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杰
-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人工肝用去细胞支架生物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肝用去细胞支架生物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生物反应器外壳、去细胞支架、填充支架及液体出入口;所述生物反应器外壳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与下部均为中空结构,上部内的第一腔体与下部内第二腔体以螺纹连接构成圆柱...
- 黄海军潘红英舒振宇童永喜陈美娟张家杰
- 文献传递
- 低水平丙氨酸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学改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了解低水平ALT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肝组织活检且ALT低于2倍正常上限值(ULN)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共321例纳入研究,根据肝脏组织学病变程度,分为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217例)和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组(104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WBC、肝功能、HBeAg、HBV DNA等临床资料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组的年龄为(35.14±9.35)岁,ALT、AST、γ-GT的中位数分别为29.00、25.00、19.00 U/L,均明显低于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t=-3.214,P<0.01;Z=-2.269,P<0.05;Z=-4.596,P<0.01;Z=-2.810,P<0.01),而PLT为(197.09±64.44)×10^9/L,ALB、HBV DNA的中位数分别为45.25 g/L、5.16 lgIU/mL,高于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t=2.777,P<0.01;Z=3.148,P<0.01;Z=2.38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ST(OR=1.071,95%CI=1.043~1.100)、HBV DNA(OR=0.828,95%CI=0.743~0.923)两项因素可能与肝脏组织学改变有关.预测概率P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13%和70.19%.结论 对于低水平ALT的HBV慢性感染者,AST和HBV DNA是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家杰黄海军童永喜潘红英
-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cid)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中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进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接受NAs抗病毒治疗的253例乙肝肝硬化及进展为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肝硬化组137例和HCC组11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s抗病毒治疗中乙肝肝硬化进展为HCC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4,95%CI 1.034~1.158,P<0.01)、吸烟史(OR=5.056,95%CI 1.453~17.594,P<0.05)、乙肝肝癌家族史(OR=6.763,95%CI 1.253~36.499,P<0.05)、拉米夫定耐药史(OR=6.097,95%CI 1.370~27.134,P<0.05)、空腹血糖水平(Fasting blood glucose,FBG)(OR=7.219,95%CI 3.716~14.024,P<0.01)为乙肝肝硬化进展为HCC的独立危险因素;HBV DNA阴转率(OR=0.028,95%CI 0.006~0.137,P<0.01)为乙肝肝硬化进展为HCC的保护因素。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应密切监测是否耐药、HBV DNA及FBG水平,同时采取戒烟、选用高耐药基因屏障的NAs抗病毒药物预防HCC的发生。
- 王维萍杨丹红张强黄益澄张家杰潘红英何亚盛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 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池稳定性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2021年
- 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池稳定性对于合成正常核和线粒体DNA必不可少。任何一种dNTP的缺乏或过量都可能造成DNA损伤,增加突变率,并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目前研究已证实dNTP池不稳定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且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发展,但dNTP池稳定性失衡导致肿瘤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文章就维持dNTP池稳定性及其与DNA损伤修复的关系进行阐述,以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喻玮张家杰张丽裘云庆
- 关键词:细胞周期DNA损伤基因组稳定性核苷类似物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血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水平,探讨TAFI水平对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并行肝脏穿刺活检的46例CHB患者。根据肝脏纤维化分期(S0~S4)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S0~1,n=16)、显著肝纤维化组(S2,n=15)及重度肝纤维化组(S3~4,n=15)。同时于该院体检中心随机选取1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血清TAFI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TAFI对显著肝纤维化与重度肝纤维化(S≥2)CHB患者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轻度肝纤维化组、显著肝纤维化组、重度肝纤维化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AFI水平分别为(63.4±18.2)、(43.8±20.4)、(27.5±19.2)和(71.3±25.6)ng/mL,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12,P<0.01)。显著肝纤维化组的TAFI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轻度肝纤维化组(t=3.283和2.822,P<0.01)。重度纤维化组TAFI水平低于显著肝纤维化组(t=2.260,P<0.05)。血清TAFI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562,P<0.01)。TAFI预测肝纤维化(S≥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78.3%。但与APRI评分和FIB4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越严重,血清TAFI水平越低。血清TAFI水平对于预测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S≥2)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陈美娟潘红英戴伊宁张家杰宋文渊黄海军
- 关键词:肝纤维化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
- 细菌在胃肠道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7
- 2020年
- 胃肠道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胃肠道内的菌群常参与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反应,协同维持机体的平衡状态。多项研究发现消化道内细菌种类和数目的变化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菌可通过毒力因子、生物膜、代谢产物等多种因素参与致肿瘤作用,甚至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然而,细菌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地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对细菌致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胃肠道肿瘤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王也民张家杰喻玮
- 关键词:毒力因子生物膜微生态免疫调节
- 人工肝用去细胞支架生物反应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肝用去细胞支架生物反应器,包括生物反应器外壳、去细胞支架、填充支架及液体出入口;所述生物反应器外壳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与下部均为中空结构,上部内的第一腔体与下部内第二腔体以螺纹连接构成圆柱形的内容...
- 黄海军潘红英舒振宇童永喜陈美娟张家杰
- 文献传递
- 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抗菌药物不仅可以通过与特定靶点相结合而发挥抗菌作用,也可通过诱导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造成菌体氧化损伤。细菌对于氧化应激损伤,也有相应的防御机制,对ROS进行清除及损伤修复。然而细菌体内ROS的累积在抗菌药物杀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却极其复杂。因此,本文对抗菌药物作用下细菌发生氧化应激的机制进行综述,并简要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张家杰叶山亮喻玮
- 关键词:活性氧氧化应激抗氧化转录调控元件
- 一种人工肝用去细胞支架生物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肝用去细胞支架生物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生物反应器外壳、去细胞支架、填充支架及液体出入口;所述生物反应器外壳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与下部均为中空结构,上部内的第一腔体与下部内第二腔体以螺纹连接构成圆柱...
- 黄海军潘红英舒振宇童永喜陈美娟张家杰
-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和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BLA)患者合并与未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的BLA患者共208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7例)及非糖尿病组(1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査、影像学表现、病原学,治疗方法及预后,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均以男性居多,以发热最为多见。右上腹痛发生率糖尿病组32.8%,低于非糖尿病组的47.5%(χ^2=3.999,P<0.05)。糖尿病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4.0±6.8)%和(9.8±2.6)%,高于非糖尿病组(t=2.263、13.716,P均<0.05),而白蛋口及血红蛋白则相反(t=-2.862,-2.034,P均<0.05)。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率以糖尿病组为高(χ^2=3.89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脓肿(OR=8.761,95% CI:1.364~56.259,P<0.05)、脓肿直径≥10cm(OR=9.648,95% CI:1.496~62.232)为糖尿病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OR=2.794,95% CI:1.062~7.349)。脓肿直径≥10cm(OR=3.777,95% CI:1.402~10.178)为非糖尿病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BLA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主,脓肿大小及个数与其预后相关。
- 吴青青潘宏仪郑伟尹乔乔褚珊珊鲍素霞张家杰童永喜黄海军潘红英
- 关键词:糖尿病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