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东

作品数:23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6篇城市
  • 10篇城市设计
  • 6篇城市规划
  • 4篇建筑
  • 3篇网络
  • 2篇中心性
  • 2篇网络分析
  • 2篇网络中心性
  • 2篇西递
  • 2篇街道
  • 2篇空间网络
  • 2篇控规
  • 2篇控制性详规
  • 2篇不确定性
  • 2篇城市特色
  • 2篇村落
  • 1篇道德
  • 1篇地块
  • 1篇吊诡
  • 1篇新区

机构

  • 23篇东南大学
  • 5篇新加坡国立大...

作者

  • 23篇陈晓东
  • 3篇段进
  • 1篇钱艳
  • 1篇魏晋
  • 1篇黄妙琨

传媒

  • 4篇规划师
  • 4篇建筑与文化
  • 3篇城市规划
  • 2篇江苏城市规划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城市问题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2011中国...
  • 1篇2014中国...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宋明心物关系论对城市规划价值观的启示被引量:1
2016年
在简单回顾西方和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在"勘天役物"的西方精神之下,城市规划价值观的演变是由利益而价值的被动调适过程,存在强调价值功用却忽视价值本体的问题。作为补充,试图引入宋明心物关系论中"民胞物与"的思想,找到一条由道德而价值的城市规划价值论建构路径。首先,介绍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基本涵义,从"一体之仁"和"差等之爱"两个层面分析了其从人类固有道德情感出发,把"我"与他人外物看作一体相关的整体,主张爱万物并合理取用万物的思想内核;其次,指出中西思想在价值本体建构和价值实践的"体""用"两个层面各具优缺点,并提出中西互补,共同建立道德与知识结合的"良知上的城市规划价值观"的设想。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的仁政、风水、伦理等级等思想和西方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详细论述了发挥中西所长,建立城市规划"民生"和"环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和知识探索来建构这一价值观。最后,作为结论,总结了中西思想在城市规划价值观建构上殊途同归、取长补短的必然,提出从"民胞物与"出发融铸规划师的道德、律条、操守、智慧、信仰等"五常"的理想。
陈晓东
关键词:民胞物与道德
市场机制视角下的地块城市设计控制要素—对30个新加坡案例的统计分析与理论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文章以新加坡地块层面的城市设计控制实践为研究对象,对2000年至2013年间30个非居住类地块所涉及的67个城市设计控制要素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并将它们划分为常规性要素、选择性要素和特定要素三组。在市场机制的视角下,通过市场失效理论建构研究假设,验证各组要素与外部性、公共物品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加坡城市设计控制要素选择的理性不仅来自于弥补市场失效,还包括维护环境的整体性和人性化。针对这一结果,进一步引入经济人类学的"居所"理论,从分散决策和商品化两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完整解释城市设计控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并总结出按绝对控制、灰色领域和控制禁区三个层次划分的城市设计控制市场逻辑。据此,提出了我国城市设计控制实践的优化途径。
陈晓东
关键词:城市设计经济人类学
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的整合运作——新加坡实践与借鉴被引量:22
2010年
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的结合,使城市环境二维与三维的控制管理相结合、土地使用和形体环境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二者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新加坡从编制内容与体系、编制工作方法、城市设计效力、开发控制与协调、运作机构等方面进行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的整合运作实践,并在技术途径和制度途径两方面为我国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整合运作提供借鉴。
陈晓东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体系
新加坡规划体系改革对中国控规困境的启示
本文回顾了1960-1970年代起新加坡规划体系由单一法定规划向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并行的二级体系转变的改革历程,分析了城市的高速发展要求与消极控制的法定规划体系间的矛盾,认为这一矛盾是造成新加坡总体规划1958陷入困境的...
陈晓东
关键词:控制性详规
文献传递
新加坡规划体系改革对中国控规困境的启示
本文回顾了1960 - 1970年代起新加坡规划体系由单一法定规划向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并行的二级体系转变的改革历程,分析了城市的高速发展要求与消极控制的法定规划体系间的矛盾。认为这一矛盾是造成新加坡总体规划1958陷入困...
陈晓东
关键词:控制性详规
文献传递
基于街道网络中心性分析的高层公共建筑群布局方法——以蚌埠市滨湖新区城市设计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文章尝试使用街道网络中心性分析技术模拟人的活动,对高层公共建筑布局的城市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首先,在定义网络和网络中心性的基础上,详细解释了中间性和可达范围两个中心性指标的含义与权重、搜索半径等相关参数;其次,提出使用中间性和可达范围指标来模拟高层公共建筑群周边人的途经活动与集聚活动的方法,并确定了相应的参数设定、分析步骤和计算工具。在此基础上,以蚌埠市滨湖新区城市设计为例,进行了应用探索。结果表明,路网结构、大容量开发与高层公共建筑群的结构关系是其合理布局的关键因素。此外,文章还总结了街道网络中心性分析方法在高层公共建筑群布局及推动城市规划设计科学化决策方面的前景和意义。
陈晓东
关键词:中心性
城市设计引导下的空间使用与交通一体化设计--南京青奥轴线交通枢纽系统疏散的设计方法与创新被引量:9
2014年
介绍了在青奥村地区整体规划中,针对多条快速交通转换枢纽与青奥村公共活动在空间上相互叠合的矛盾进行的城市设计引导下空间使用和交通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实践与创新;重点阐述了以城市设计的整体思维、立体空间设计方法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处理交通和空间使用问题的思想,以横向多点的地段交通网络代替集中单点式交通枢纽的系统疏散技术方法,以及多专业合作的连续互馈、交替深化的工作流程;提出了面对复杂交通的城市规划问题时,以城市设计引导代替交通导向的新思路。
段进陈晓东钱艳
关键词:城市设计引导交通枢纽
致中和——论城市规划领域的中庸理性复归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分析城市规划的西方历史和中国现实,揭示了其中共同存在的"理性吊诡",即工具理性膨胀发展造成的价值理性模糊。试图通过引入中国传统的中庸哲学,在两种理性之间架设联系的桥梁,破解中国城市规划理性吊诡的难题。首先,详细介绍了中庸"中"与"和"的基本思想,论证了"中"与"和"结合的"中和"思想实现了手段和目标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用中"和"求和"的理性引入规划领域,从古代智慧与经验中树立现代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城市、城市中人与人"和而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整观全局的方法论,并为城市规划提供适度技术、平衡分析、过程规划、参与交流、弹性规划等方法手段,搭建了以"中和"贯穿规划知识系统的整体理性框架。最后,根据中庸作为人的心性修养的本质,提出中庸理性复归和规划改革的根本之策在于将中庸理性渗入到规划教育中,实施"中和"教化,培养一代具有本土人文精神的规划从业者;而作为眼前的权宜之策,提出了将中国的"中和"理性与西方的沟通规划理论相结合的"中和"沟通策略,并阐述了层次沟通、弹性机制、动态评估、规范原则等具体方法。
陈晓东
关键词:中庸城市规划
基于空间网络中心性特征的传统徽州村落营建初探——以西递村为例
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村为例,在认知村落现状空间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参数,运用GIS平台上的空间网络分析工具UNA,量化计算村落空间中各建筑的中心性指标,揭示村落的深层结构,即村落建筑按照'影响范围(Reach)'指...
陈晓东
关键词:心性村落空间网络营建西递
文献传递
基于空间网络分析工具(UNA)的传统村落旅游商业选址预测方法初探——以西递村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以西递村为例,探讨了运用空间网络分析软件包(UNA)对传统村落中旅游商业建筑的选址进行预测的可能性。研究中分别在搜索半径为50米、100、200米,以及权重属性为全体建筑、明清建筑和徽风建筑、明清建筑的不同控制参数下,对建筑的影响范围值和商业建筑选址进行了比对,分析表明在搜索半径为50米、权重属性为全体建筑时,两者具有很高的吻合程度。基于此,结论认为UNA工具在为传统村落旅游商业活动提供预测方面具有进一步研究以供应用的前景。
陈晓东
关键词:旅游商业西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