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业志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性病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甲状腺
  • 2篇超声
  • 2篇成像
  • 1篇弹性成像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诊断
  • 1篇造影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 1篇占位性病变
  • 1篇诊断中应用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准确率
  • 1篇腺癌

机构

  • 4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覃业志
  • 3篇李凤
  • 2篇黄伟俊
  • 1篇陈炯垣
  • 1篇梁德志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心电图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超声对甲状腺滤泡癌与滤泡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 :探讨超声在鉴别诊断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及甲状腺滤泡腺瘤(Follicula adenoma,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FTC(共计26个病灶)和60例FA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分析肿瘤的形态、边界、外周声晕(晕环)、实质回声特点、内部回声均匀性、钙化情况、囊性变情况及肿瘤血流情况等超声图像特点。采用χ2检验分析FTC和FA之间超声声像图特征的差异。结果:FTC与FA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在实质回声特点、结节囊性变及肿瘤血流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3、2.63、4.17,P>0.05);而在形态、边界、外周晕环、内部回声均匀性及肿瘤钙化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22.2、23.87、15.26、19.8,P<0.05)。结论 :利用超声声像图特点可以对FTC和FA进行鉴别诊断。
覃业志黄伟俊李凤陈炯垣何艳萍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腺癌滤泡性腺瘤
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的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2020年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的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100例患者予以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比较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0例乳腺病灶的病理结果中,恶性病灶61例,良性病灶39例;乳腺良恶性病灶增强强度、方式、边界及有无穿支血管的超声造影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克服了常规超声诊断鉴别的局限性,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有利于早期发现和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叶发美黄伟俊李凤覃业志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造影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 1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超声诊断及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观察病理诊断良恶性病变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分情况。结果 1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病理诊断恶性53例,良性97例;常规超声诊断恶性56例,良性95例;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恶性52例,良性98例。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0%,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8.0%,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良性占位大多位于1~4分,恶性占位则大多位于4~7分。结论临床上利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开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助于提升准确率,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覃业志李凤叶发美黄伟俊
关键词: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准确率
木村病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木村病的CT、MRI表现。方法对13例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木村病的影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体征均为一侧或两侧颌面部、上肢、腋窝、腹股沟无痛性肿块,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并伴随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5例病灶分别位于腮腺、下颌区、颈部、腹股沟区及腋窝,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结节状影,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8例病灶分别位于腮腺、泪腺、耳周、下颌区、上肢,表现为边界模糊的斑块状影,增强扫描大多强化不均匀。结论木村病的CT、MRI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木村病与其他病变的鉴别。
梁德志覃业志莫森林
关键词:木村病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