱导胰腺腺泡细胞自噬流受损.p62蛋白积累,而引起胰腺损伤。
朱卫东余枭李志强李霞余灿朱红伟黄利华韩铎黄珲
关键词:胰腺
自噬相关基因在小鼠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小鼠急性胰腺炎(AP)胰腺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AP组和对照组。采用腹腔内注射20%L-精氨酸溶液(4 g/kg体重)2次、间隔1 h的方法制备AP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24 h后观察两组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胰腺组织LC3、p62和LAMP-2蛋白的表达。 结果对照组小鼠胰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AP组小鼠胰腺腺泡水肿,腺泡结构破坏、消失,叶间隔、小叶间隔及腺泡间隔显著增宽,腺泡细胞呈不同程度变性坏死。AP组胰腺组织水肿、出血、坏死和炎症评分分别为(3.13±0.50)、(2.83±0.32)、(3.25±0.46)、(3.16±0.47)分,对照组的4项评分均为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P组胰腺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及p62、LAMP-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6±0.08、0.94±0.04、0.35±0.04;对照组分别为0.24±0.02、0.34±0.03、0.95±0.03。AP组胰腺组织LC3-Ⅱ/LC3-Ⅰ比值、p6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LAMP-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李霞余枭余灿李志强韩铎黄珲尚明铭朱红伟
关键词:胰腺炎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质类P62
长链非编码RNA SOX21-AS1调控miR-31-5p/MMP-16轴对胰腺癌细胞活性与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也是癌症死亡的常见病因。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被鉴定为调节因子和特异度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表明,lncRNA SOX21-AS1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探讨SOX21-AS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用qRT-PCR检测SOX21-AS1在20对胰腺癌与邻近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胰腺癌细胞系(PANC-1、CAPAN2、CFPAC-1、BXPC3、SW1990)与人胰管上皮细胞系(HPDE)中的表达。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SOX21-AS1表达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MTT实验与集落形成实验分析SOX21-AS1沉默后胰腺癌细胞活力与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DIANA数据库预测SOX21-AS1的靶微小RNA(miRNA)及其下游的靶mRNA,随后进一步通过系列功能实验、双荧光素酶实验、拯救实验以及相关性分析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SOX21-AS1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均上调,其高表达患者预后差(均P<0.05)。SOX21-AS1沉默后,胰腺癌细胞的活力与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31-5p与SOX21-AS1及MMP-16 mRNA均存在靶向结合序列,功能实验、荧光素酶实验及挽救实验结果均验证了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X21-AS1的表达与miR-31-5p的表达呈负相关(r^(2)=0.2571,P<0.05),miR-31-5p的表达与MMP-16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2)=0.3113,P=0.0106)。结论:SOX21-AS1的表达上调与胰腺癌细胞活性、增殖能力增强及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机制上,SOX21-AS1可能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与miR-31-5p发生竞争性结合,调节MMP-16的表达,从而促进胰腺癌的进展。SOX21-AS1可以作为胰腺癌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和诊治的靶点。
臧龙军陈东杰高文哲黄珲朱红伟余枭
关键词:胰腺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