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爽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护理
  • 1篇动机
  • 1篇多能干细胞
  • 1篇氧化铈
  • 1篇诱导多能干细...
  • 1篇源性
  • 1篇诊断肿瘤
  • 1篇治疗脑梗死
  • 1篇伤患者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护理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期护理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护理
  • 1篇术期护理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刘爽
  • 2篇尹萍
  • 1篇张卓伯
  • 1篇王凯
  • 1篇郑玉婷
  • 1篇周雪松
  • 1篇孙夕林
  • 1篇贾磊
  • 1篇吴丽娜
  • 1篇刘爽
  • 1篇刘英丽
  • 1篇蔡文芳
  • 1篇吴丽娜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氧化铈负载聚己内酯创面敷料在神经外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氧化铈负载聚己内酯创面敷料在神经外科开颅患者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术后护理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24例接受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伤口采用传统外科敷料进行覆盖,实验组患者使用氧化铈负载聚己内酯敷料进行覆盖,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无菌拭子培养阳性率、伤口愈合比值、伤口换药平均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的伤口无菌拭子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8、4.593、5.962,P<0.05)。术后当天、第2天、第4天、第6天,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3、2.552、2.544、5.555,P<0.05)。实验组患者伤口换药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8,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开颅患者术后的伤口护理中应用氧化铈负载聚己内酯创面敷料,能够降低患者伤口无菌拭子培养阳性率、伤口愈合比值、伤口换药平均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刘爽郑玉婷陆井伟尹萍张明辉
关键词:开颅术后伤口护理
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基础延伸服务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为基础延伸服务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出院健康指导,观察组接受以IMB为基础延伸服务,为期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采用Morisky的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评价服药依从性,采用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MM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IMB为基础的延伸服务有助于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尹萍刘爽王然盖小博
关键词:颅脑外伤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
智能响应性19F磁共振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诊断肿瘤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智能响应性纳米分子探针可在精确成像监测探针分布并定位肿瘤的前提下实现肿瘤靶向成像、快速响应、灵敏诊断及精确治疗。MRI,特别是19F-MRI灵敏度高和背景噪声低,近年来采用智能响应性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检测pH变化以及酶活性、还原微环境、乏氧和光热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围绕智能响应性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诊断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爽刘爽孙夕林王凯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分子成像分子探针技术
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用于治疗脑梗死的现状
2018年
自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被发现以来它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对iPSC及其衍生物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移植治疗脑梗死的方法、结论进行概述,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
刘爽张卓伯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梗死细胞源性多能干细胞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刘爽蔡文芳刘英丽贾磊周雪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