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海东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胆固醇
  • 3篇结石
  • 3篇固醇
  • 2篇代谢
  • 2篇胆固醇结石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结石
  • 2篇结石病
  • 2篇肝脏
  • 1篇胆固醇代谢
  • 1篇胆固醇结石病
  • 1篇胆囊结石病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胆汁酸代谢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盐酸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孙海东
  • 4篇蒋兆彦
  • 3篇韩天权
  • 2篇胡海
  • 2篇蔡劬
  • 1篇蔡强
  • 1篇张中文
  • 1篇张圣道
  • 1篇顾爱华
  • 1篇吴健
  • 1篇刘倩
  • 1篇邵文涛

传媒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生命科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zetimibe抑制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ezetimibe(Eze)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chow)组、成石饲料喂养(LD)组和成石饲料加Eze组[Eze 5 mg/(kg·d)灌胃]。饲养8周后收集血清、肝脏、小肠和胆囊。观察胆囊内胆固醇结石形成情况。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胆汁成分、肝组织胆固醇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肝脏和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chow组小鼠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形成。LD组小鼠胆囊结石形成率为100%。Eze组完全无结石形成。Eze组小鼠小肠胆固醇吸收率(9.29%±4.32%),较LD组(58.62%±3.10%)和chow组(56.42%±2.67%)均显著降低(P<0.01)。LD组血清胆固醇[(4.99±0.50)mmol/L]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22.92±2.39)mg/g]均较chow组[(2.87±0.06)mmol/L和(2.45±0.08)mg/g]显著增加(P<0.05)。Eze组血清胆固醇[(1.11±0.10)mmol/L]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2.70±0.07)mg/g]均较LD组显著降低(P<0.05)。LD组小鼠胆汁胆固醇含量[LD组(10.87±1.46)mmol/L比chow组(3.67±0.58)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LD组(1.42±0.19)比chow组(0.59±0.02)]显著增加。Eze组胆汁胆固醇含量[(2.72±0.29)mmol/L]和胆固醇饱和指数(0.57±0.07)均较LD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Eze抑制小肠胆固醇肠道摄取,具有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作用。
王启晗孙海东蔡劬胡海韩天权蒋兆彦
关键词:EZETIMIBE胆固醇结石病小肠
肠道微生态与胆汁酸代谢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6年
胆汁酸在肝脏合成,对小肠中脂类物质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调节糖脂代谢、能量消耗和炎症等。近年来,肠道微生态渐成为研究热点,胆汁酸代谢与肠道微生态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现对肠道微生态与胆汁酸代谢之间的双向调控机制及相关疾病做一综述。
孙海东蒋兆彦
关键词:胆汁酸肠道微生态肝肠循环
上海地区胆囊结石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8
2018年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居民胆囊结石病(以下简称胆石病)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对上海三个区部分20~79岁自然人群15 256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男8 617人,女6 639人。使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分析等方法收集参加者相关临床数据。胆囊疾病采用空腹B超检查确诊。采用t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与胆石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胆石病总体患病率为7.02%,女性(8.10%)略高于男性(6.19%)(P<0.05)。不论性别,胆石病的患病率随年龄递增(P<0.05)。(2)胆囊总体切除率为2.48%,女性(3.42%)是男性(1.75%)的约2倍(P<0.05),也随年龄递增(P<0.05)。(3)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龄、脂肪肝、胆石病家族史、高血压、体质量指数增加为胆石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调查显示,当前上海地区人群总体胆石病患病率为7.02%,胆囊切除率为2.48%。性别、年龄、脂肪肝、胆石病家族史、高血压和体质量指数与胆石病发生密切相关。
王启晗张中文吴健蔡强孙海东蔡劬蒋兆彦韩天权张圣道
关键词:流行病学胆囊结石病胆囊切除患病率
PDZK1敲除对小鼠肝脏胆固醇代谢和胆囊结石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敲除PDZK1(Postsynaptic density-95,disks-large,ZO-1-domain K1,PDZK1)基因对小鼠肝脏胆固醇代谢调节和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PDZK1基因敲除小鼠(PDZK1 knockout,KO组)和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组),每组各10只,以成石饲料分别喂养4周,观察胆囊成石情况,并收集肝脏和胆囊组织。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肝脏PDZK1和清道夫受体B族1型(scavenger receptor B type 1,SRB1)表达。采用胆总管插管收集肝胆汁,测定胆汁分泌率和胆汁胆固醇含量。采用试剂盒酶法测定胆囊胆汁成分并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holesterol saturation index,CSI)。以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成石饲料喂养4周后,WT组小鼠全部成石(10/10),KO组小鼠则为40%(4/10)成石。两组小鼠肝胆汁分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O组小鼠肝胆汁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胆汁酸含量增加(P<0.05),且CSI降低(P<0.05)。KO组小鼠肝脏SRB1蛋白表达降低(P<0.05),甾醇氧-酰基转移酶基因1/2mRNA表达降低(P<0.05),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1和胆汁酸转运相关蛋白(ATP结合盒b11)表达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 PDZK1影响SRB1在小鼠肝脏中表达,降低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摄取,减少胆汁胆固醇分泌,继而降低胆囊结石形成。
焦龙孙海东陈超波何川琦王启晗赵刚韩天权胡海蒋兆彦
关键词:胆固醇结石肝脏
盐酸小檗碱缓解高胆固醇所致肝脏损伤的机制体外及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采用动物实验,探讨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BR)对高胆固醇所致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组、高胆固醇饲料组(高胆固醇组)和高胆固醇饲料加BBR治疗组(以下简称BBR组),喂养8周后采集其肝脏和血清。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测量小鼠肝脏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并测定肝脏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采用HepG_2细胞系,研究BBR对高胆固醇处理下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结果:与普通饲料组比较,高胆固醇组小鼠的肝脏组织中CHOP、GRP78、ATF4等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增加了1倍以上(P<0.05),Trp53、Nqo1等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了8倍、5倍(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了15倍和0.5倍(P<0.05),而BBR组的上述基因表达与普通饲料组水平接近(P<0.05)。高胆固醇组小鼠肝脏的MDA含量增加了1倍以上(P<0.05),而BBR可下调高胆固醇导致的肝脏MDA含量增高(P<0.05)。HepG_2细胞体外实验显示,BBR可降低高胆固醇导致的内质网应激关键蛋白GRP78表达上调(P<0.05)和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荧光量上调。结论:BBR可缓解高胆固醇导致的肝脏细胞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肝脏保护作用。
邵文涛孙海东王起晗刘倩蒋兆彦顾爱华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胆固醇内质网应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