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昕煜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同位素
  • 2篇人骨
  • 1篇东西方文化交...
  • 1篇游牧
  • 1篇游牧民族
  • 1篇食物
  • 1篇食物结构
  • 1篇同位素分析
  • 1篇同位素研究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区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稳定同位素分...
  • 1篇墓地
  • 1篇墓群
  • 1篇N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新疆文物考古...
  • 1篇大同市考古研...

作者

  • 2篇张昕煜
  • 1篇张国文
  • 1篇胡耀武
  • 1篇侯亮亮
  • 1篇魏东
  • 1篇郭怡
  • 1篇武夏
  • 1篇聂颖
  • 1篇戴玲玲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人类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疆下坂地墓地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3500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被引量:10
2016年
公元前2千纪下半叶,以蒙古人种、粟作农业(包括粟和黍)、彩陶等为特征的东方人群已到达新疆中部,并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等西方文明发生碰撞、交流甚至融合.然而,受益于新的考古发现,以粟黍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要素在公元前3千纪~前2千纪时已传播至哈萨克斯坦、希腊、意大利等地.作为文化传播十字路口的帕米尔高原,其人群何时开始食用粟黍,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否存在更早的迹象,尚缺乏佐证.为此,本文通过对新疆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公元前1500~前600年)出土的人骨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下坂地墓地先民的食物结构,虽以C_3类的动物蛋白为主,但也不乏少许C_4类,在个别个体中,C_4类甚至占较大比例.结合考古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先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为畜牧或半游牧业,但麦作及粟作农业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下坂地墓地的部分先民可能已开始食用粟类作物,这暗示了东方文化因素在帕米尔高原东端,即新疆西南部出现的时间可早至公元前1500年前后.
张昕煜魏东吴勇聂颖胡耀武
农业区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滞后性——基于大同东信广场北魏墓群人骨的稳定同位素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不同地域的人群具有不同的饮食传统和饮食文化。然而,当人们持续不断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原有的饮食文化将会产生变化,如拓跋鲜卑的饮食文化就经历了从游牧向农业的转变。本文对山西大同东信广场北魏墓群26例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 (δ^(13)C值为-11.5±2.7‰,n=26;δ^(15)N值为9.8±1.2‰,n=26)显示,先民的食物类型差异较大,并包含大量的肉食资源。研究表明,以C_3类食物为主的先民主要放牧或狩猎,以C_4类食物为主的先民主要以种植粟、黍等C_4型农作物喂养家畜。大同东信广场北魏墓群人群中两种不同饮食传统的存在,显示游牧民族新的饮食习惯(以粟作农业产品为食)的形成滞后性于北魏政权的建立,这可能与气候变冷及他们的排斥有关。
侯亮亮古顺芳张昕煜戴玲玲武夏张国文郭怡
关键词:食物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