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捷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发额叶变异型Alzheimer’s病伴CASS4基因突变1例报告
- 2020年
- 以精神行为异常等额叶受累为主要表现的Alzheimer’s病(AD)被称为额叶变异型AD(fvAD)。这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不典型AD,目前国内仅有个案报道[1],常被误诊为额叶综合征[2],现报道1例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54岁。因"渐起记忆力减退伴淡漠少语4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8年12月24日于本院就诊。患者2014年初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做事丢三落四,半年后出现淡漠少语。
- 王多浩林兴建祝东林田敏捷石静萍
- 关键词:个案报道精神行为异常ALZHEIMER变异型额叶
- 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白质纤维束改变的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路易体痴呆(DLB)和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情况。方法对10例DLB患者(DLB组)、16例PD患者(PD组)及1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DTI扫描,采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对三组全脑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率(MD)两两比较,并分析FA值、MD值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LB组左下纵束、左下额枕束、双侧上纵束FA值、MD值明显改变(P=0.002,P=0.012;P=0.013,P=0.015),而PD组仅胼胝体白质纤维束MD值明显改变(P=0.036)。与PD组比较,DLB组左下纵束、左下额枕束FA值、MD值明显改变(P=0.04;P=0.005)。DLB组左下纵束、左下额枕束FA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708,P<0.05),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023,P<0.05),左上纵束MD值与统一PD评定量表Ⅲ呈正相关(r=0.682,P<0.05)。结论 DLB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白质纤维束改变,尤其是左下纵束、左下额枕束的改变对DLB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孙大勇田敏捷姚群肖朝勇石静萍
- 关键词: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白质纤维束
- 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 <正>目的探讨中枢血管紧张素Ⅱ作为应激激素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立体定位的微量泵侧脑室持续注射药物的方法模拟应激时脑内升高的AngⅡ。雄性SD大鼠48只,重280-31 0g,随机均分为六组:生理盐水对照...
- 田敏捷祝东林石静萍
- 文献传递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清钙水平的临床研究
- <正>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清钙的水平,及其与年龄、性别、病情分级、起病方式、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确诊ALS并行血清钙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年龄、起病部位、病情分级、病程进行分组,...
- 田敏捷
- 文献传递
-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9年
- 脑小血管病( CSVD)是指由于脑的穿支动脉、小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各种病变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1]。根据2013 年国际血管改变神经影像标准报告小组建议,CSVD 在影像学上突出表现为脑白质高信号( WMH)、腔隙性脑梗死( LI)、脑微出血( CMBs)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EPVS)等[2]。在病理学上,CSVD 可表现为小动脉粥样硬化,脂质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淀粉样变性,EPVS,微小动脉瘤,血-脑屏障( BBB)破坏及血管炎等。
- 王多浩林兴建祝东林田敏捷姚群石静萍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血管病淀粉样变性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周围间隙动脉粥样硬化
- 小脑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关注的是小脑的运动控制与协调功能。近十年来,小脑参与工作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处理等高级认知和情感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小脑和大脑之间存在广泛的双向联系,形成了重要的认知功能环路;小脑通过该环路对大脑的认知功能脑区进行调控。本文就小脑参与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解剖和功能基础以及主要相关认知领域进行综述。
- 王多浩林兴建祝东林田敏捷姚群石静萍
- 关键词:小脑工作记忆语言
- 颞动脉炎5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颞动脉炎的临床特征,利于临床早期识别和诊断。方法对本科诊断为颞动脉炎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颞动脉炎多见于老年,临床表现复杂。5例患者均以头痛为主...
- 田敏捷陈道文石静萍
- 文献传递
- 巨细胞动脉炎22例临床特征分析
- 目的提高临床对巨细胞动脉炎(GCA)的认识,减少对该病漏诊或误诊。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收治的22例巨细胞动脉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巨细胞动脉炎确诊标准,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
- 陈道文陆杰田敏捷华平
- 文献传递
- 56例MOG-IgG相关疾病首次发病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索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MOGAD)首次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临床确诊MOGAD患者首次发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症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眼底、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MOG-IgG)滴度水平、扩展功能障碍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与第2次复发的间隔时间等。结果:首次发病年龄10~58岁,中位年龄23岁。男女比例为1.8∶1。主要临床表现是脑膜脑炎(32.14%)、视神经炎(25.00%)、脊髓炎(17.86%)、脑干脑炎(14.28%)及多症状(10.71%)。MRI表现无特异性,颅脑MRI显示病灶体积大、分布散,脑干病灶常伴随大脑半球病灶;脊髓受累以短节段损害为主。约一半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轻中度升高。以视神经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眼底常见显著视乳头水肿。EDSS评分0.5~8.5分。MOG-IgG抗体滴度以弱阳性多见,滴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复发风险无相关性(P>0.05)。首次发病后96.43%的患者(54/56)恢复良好,3.57%的患者(2/56)有后遗症。75.00%的患者(42/56)有复发,与首次发作间隔1~60个月。未接受免疫调节治疗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接受免疫调节治疗患者(P<0.05)。第2次复发时的症状与首次症状无相关性(P>0.05)。结论:MOGAD首次发病大部分在青少年及青年时期,40岁之前占75.00%,未见老年期发病者。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患者首次发病后恢复良好,免疫调节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 张纪红陆杰陈道文石静萍田敏捷
- 关键词:脱髓鞘疾病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清钙水平的临床研究
- 田敏捷霍晓丽江炜炜石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