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锦川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气顶
  • 5篇管柱
  • 4篇流体
  • 3篇气油比
  • 3篇反应釜
  • 2篇电子显微镜
  • 2篇油气
  • 2篇油气界面
  • 2篇油田
  • 2篇油田开发
  • 2篇剩余油
  • 2篇气窜
  • 2篇注入水
  • 2篇微珠
  • 2篇显微镜
  • 2篇固井
  • 2篇含水
  • 2篇含水期
  • 2篇高含水
  • 2篇高含水期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6篇胡锦川
  • 15篇姜汉桥
  • 15篇李俊键
  • 12篇马康
  • 7篇高亚军
  • 2篇张振涛
  • 2篇郭亮
  • 2篇赵丽君
  • 1篇刘传斌
  • 1篇赵玉云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钻采工艺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研究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研究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包括注入管I、注入管座、注入管II、釜体上盖、取样管座、侧取样管I、侧取样管II、反应釜体、填充物(玻璃微珠或砂砾等)、釜体下盖、采出管、采出管滤网、注入管I滤网、侧取样...
胡锦川姜汉桥李俊键常元昊马康张振涛郭亮
文献传递
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包括旋转装置、反应釜、注入系统、取样分析系统和恒温加热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和反应釜放置在恒温加热装置内,所述注入系统和取样分析系统与反应釜连接;所述反应釜上半部分的前、后两...
马康姜汉桥李俊键常元昊胡锦川
文献传递
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方法,步骤如下:在反应釜内预先填充玻璃微珠,设定实验温度;向反应釜内注入水,直至饱和;向反应釜内注入模拟地层油,直至采出口流出模拟地层油的含水率降至1%以下;向反应釜内注入氮气,控...
姜汉桥马康常元昊胡锦川李俊键
变径管柱固井的碰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径管柱固井的碰压装置,包括Ⅰ级碰压体和Ⅱ级碰压体;所述Ⅱ级碰压体套装在所述Ⅰ级碰压体的内部;所述Ⅰ级碰压体由Ⅰ级芯体和Ⅰ级导向碰压体连接而成,所述Ⅰ级芯体的外部设置Ⅰ级碗形密封刮塞体;所述Ⅱ级碰压体由...
胡锦川姜汉桥李俊键常元昊高亚军
文献传递
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包括旋转装置、反应釜、注入系统、取样分析系统和恒温加热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和反应釜放置在恒温加热装置内,所述注入系统和取样分析系统与反应釜连接;所述反应釜上半部分的前、后两侧分...
李俊键马康胡锦川常元昊姜汉桥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分析人工气顶形成规律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分析人工气顶形成规律的实验装置,包括注入系统、注入口、玻璃微珠、玻璃板、LED光源、固定装置一、采出口、流体分析系统、固定装置二、显微镜控制系统、可移动电子显微镜、数据处理系统、红外热像仪、红外线发...
常元昊姜汉桥李俊键胡锦川马康张振涛郭亮
文献传递
一种微观窜流分析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观窜流分析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内岩心的指定孔喉,确定所述指定孔喉的孔喉几何模型,并获取所述孔喉几何模型内驱替过程的特定物性参数;根据所述特定物性参数和预设的驱替过程流体运动模...
高亚军姜汉桥李俊键赵丽君常元昊胡锦川于馥玮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研究微尺度效应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微尺度效应的实验装置,包括注入系统、气体过滤装置、储液罐、液体过滤装置、超声波气泡检测器、导管、开关一、压力传感器一、微管一、压力传感器二、流量计量管一、电子显微镜、电脑及温控箱。其特征在于:注...
常元昊姜汉桥李俊键马康胡锦川王依诚高亚军孟凡乐施欣燕
文献传递
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包括旋转装置、反应釜、注入系统、取样分析系统和恒温加热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和反应釜放置在恒温加热装置内,所述注入系统和取样分析系统与反应釜连接;所述反应釜上半部分的前、后两侧分...
李俊键马康胡锦川常元昊姜汉桥
高倾角低渗断块油藏顶部注气规律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对于高倾角低渗透断块油藏,水驱对顶部剩余油的动用效果较差。采用顶部注气的驱替方式,充分利用高倾角的地质特征,能有效提高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从角度对比了气体辅助重力驱,以及人工气顶驱两种主要的顶部注气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某区块的油藏数值模型;以区块采出程度为目标优选了顶部注气驱方式。研究表明,人工气顶驱对该类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针对人工气顶驱的开发特征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加以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于高倾角低渗透断块油藏进行人工气顶驱时,注气量为主要影响参数,其次为注采周期及闷井时长,注气速度对采出程度的影响最不敏感;同时,对于所研究的区块,优选注气速度为7 000 m3/d、注气量为9.00×107m3、注采周期时长为30 d,闷井时长80 d。
常元昊姜汉桥李俊键马康高亚军胡锦川王依诚
关键词:断块油藏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