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欣雨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malignant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呼吸科2014年9月收治的1例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pulmonary malignant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和“PEComa”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Ovid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5年1月至2015年7月.结果 患者女,50岁,因“咳嗽、胸闷憋气60 d,咯血40 d,发热7d”于2014年9月4日入院,患者主要症状为咯血和呼吸困难.CT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且大小不等的结节并周围明显渗出影.行TBLB,病理诊断为肺恶性PEComa.确诊后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病情急剧进展,于确诊2周后死于呼吸衰竭.共检索到肺恶性PEComa相关文献8篇,均为个案报道.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50~79岁,平均63岁.胸部影像学表现多为肺部边界清晰的圆形团块影.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肺恶性PEComa罕见,对于快速进展的双肺弥漫结节并咯血的患者应考虑到肺恶性PEComa的可能,TBLB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 石欣雨龙飞梁斌苏莉莉李怀臣姜淑娟
- 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 胸腔镜治疗联合尿激酶局部应用在急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评价胸腔镜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急性包裹黏连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急性包裹黏连性胸腔积液患者58例,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n=27)、对照组(n=31),治疗组采用胸腔镜检查、治疗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同时给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保留24~48h后引流,每周2次(可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增减次数);对照组常规胸腔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的引流量、积液蛋白含量、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为(1141.51±411.66)mL,显著多于对照组(751.93±605.53)mL(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和胸膜厚度分别为(6.18±1.88)d和(2.09±0.50)mm,低于对照组(7.54±2.28)d和(2.90±0.57)mm(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蛋白含量为(26.45±12.09)g,显著低于对照组(34.33±10.99)g(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3%(95%CI:58.5%-100%),高于对照组77.4%(95%C,:41.3%~100%)(P〈0.001)。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联合尿激酶治疗包裹黏连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多、引流彻底、干净,积液消失快,胸膜增厚减轻,治疗效果好,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 闫迪马卫霞姜淑娟石欣雨王娜
- 关键词:胸腔镜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