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雪晴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小麦
  • 2篇胁迫
  • 2篇耕作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效率
  • 1篇倒伏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冠层
  • 1篇叶片
  • 1篇叶片水势
  • 1篇有机肥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渗透胁迫
  • 1篇水势
  • 1篇培肥
  • 1篇轻度
  • 1篇综合评价
  • 1篇微环境

机构

  • 6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张黛静
  • 6篇李春喜
  • 6篇刘雪晴
  • 4篇马建辉
  • 4篇王艳杰
  • 4篇刘安琪
  • 2篇张艳艳
  • 1篇高小龙
  • 1篇张文利
  • 1篇杨逗逗
  • 1篇郭雪妮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耕作方式和有机肥对灌浆中后期小麦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解玉米秸秆还田下耕作方式与增施有机肥对小麦茎秆抗倒特性的调节作用,在前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于2014-2015和2015-2016小麦生长季,选用百农207为材料,分析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深耕、浅耕、免耕)与增施有机肥相结合后小麦茎秆主要物理特性、抗倒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后小麦灌浆中后期的茎秆重心高度降低,茎秆鲜重、基部第二节间的茎壁粗度及茎壁厚度增加,抗折力增强,倒伏指数降低,抗倒性提高。两个年度的数据显示,小麦茎秆抗倒性均以深耕+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浅耕+有机肥处理次之;同时,深耕+有机肥处理(2014-2015)与浅耕+有机肥处理(2015-2016)产量较高。
张黛静张艳艳王艳杰刘雪晴刘安琪陈倩青马建辉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耕作方式有机肥抗倒伏
六倍体小麦TaWRKY90的克隆和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低等到高等植物中发展和扩增。在植物应对干旱,低温和盐害等渗透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中占据重要角色。本研究立足六倍体小麦基因组数据库,筛选获得一条新的WRKY转录因子Traes_3B_41047D5E6(TaWRKY90),进一步克隆该转录因子全长序列,并通过荧光定量分析,构建进化树等相关方法验证了所筛选转录因子在植物对渗透胁迫相应中发挥作用。研究分析表明,所克隆TaWRKY90具有1个WRKY结构域,属于WRKY家族第ⅡC亚族;其在不同时间的PEG-6000、低温、H_2O_2、ABA处理下,在小麦幼苗的根、叶片组织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且与MDA、CAT、SOD、POD四种酶的活性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TaWRKY90在小麦抗渗透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春喜高小龙张文利刘晴刘雪晴张黛静马建辉
关键词:六倍体小麦渗透胁迫WRKY转录因子
微喷对冬小麦冠层微环境日变化及叶片水势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裂区试验,以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前期滴灌控水处理下,探究了不同的微喷处理对冬小麦冠层微环境、叶片水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灌浆后期微喷10 mm能显著降低冠层温度、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提高相对湿度、旗叶叶片水势。MW2处理(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并在灌浆后期微喷10 mm)的产量、千粒质量最高,分别为6 952.39 kg/hm^2、45.44 g,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相关分析显示,产量与冠层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叶片水势极显著正相关、与冠层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可见,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并在灌浆后期微喷10 mm,能够改善冬小麦冠层微环境,缓解空气高温对小麦的胁迫,显著提高千粒质量,增加产量。
杨逗逗张黛静王艳杰刘雪晴刘安琪陈倩青李春喜
关键词:冬小麦叶片水势
轻度干旱胁迫下黄淮麦区不同基因型小麦的响应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黄淮麦区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生产区,而此地区小麦生长季降雨稀少,深受干旱的影响。为了解黄淮麦区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抗旱性差异,采用盆栽控水营造干旱胁迫环境,选取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3个小麦品种进行苗期试验。通过测定小麦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活力、株高增长率等14项生理及形态指标,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参试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4项指标中,株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脯氨酸含量受干旱影响程度较大,其中脯氨酸含量的抗旱指数均大于1,且发现部分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联性,不同指标对小麦的抗旱性反映存在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14个指标转化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7.234%。依据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3个小麦品种分为3类:第1类,强抗旱型,包括豫麦49-198、浚晓9706、百农160、中麦895、鹤麦801等5个品种;第2类,中等抗旱型,包括众麦998、丰德存1号、矮抗58、周麦22等11个品种;第3类,弱抗旱型,包括华成3366、偃展4110、许科168、04中36等7个品种。
李春喜郭雪妮张黛静刘雪晴刘安琪王艳杰
关键词:小麦抗旱指标
小麦耐Cu性综合评价及其谷胱甘肽相关酶活性差异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近年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受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减产和污染问题十分严峻。为明确中国不同主栽区小麦品种耐铜(Cu)性,探讨谷胱甘肽相关酶在耐性不同品种间的活性差异,进而揭示小麦在Cu胁迫下的抗氧化反应机制,采用室内水培法,选择来自不同主栽区的37个小麦品种,进行重金属Cu胁迫处理,96 h后测定幼根的6个生长生理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其平均隶属度值,再结合中位数聚类分析法,将参试品种分为3类:(Ⅰ)强耐Cu型,包括良星99、济麦22等7个品种;(Ⅱ)中等耐Cu型,包括众麦1号、石农952等22个品种;(Ⅲ)弱耐Cu型,包括西农979、洛麦23等8个品种。进一步选取强耐Cu型(济麦22、科农9204)和弱耐Cu型(西农979、洛麦23)各两个品种,测定幼根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表明,Cu胁迫下,3种谷胱甘肽相关酶的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与CK相比,Cu胁迫下,GSTs在洛麦23和西农979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GR和GSH-PX在强耐Cu型品种间的活力均升高,与其他2个品种差异显著,而在弱耐Cu型小麦品种间变化不尽相同,这暗示了同一种酶在不同小麦品种间耐受Cu的质量浓度可能不同,其响应Cu胁迫机制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张黛静刘雪晴刘安琪马建辉杨惠荔陈倩青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聚类分析
不同耕作与培肥对小麦氮吸收效率、根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解不同耕作与培肥措施对小麦氮素吸收效率、根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在前5年定位试验基础上,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区组设计,设置深耕(DTF_0)、浅耕(STF_0)、免耕(NTF_0)、深耕有机肥(DTF_1)、浅耕有机肥(STF_1)和免耕有机肥(NTF_1)等6个处理.结果表明,0~20cm土层,浅耕有机肥处理下,全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40~60cm土层,免耕有机肥处理下,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浅耕有机肥处理下叶片和穗部氮素积累量及植株氮素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其他处理相比,深耕有机肥处理下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根效率最高,根系呼吸速率最低.浅耕有机肥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
张黛静王艳杰陈倩青张艳艳刘雪晴马建辉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氮素吸收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