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静
-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市通州区2013年—2020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年—2020年50岁及以上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地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筛选出2013年—2020年新报告的病例资料,分析50岁及以上人群的艾滋病流行情况。结果2013年—2020年新报告≥50岁HIV/AIDS病例146例,占全部病例的8.12%,死亡病例7例,占比46.67%;HIV感染者124例,AIDS患者22例;平均年龄为(57.32±6.69)岁;男性占92.47%;汉族占97.26%;初中及以下占53.42%;家政、家务及待业占44.52%;离异或丧偶占67.12%;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9.32%,男男同性性接触感染占73.29%;检测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占69.86%;根据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推断HIV感染时间在3年以内和8年及以上分别占45.04%、11.45%。结论北京市通州区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具有低文化程度、同性传播为主、被动发现等特点,感染风险较高,应采取有针对性地防病宣传、综合干预及咨询检测措施,以有效遏制老年人艾滋病疫情蔓延。
- 刘静静戚广浩李乐温祁金岳李震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老年人
- 2008-2015年北京市通州区郎府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对北京市通州区郎府地区2008-2015年手足口病发病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5年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报告的通州区郎府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郎府地区2008-201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16例,年均发病率为121.78/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为32.35/10万;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307.94/10万,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聚集性疫情1起。病例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7∶1;年龄主要集中于1~5岁年龄组(占81.94%);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93.98%);病例季节分布在5-7月为高峰期(占80.09%);21个自然村除何各庄村外均有病例出现;王庄村发病例数最多,占总发病例数的9.71%。结论 郎府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水平较高,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差异。1~5岁儿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加强高发季节、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 宋惠明刘静静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儿童
- 2013-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报告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2020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为制定通州区艾滋病病例早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2013-2020年新报告的现住址为通州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20年通州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1 799例,晚发现病例219例,晚发现比例为12.17%。不同特征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且2013-2020年病例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50岁年龄组病例(OR=1.967,95%CI:1.241-3.117)、≥50岁(OR=2.496,95%CI:1.334-4.673)、异性性途径传播(OR=1.554,95%CI:1.061-2.276)、干部职员(OR=1.863,95%CI:1.161-2.991)、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者(OR=1.495,95%CI:1.054-2.122)为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州区应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积极推动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提高艾滋病病例的早期发现能力,降低晚发现比例。
- 刘静静戚广浩李乐温祁李震
- 关键词:艾滋病老年人群异性性传播影响因素
- 2013—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特征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对2013—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特征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分析及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因素,为通州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基本情况、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等,采用趋势性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9年通州区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1618例,纳入CD4^(+)T淋巴细胞及时性检测分析1608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不同特征所占比例不同,医疗机构就诊者发现的病例从54.38%上升至54.98%,学生病例从7.50%下降至2.21%。首次CD4^(+)T淋巴细胞及时检测率从51.68%上升至7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或中专人群(OR=1.56,95%CI:1.10~2.22)、大专及以上人群(OR=1.39,95%CI:1.03~1.89)及时检测比例高;外地户籍及时检测比例较低(OR=0.57,95%CI:0.42~0.77);专题调查发现的病例及时检测比例较高(OR=1.68,95%CI:1.02~2.78)。结论2013—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新报告病例中,学生占比有所下降,首次CD4^(+)T淋巴细胞及时检测率提升,应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宣传防治工作,进一步扩大检测面,尽早发现病例,提高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时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并减少传播。
- 刘静静戚广浩李震李乐温祁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D4T淋巴细胞
- 2018-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感染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通州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通州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获取2018-2020年通州区VCT门诊求询者的一般资料、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通州区VCT门诊共检测2198人,男女性别比为3.35∶1,以20~39岁(72.84%)、大专及以上(63.15%)的求询者为主。HIV抗体阳性率为8.14%,阳性者中高危行为以男男同性性行为为主(90.50%),且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其阳性检出率为14.34%(162/113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703,95%CI:1.636~98.643)、发生男男同性性行为(OR=3.436,95%CI:1.010~11.694)、初中及以下学历(OR=3.005,95%CI:1.877~4.811)是VCT门诊求询者感染HIV的影响因素。结论初中及以下学历、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是通州区HIV感染的重点人群,应精准选择该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以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
- 李乐戚广浩李震刘静静温祁
-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影响因素
- 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9年(15~24)岁青少年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9)年新报告的(15~24)岁青少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疫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地制订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筛选出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9)年新报告的病例资料,分析(15~24)岁人群的艾滋病流行情况。结果(2013~2019)年共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365例,占全部病例的22.54%;平均年龄为(21.89±1.85)岁;男性占97.26%;学生占12.60%;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占46.58%;未婚占99.4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4.66%;传播途径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占88.77%;检测样本源于医疗机构就诊病例占47.67%;职业分布、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样本来源、户籍分布、晚发现率与全年龄段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且比例除晚发现率外,均高于全年龄段病例。结论北京市通州区青少年病例数所占比例较高,男男同性性行为是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传干预工作,提高性安全意识和主动检测意识,遏制青少年艾滋病疫情蔓延。
- 刘静静戚广浩李乐温祁金岳李震
- 关键词:艾滋病
- 2015-2019年通州区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核病门诊就诊人群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核病门诊就诊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等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艾滋病监测哨点的方案,对2015-2019年通州区所有首次到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核病门诊就诊的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艾滋病毒(HIV)与梅毒的监测,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趋势检验对2015年-2019年数据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共有3533人次到北京市通州区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核病门诊就诊,其中以20-40岁的就诊人群为主,平均年龄为(39.22±16.10)岁,最小就诊者年龄为15岁,最大就诊者年龄为90岁。不同年份的就诊人群的年龄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9.16,P=0.006)。期间就诊的结核病患者中筛查出HIV阳性患者5例(0.1%),梅毒阳性患者47例(1.3%)。曾经承认过输血或者卖血史的人占0.6%、承认注射过毒品的人占0.1%、承认有过男男同性性行为的人占0.1%。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以及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知晓率均在99%以上,知晓率较高。结论:应该针对中青年的人群、有危险行为的各个年龄段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以及疾病的筛查工作,尽可能的切断HIV/TB双重感染的传播途径,降低发病率。
- 李震戚广浩李乐刘静静温祁
- 关键词:哨点监测艾滋病结核病
- 北京市某地区医务人员指甲中锰含量的测定分析
- 2018年
- 为探索北京市某地区医务人员指甲中锰含量,选择某辖区在当地居住>3a的在职医务人员97人为研究对象。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指甲中锰含量,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显示,性别间及各年龄组间指甲中锰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0.262~1.747μg/g。提示,医学参考值范围对机体内锰含量缺乏或过高接触可起到早期监测预警作用。
- 袁建国王凯武昌佟卉李长江郗璐刘静静
- 关键词:医务人员
- 北京市通州区2009年—2021年梅毒流行特征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了解通州区梅毒的流行特征,期望能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获取2009年—2021年各医疗机构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中进行报告的梅毒病例,对其人口学信息进行统计描述。结果2009年—2021年,通州区共报告梅毒4712例,总发病率为27.13/10万,各期梅毒均有发病,其中以隐形梅毒3497例(74.21%)为主,发病率为20.13/10万。男性2331例,男性发病率为26.30/10万,女性2381例,女性发病率为27.99/10万。平均年龄为(42.55±18.31)岁,以20岁~39岁组最多,占总比例的50.49%。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2826例为主,占59.97%,其次是农民540例,占11.46%,离退休人员435例,占9.23%。结论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宣教;完善梅毒转/会诊制度,规范诊疗;扩大主动监测,挖掘潜在感染者是防控工作的重点方向。
- 李乐戚广浩李震刘静静温祁
-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
- 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的相关性,探讨指甲中锰含量作为早期生物接触标志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工龄>1a的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锰的电焊作业人员作为暴露组,选择在通州区辖区内在当地居住3a以上的在职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用不锈钢指甲刀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指甲,每份重量在0.1g以上。用个体采样器对暴露组进行个体空气样品采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职业锰暴露水平,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指甲中锰含量。结果暴露组的指甲锰含量(1.345~59.584μg/g,P50=10.5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指甲锰含量(0.325~1.970μg/g,P50=0.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P<0.05);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之间有相关性(r=0.479,P<0.01)。结论暴露组随着锰接触水平的增高,指甲锰含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职业锰暴露水平与指甲中锰含量有相关性,指甲中锰含量可作为作业环境锰暴露水平、职业健康监护、锰中毒诊断的早期生物接触标志物监测指标。
- 袁建国郗璐刘静静王凯武昌佟卉李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