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涛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术后
  • 3篇健康
  • 2篇导管
  • 2篇宣教
  • 2篇医护
  • 2篇置管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患者
  • 2篇中药
  • 2篇中医
  • 2篇中医护理
  • 2篇外周
  • 2篇外周静脉
  • 2篇静脉
  • 2篇健康宣教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机构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王玉涛
  • 5篇王楠楠
  • 3篇徐秀琴
  • 2篇孙磊
  • 1篇余文
  • 1篇刘仍海
  • 1篇陈宏
  • 1篇唐玲
  • 1篇杨成城
  • 1篇焦蕴岚
  • 1篇张少辉
  • 1篇温彬宇
  • 1篇门斯烨
  • 1篇王嘉麟
  • 1篇张涛
  • 1篇陈云翔
  • 1篇智慧
  • 1篇卢英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肝脏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被引量:46
2019年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4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连续观察3d。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5(13 ~22)h,首次排便时间为45.5(29-62)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0、2.05;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18(15 ~ 27)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6,P=0.05).两组患者贴敷后局部皮肤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简、便、廉、效的特性,以及良好的安全性,适合推广使用。
刘肄媛陈宏王玉涛卢英徐秀琴胡海荣王嘉麟刘仍海焦蕴岚
关键词:穴位贴敷腹部手术胃肠功能
1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2年
本文回顾1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镇痛治疗与护理经验。在配合完成镇痛治疗同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
孙磊王翠英张香菊申慧智慧王玉涛唐玲
关键词:糖尿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健康宣教
1例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护理
2021年
本文回顾1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携带管路出院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后拔管的护理措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结合如意金黄散外敷,以缓解患者上肢出现红肿热痛症状。葡萄糖酸氯己定敷料和外敷如意金黄散联合使用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局部症状,促进康复。
刘云超苏国华鄂海燕韩建萍王玉涛王楠楠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药外敷中医护理
1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多学科协作护理体会
2023年
本文总结1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体会。针对患者疾病特点,采用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和护理措施,术前完善检查、做好宣教,术后给予体位护理、管路护理、营养指导、锻炼指导等护理干预,以加速患者康复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王楠楠王玉涛刘云超郭连张依苏国华彭雨洁
关键词:结肠癌术后护理健康宣教
揿针联合耳穴压丸治疗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2023年
本文总结1例急性阑尾炎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体会。在完善疼痛评估和日常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揿针联合耳穴压丸治疗,同时完善常规护理措施。揿针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急性阑尾炎术后疼痛,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刘云超郭连王楠楠王玉涛孙磊
关键词:揿针耳穴压丸急性阑尾炎术后疼痛中医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的预见性护理
2021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易于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留置期间一旦出现导管脱出,会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导管脱出的原因主要有固定不牢、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依从性差,护理对策包括专业人员置管及维护、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选择敷贴、适宜的导管固定方法、掌握敷贴更换方法、做好健康教育等。预见性护理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与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护理重点是预防,控制好每个环节,将导管脱出风险降至最低。
王楠楠苏国华郭连王玉涛鄂海燕刘云超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脱出健康教育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脾阳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与脾阳虚证的相关性及内在联系。方法将3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AD组及脾阳虚证组,每组10只,分别予生理盐水、25 mg/mL克林霉素、50%大黄水煎液2 mL灌胃,每天1次,连续10天。观察3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及2 h粪便总重的变化。运用超高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检测大鼠血清中的代谢产物。代谢组学数据运用Markerlynx软件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组间代谢产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选取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筛选潜在生物标记物,并通过P<0.05和fold change value>2来确定生物标志物。结果一般情况:AAD组、脾阳虚证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溏、活动度减低、乏力、毛发枯槁等表现;体重:造模第10天,AAD组、脾阳虚证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AAD组与脾阳虚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粪便总重:造模第5、10天,AAD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脾阳虚证组与AAD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AAD组、脾阳虚证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质谱图的峰高、峰面积不同,说明某些物质的含量发生了变化。OPLS-DA分析得出空白组、AAD组、脾阳虚证组各组聚类明显,可以有效判别AAD组、脾阳虚证组与空白对照组。AAD组鉴定出22个生物标志物,脾阳虚证组鉴定出21个生物标志物。在AAD组、脾阳虚证组中筛选出7个相同的生物标志物:O-磷酸高丝氨酸、戊二酸甘氨酸、十二烷酰肉碱、VPGPR肠抑素、DG(14∶0/14∶0/0∶0)、D胆素、PI[16∶0/18∶2(9Z,12Z)]。结论从中医证候及代谢水平上认为脾阳虚证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内在联系,二者可能均对氨基酸、脂肪酸的代谢途径产生了影响。
霍巧玲温彬宇杨成城张少辉王玉涛门斯烨李权张涛张圭珍周春宇
关键词:代谢组学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阳虚证克林霉素
瞬时弹性成像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成像(TE)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0例本科就诊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肝纤维化分期,同时100例患者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TE检测,比较两者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以及诊断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T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高度相关(r=0.763),RT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中度相关(r=0.476),前者相关性显著高于后者(P=0.001);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比较,TE的ROC曲线下面积(0.901)显著高于RTE的曲线下面积(0.738)(P=0.004);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比较,TE的曲线下面积(0.923)显著高于RTE的曲线下面积(0.791)(P=0.001)。结论TE较RTE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高,但由于TE实际操作较RTE要求更高,推广程度低于RTE。
徐秀琴陈云翔余文王玉涛
关键词: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成像慢性肝病
艾灸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治疗接受PICC置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灸治疗,在患者穿刺点上方4~5cm处沿穿刺静脉走行与皮肤相距2~3cm进行温和灸,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同时加灸足三里穴,每次灸10~15min,以局部皮肤起红晕为度。每日2次,连续7d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级静脉炎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艾灸联合治疗后研究组静脉炎Ⅰ级3例,Ⅱ级2例,无Ⅲ、Ⅳ级患者;对照组患者Ⅰ级9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2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痊愈4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9.63%;研究组患者临床痊愈4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西药能有效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且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徐秀琴王玉涛王楠楠
关键词:外周静脉机械性静脉炎艾灸有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