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厚琴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4篇分子对接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衰竭
  • 2篇网络药理学
  • 2篇慢性
  • 2篇免疫性
  • 2篇附子
  • 2篇META分析
  • 1篇丹参
  • 1篇丹参素
  • 1篇丹参酮
  • 1篇丹参治疗
  • 1篇丹皮
  • 1篇丹皮酚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胆汁淤积型

机构

  • 1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0篇解放军第30...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11篇赵艳玲
  • 11篇周厚琴
  • 10篇陆小华
  • 10篇张璐
  • 6篇李洋
  • 4篇黄银秋
  • 4篇杨玉雪
  • 3篇王建
  • 1篇高天
  • 1篇夏厚林
  • 1篇黄凤
  • 1篇吴明权
  • 1篇王欢

传媒

  • 1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赤芍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赤芍中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等4种有效成分分别与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Autodock 4.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等与FXR蛋白1号位点和2号位点以及FXRα蛋白的结合结果。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与FXRα蛋白结合的自由能分别为-13.44、-21.77、-16.45 k J/mol,与FXR蛋白1号位点的自由能分别为-18.21、-48.60、-49.52 k J/mol,与FXR蛋白2号位点的自由能分别为-15.32、-24.70、-18.59 k J/mol。结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与FXR蛋白具有较小的自由能,即结合作用较强。提示赤芍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其主要成分与FXR受体蛋白具有较强结合作用,引起FXR调节其相应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以达到保肝利胆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赤芍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周厚琴王建李洋黄银秋张璐陆小华赵艳玲
关键词: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丹皮酚分子对接FXR
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淤胆型肝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等胆汁分泌功能发生障碍,肝内胆管胆汁淤积为其常见的形态学表现。该病具有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较长的特点,而传统中医药在该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疗效显著。故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淤胆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治法及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作用机制等3个方面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周厚琴周厚琴陆小华杨玉雪陆小华赵艳玲
关键词:淤胆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附子无干姜不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附子无干姜不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库和Autodock 4.2软件,将附子、干姜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等7种主要成分与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MCU)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在温度保持在298.15 K的条件下,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6-姜酚、8-姜酚、10-姜酚和6-姜烯酚与MCU(4XSJ)的抑制常数分别为180.40、258.88、430.37、574.20、130.57、629.48和167.00 mmol/L,与MCU(4XTB)的抑制常数分别为199.380 00μmol/L,2.760 00、0.218 37、1.370 00、1.780 00、3.660 00 mmol/L和0.217 14μmol/L。结论:"附子无干姜不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干姜中6-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竞争性抑制乌头碱与Pro1130氨基酸残基和Asp148氨基酸残基结合,减弱乌头碱对MCU(4XTB)以及MCU(4XSJ)的抑制作用有关。
张璐王建李洋陆小华周厚琴赵艳玲
关键词:附子干姜分子对接
槐果碱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槐果碱对polyⅠ:C/D-Gal N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槐果碱高剂量组以及槐果碱低剂量组共4组,每组12只。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槐果碱,连续12 d。于末次灌胃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尾静脉注射polyⅠ:C、腹腔注射D-Gal N造成免疫性肝损伤,12 h后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活性;采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测定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的RNA水平;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槐果碱能明显降低小鼠ALT、AST以及TNF-α、INF-γ的mRNA水平,抑制CHE、ALB以及TP水平的降低。病例切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槐果碱可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槐果碱对polyⅠ:C/D-Gal N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黄银秋周厚琴张璐陆小华魏士长赵艳玲
关键词:槐果碱免疫性肝损伤干预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三草颗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三草颗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三草颗粒药物靶点数据集、自身免疫性肝炎疾病靶点数据集,构建三草颗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并通过可视化分析、网络中各节点的拓扑参数分析,预测三草颗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三草颗粒通过直接作用于雄激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2、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K、雌激素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2、WAS蛋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等蛋白靶点,并通过调节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信号通路等多通路,从而发挥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作用。结论:三草颗粒主要通过干预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等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
杨玉雪张璐王莹莹周厚琴陆小华魏士长赵艳玲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自身免疫性肝炎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医药化学数据库和Autodock 4.2软件,将丹参中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分别与枯否细胞表面抗原CD14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丹酚酸B、丹酚酸D、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和原儿茶醛与CD14结合的自由能分别为-11.207 76、-8.782 20、-9.827 70、-25.928 40、-16.435 26、-26.137 50和-19.906 32 kJ/mol,与STAT3蛋白结合的自由能分别为-8.447 64、-14.302 44、-18.275 34、-28.855 80、-18.860 82、-28.604 88和-15.891 60 kJ/mol。结论: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原儿茶醛、咖啡酸与CD14具有较小的自由能,结合作用较强;丹参素、二氢丹参酮、咖啡酸、隐丹参酮与STAT3蛋白具有较小的自由能,结合作用较强。提示丹参治疗脂多糖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其主要成分与CD14及STAT3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通过作用于表面受体调控枯否细胞细胞激活及下游STAT3调控STAT3通路,从而对损伤的肝脏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丹参治疗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王莹莹高天李洋张璐周厚琴陆小华杨玉雪赵艳玲
关键词:隐丹参酮丹参素分子对接CD14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人面子叶中黄酮成分抗菌作用靶点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木犀草素、槲皮素、儿茶素、表儿茶素是人面子叶中主要的黄酮成分,研究显示人面子具有抗菌活性,利用Autodock软件,模拟并预测黄酮成分的抗菌作用靶点。方法:采用中医药化学数据库和Autodock 4.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模拟分析得出木犀草素、槲皮素、儿茶素、表儿茶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3、青霉素结合蛋白5、DNA聚合酶的对接结果及其功能区域的相互作用关系。结论:木犀草素是人面子叶中潜在活性成分,青霉素结合蛋白5和DNA聚合酶是人面子叶中黄酮成分抗菌的潜在靶点。本研究预测了人面子叶的抗菌作用靶点,为探索其抗菌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以木犀草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型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洋夏厚林周厚琴陆小华张璐赵艳玲
关键词:黄酮AUTODOCK青霉素结合蛋白DNA聚合酶
黄连解毒汤治疗肝炎和肝纤维化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肝炎和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TDT数据库和PharmMapper Server数据库,筛选出黄连解毒汤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数据库,分别筛选出肝炎和肝纤维化的疾病作用靶点;将以上数据导入PPI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得出黄连解毒汤治疗肝炎和肝纤维化的"化学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再将该交互网络Xgmml文件导入Cytoscapy 3.0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和各节点的拓扑参数分析,得出黄连解毒汤抗肝炎和肝纤维化相应的作用机制。结果:黄连解毒汤对肝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机体半乳糖凝集素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α亚基相关信号通路来实现的;而其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半乳糖凝集素3相关信号通路来实现的。结论:黄连解毒汤可以通过干预机体半乳糖凝集素3相关通路达到治疗肝炎的目的,并阻止肝炎向肝纤维化发展。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作为药物治疗特定疾病的生物机制的计算机预测方法,对药物的发现和研究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魏士长吴明权王欢黄银秋周厚琴张璐赵艳玲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肝炎网络药理学
六味五灵片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六味五灵片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在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六味五灵片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患者单一使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中的1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六味五灵片;治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合计1 795例受试对象,其中观察组935例,对照组8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提高乙型肝炎病毒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转率。结论:与单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比较,六味五灵片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和抗病毒方面的疗效更好。
何璇杨玉雪文建霞赵艳玲张璐周厚琴李洋陆小华黄凤
关键词:六味五灵片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META分析
加味四逆汤联合化学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加味四逆汤联合化学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全面收集有关加味四逆汤联合化学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8月9日。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9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治疗组348例,对照组3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化学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四逆汤能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RR=1.27,95%CI=1.16~1.39,P<0.000 01],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WMD=5.29,95%CI=3.21~7.36,P<0.000 01),显著降低中医症状评分(WMD=-7.52,95%CI=-13.61^-1.44,P=0.02),并显著增加每搏输出量(WMD=6.43,95%CI=2.61~10.26,P=0.001 0)。结论:在化学药基础上加用加味四逆汤治疗心力衰竭,可提高临床疗效。
陆小华张璐周厚琴李洋魏士长赵艳玲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META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