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婧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文化
  • 2篇民居
  • 2篇传统民居
  • 1篇遗产
  • 1篇遗址
  • 1篇生土
  • 1篇生土建筑
  • 1篇土建
  • 1篇土遗址
  • 1篇土质
  • 1篇文化遗产
  • 1篇县域
  • 1篇民居形态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模式
  • 1篇类型化
  • 1篇类型化研究
  • 1篇类型学
  • 1篇建筑
  • 1篇建筑发展

机构

  • 4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敦煌研究院

作者

  • 4篇骆婧
  • 3篇孟祥武
  • 1篇裴强强
  • 1篇王旭东
  • 1篇郭青林
  • 1篇赵国靖

传媒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古建园林技术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陇南各县域传统民居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陇南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区位山谷纵横,历史文化则属于非典型文化区域。该区域正在面临进一步的城镇化进程之中,留下些许作为记录历史的传统民居建筑。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按照县域选取典型传统民居案例,对其进行测绘、分析并归纳,目的在于明晰陇南地区各传统民居建筑类型特征及其分布,为非典型文化区域内传统民居谱系形成的机理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孟祥武骆婧
关键词:传统民居
土质建筑遗址传统营造技法的演化与特征探析被引量:7
2019年
土是延用至今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人类认知和掌握不同环境土的性能和特点的进程中,创造了类型丰富的土质建筑遗址。对传统营造工艺的认知、传承、挖掘和应用成为当下土质建筑遗址保护的关键问题。因此,本工作基于土质建筑遗址保存现状、建筑形制、结构特征和传统营造技法调查,结合文献记载和研究成果,按照营造技法将土建筑遗址分为生土挖造、泥土堆筑、生土夯筑、土坯砌筑和湿泥垛筑5大类15亚类,阐释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功能需要多方面共同推动,营造技法呈递进式发展演化,且呈现出不同营造技法既具备各自的鲜明特征又相互渗透的特点,也是适应环境和功能需求的具体体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早期建筑形制和营造技法提供了依据。
裴强强郭青林王旭东赵建忠赵国靖骆婧
关键词:土遗址文化遗产
国外生土建筑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被引量:9
2019年
生土建筑形式多样,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广泛分布。在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生土建筑材料的生态性能又一次受到世人瞩目。我国研究生土建筑时间较早,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在研究探索与经验累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从研究机构、教育模式、规范标准三个不同层面对国内外生土建筑研究进行分析判断,寻找出目前国内外生土建筑发展的现状和需要改进之处,总结国外先进研究经验,以高校教育作为理论支撑、规范标准作为实践场地、研究机构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统筹研究单位,使三方面形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完整链条,为我国生土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孟祥武苏醒骆婧
关键词:生土建筑教育模式
北茶马古道沿线陇南传统民居类型化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北茶马古道陇南地区沿线县域选取典型传统民居案例,进行测绘、分析、归纳并类型化,目的在于首先明晰传统民居建筑的类型特征,其次试图找出所谓的文化边缘区域内的传统民居建筑的演变与发展规律,从而映射出多元文化交错区域内传统民居谱系形成的复杂机理。
孟祥武骆婧
关键词:传统民居类型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