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希芹
-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癫痫类型及抗癫痫药物对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癫痫类型及抗癫痫药物(AEDs)对癫痫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局灶性癫痫病人31例和全面性癫痫病人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服药情况分为局灶未服药组(n=14)、局灶服药组(n=17)、全面未服药组(n=13)、全面服药组(n=8),以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检测各组静息运动阈值、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并进行比较。结果局灶未服药组与局灶服药组、局灶未服药组与全面服药组间静息运动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9、-2.059,P<0.05);局灶服药组及局灶未服药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t=2.375、2.641,P<0.05)。结论局灶性癫痫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且AEDs对局灶性癫痫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 王兰阳勇王静王静唐丽瓯柳希芹
-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
- 基于双峰平衡恢复模型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观察皮质脊髓束完整性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伴偏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重建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CST),分别选取CST完整性高(rFA>0.5)及CST完整性低(rFA≤0.5)患者各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一步细分为高频组(10例)、低频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给予健侧M1区5 Hz或1 Hz rTMS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CST完整性高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FMA-UE、WM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低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38.10±5.71)分、(43.20±5.32)分和(78.00±11.35)分]亦显著优于高频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对CST完整性低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12.00±1.40)分、(15.10±1.99)分和(49.00±5.68)分]均优于治疗前及低频组、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对于CST完整性高的患者,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能更好;对于CST完整性低的患者,高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更有效。
- 王璐钟明华高呈飞朱其秀周锐志柳希芹汤乃苏冯晓晨
- 关键词:脑卒中皮质脊髓束弥散张量成像重复经颅磁刺激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耐药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附4例报告)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耐药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接受rTMS治疗的耐药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例患者中3例癫痫患者经rTMS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1例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在接受rTMS治疗后癫痫发作没有明显减少但偏头痛发作消失,4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rTMS是一种潜在的耐药性癫痫的治疗手段,最佳的治疗参数及便携式经颅磁刺激仪器在未来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及研究。
- 彭淑脱淼王静朱其秀柳希芹孙妍萍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耐药性癫痫临床疗效安全性
- 小脑间歇性θ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小脑半球间歇性θ脉冲刺激(iTBS)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在每次常规康复训练之前给予iTBS干预,对照组则仅给予假iTBS干预。iTBS治疗每日1次,每次共产生600个脉冲,用时200 s,每周训练5 d,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和3周的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MA-LE)、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同时对其进行步态分析,并采集2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以评估其皮质脊髓兴奋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BBS评分、FMA-LE评分、MBI评分、FAC分级、步幅、步速、步频、摆动期占步行周期百分比、MEP的波幅和潜伏期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治疗后的摆动期占步行周期百分比为(27.83±4.82)%,与组内治疗前的(27.18±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剩余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半球iTBS可改善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步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小脑通过某种通路来调控大脑皮质的脊髓兴奋性有关。
- 孔晴郭壮丽高呈飞柳希芹伊传建
- 关键词:小脑下肢功能障碍脑卒中
- 小脑间歇性Theta脉冲刺激对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
- 2023年
-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小脑半球间歇性Theta脉冲刺激治疗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给予小脑半球间歇性Theta脉冲刺激(iTBS),对照组患者给予假iTBS。两组治疗均持续3周。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Fugl-Meyer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or Lower Extremity, FMA-LE)评估患者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采用鞋垫式步态分析仪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FMA-LE评分、步速数值均有显著增加(p < 0.05),且试验组比对照组疗效更好(p < 0.05)。结论:小脑半球iTBS结合传统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步行功能,且疗效较单纯给予传统康复治疗好。
- 孔晴郭壮丽高呈飞柳希芹伊传建
- 关键词:小脑下肢功能障碍脑卒中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38
- 2019年
-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的兴奋作用,以及对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非急性期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试验组采用5 Hz高频经颅磁刺激相对健侧大脑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结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以传统吞咽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行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和分析,并以标准吞咽功能(SSA)评价量表、VFSS评价量表、渗透-误吸(PAS)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sEMG的吞咽时程和最大波幅以及SSA、PAS、VFS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EMG的吞咽时程和最大波幅以及SSA、PAS、VFSS评分分别为(1.50±0.30)s、(0.40±0.12)mV、(20.30±2.25)分、(2.00±1.69)分和(8.75±1.29)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Hz高频经颅磁刺激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可有效地改善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患者的吞咽障碍。
- 欧阳瑶朱其秀阎文静柳希芹仪文斌宋金花韩婕伊传建
- 关键词:吞咽障碍表面肌电图
- 钠通道阻滞剂对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兴奋性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痫患者及钠通道阻滞剂类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受试者大脑皮层兴奋性影响的差异。方法:受试者分为局灶未服药组(n = 14)、局灶服药组(n = 17)及正常对照组(n = 15)共3组。利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测量受试者静息运动阈值、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局灶未服药组与局灶服药组间静息运动阈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运动诱发电位波幅的明显差异出现在局灶未服药组(P1 = 0.033)以及局灶服药组(P2 = 0.038)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结论:局灶性癫痫患者较正常人群皮层兴奋性水平明显升高;钠通道阻滞剂能够明显抑制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兴奋性水平。
- 王兰柳希芹彭淑孙妍萍
- 关键词:癫痫钠通道阻滞剂运动诱发电位
- 多功能步行能力辅助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步行能力辅助器,由弹性腰带、膝关节固定带、足部固定带、肩关节固定带和可调节悬挂带组成;弹性腰带、膝关节固定带、足部固定带和肩关节固定带可以通过可调节悬挂带连接。对于偏瘫等患者,通过足部固定带纠正足...
- 伊传建李铁山王琳柳希芹
- 文献传递
- 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间歇性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iTB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SD伴PSCI患者分为iTBS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脂代谢、营养脑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等)、常规康复训练、认知训练及抗抑郁药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iTB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认知训练后辅以iTB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测定指标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情况、HAMD-17评分、P300潜伏期、P300波幅及MMSE、MoCA、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17评分降低,MMSE、MoCA、MB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t=-11.94~17.0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HAMD-17、MMSE、MoCA评分差值及P300潜伏期、P300波幅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4.18~5.47,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训练及服用抗抑郁药物相比较,iTBS联合康复训练及抗抑郁药物有望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
- 仪文斌朱其秀汤乃苏柳希芹綦晓梅
-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运动疗法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