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磊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小麦
  • 9篇基因
  • 6篇等位
  • 4篇候选基因
  • 3篇等位变异
  • 3篇冬小麦
  • 3篇新疆冬小麦
  • 3篇性状
  • 3篇全基因
  • 3篇全基因组
  • 3篇全基因组关联...
  • 3篇基因组
  • 3篇过氧化物酶
  • 2篇脂肪氧化
  • 2篇脂肪氧化酶
  • 2篇穗发芽
  • 2篇位点
  • 2篇胁迫
  • 2篇酶基因
  • 2篇耐盐

机构

  • 13篇新疆农业大学
  • 7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谢磊
  • 12篇耿洪伟
  • 9篇任毅
  • 4篇严勇亮
  • 3篇王丽丽
  • 3篇石书兵
  • 3篇时佳
  • 2篇张金波
  • 2篇夏先春
  • 2篇吕文娟
  • 1篇曲延英
  • 1篇颜安
  • 1篇薛丽华
  • 1篇章建新
  • 1篇张新忠
  • 1篇白璐
  • 1篇白璐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2018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春小麦脂肪氧化酶TaLox-B位点等位变异检测及分布规律
2021年
为阐明脂肪氧化酶TaLox-B位点等位基因在国内外不同地区春小麦种质资源中的分布规律,利用已开发的功能基因标记LOX16、LOX18和LOX-B23对154份国内新疆春小麦地方品种(系)和83份国外春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237份春小麦品种(系)在TaLox-B1、TaLox-B2和TaLox-B3位点上与高LOX活性相关的等位基因TaLox-B1a、TaLox-B2a和TaLox-B3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93.2%和86.1%,与低LOX活性相关的等位基因TaLox-B1b、TaLox-B2b和TaLox-B3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2.0%、6.8%和13.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大生态区的春小麦地方品种(系)中,东疆地区和伊犁河谷地区的参试材料未发现优异等位变异TaLox-B1a;而优异等位变异TaLox-B2a和TaLox-B3a的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为:东疆地区>北疆地区>南疆地区>伊犁河谷地区。供试品种(系)的国外不同地区春小麦品种(系)中,优异等位变异TaLox-B1a的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为:欧洲地区>非洲地区>美洲地区>亚洲地区。本研究所用春小麦品种(系)共检测出5种基因型组合:TaLox-B1a/TaLox-B2a/TaLox-B3a或TaLox-B1b/TaLox-B2a/TaLox-B3a,TaLox-B1a/TaLox-B2a/TaLoxB3b或TaLox-B1b/TaLox-B2a/TaLox-B3b和TaLox-B1b/TaLox-B2b/TaLox-B3b,分别与高、中和低LOX活性相关,其频率分别为86.1%、7.2%和6.7%。新疆四大生态区的春小麦地方品种(系)中,东疆地区材料均检测为具有最高LOX活性基因组合TaLox-B1b/TaLox-B2a/TaLox-B3a。供试的国外春小麦品种(系)中,美洲地区的材料具有高LOX活性基因型组合TaLox-B1a/TaLox-B2a/TaLox-B3a或TaLox-B1b/TaLox-B2a/TaLox-B3a的频率分别为13.8%和69.0%,总体高于国外其他地区。
董一帆严勇亮谢磊库尼都孜阿依·吐尔汗战帅帅耿洪伟
关键词:春小麦脂肪氧化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干旱胁迫下小麦苗期根系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研究小麦根系在干旱逆境下的形态特征和遗传机制是提升小麦抗旱能力并获得稳产的基础。本研究以300份国内外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苗期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小麦根系的最长根长、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鲜重和根干重等8个性状进行表型鉴定,结合90K SNP芯片对8个性状的抗旱系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对稳定遗传的显著关联位点进行候选基因的挖掘。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小麦品种(系)的根系性状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为0.17~0.58,全基因组多态信息量变异范围为0.01~0.38,LD衰减距离为7 Mb。群体结构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分为3个亚群。GWAS分析显示,共检测到与8个根系性状显著关联的41个SNP位点,单个遗传位点可解释3.91%~8.04%的表型变异。同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性状中发现显著关联位点13个,其中Tdurum_contig71499_211(5A)、GENE-1743_858(3B)、Tdurum_contig28552_211(5B)3个位点与4~5个性状显著关联,分别能解释遗传变异的4.12%~5.37%、5.77%~6.70%、4.10%~5.22%。对41个稳定遗传的显著关联位点进行候选基因的挖掘,共筛选到11个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基因与半胱氨酸受体激酶、丝氨酸蛋白激酶等有关,可作为抗旱性重要候选基因。
王博华任毅时晓磊王继庆谢磊加娜尔·拜合提耿洪伟
关键词:小麦抗旱性根系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新疆冬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VP1B基因的等位变异检测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解新疆冬小麦穗发芽抗性水平并筛选出抗性较强品种,通过籽粒法对86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穗发芽抗性鉴定,并利用小麦3BL位点穗发芽共显性STS标记VP1B3对其进行等位变异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新疆冬小麦品种(系)间穗发芽抗性差异明显,发芽指数变异范围18.19%~98.76%;86份材料中,中抗品种(系)3个,中感品种(系)10个,高感品种(系)73个,其平均发芽指数依次为22.76%、48.68%和85.80%,不含高抗穗发芽品种(系)。应用STS标记VP1B3共检测出VP1Ba、VP1Bb以及VP1Bc3种基因型,其分布频率分别为73.30%、3.40%和23.30%。综合表型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新冬28号’、‘奎花2号’、‘石冬9号’3个品种为穗发芽抗性品种。
谢磊王娟霞任毅严勇亮张芳战帅帅耿洪伟
关键词:新疆冬小麦穗发芽STS标记
小麦根部耐盐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为了解小麦耐盐相关性状的遗传机理,挖掘与小麦耐盐性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浓度200 mmol/L的NaCl溶液和正常营养液对全国30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耐盐性试验,并利用小麦90 K芯片对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的16650个SNP,采用Q+K关联混合模型对小麦最长根长、根干重、根鲜重、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总根长等8个根部耐盐性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根部性状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为24.3%~50.0%,多态性信息含量(PIC,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为0.170~0.562,全基因组LD衰减距离为6 Mb;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试验所用300份小麦品种(系)可分为3个亚群,亚群1包含143个(47.67%)试验材料,主要来自河南、陕西和四川;亚群2包含74个(24.67%)试验材料,主要来自北京;亚群3包含83个(27.67%)试验材料,主要来自河南。GWAS共检测到77个与小麦耐盐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P≤0.001),这些位点分布在小麦除6D外的20条染色体上,单个SNP位点可解释3.70%~19.45%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1A、3A、4A、7A、3D和5D染色体上的RAC875_c13169_459等6个位点同时关联到2个或2个以上性状,贡献率为3.78%~19.45%;对77个SNP位点进行发掘,筛选到17个可能与小麦耐盐性有关的候选基因。TraesCS5B01G031800(阳离子反转运蛋白)在Na+等阳离子转运中起重要作用,TraesCS5A01G329000(防御素)可以在阻断Na+等阳离子进入过程中起作用,TraesCS2A01G079000(重复富脯氨酸细胞壁蛋白)在细胞壁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候选基因可作为耐盐性重要基因。
时晓磊严勇亮石书兵王继庆谢磊张金波张金波
关键词:小麦耐盐性根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新疆高产春大豆鼓粒的粒位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探明新疆高产春大豆鼓粒的粒位差异,明确粒重增加的规律,2015-2016年在田间研究了金元20、11-109、新大豆27和黑农61,4个中熟高产春大豆品种(系)主茎不同节组荚、同节异荚、三粒荚各粒的鼓粒进程及单粒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主茎基部1~3节的荚最早开始鼓粒、鼓粒期最长、单粒重最低,顶部倒1~3节荚始粒期最晚、鼓粒期最短,单粒重介于基部1~3节与顶部倒4~6节之间,顶部倒4~6节荚的始粒期和鼓粒期介于基部1~3节与顶部倒1~3节之间,其单粒重最大。主茎荚始粒期、鼓粒期的差异随节位的差异而增大,节组间最大差异分别为9~24 d和6~15 d;同节位的大、中荚比小荚始粒期早、鼓粒期长、单粒重大;三粒荚各粒增重速度和单粒重均表现为中>远>近粒位;鼓粒进程及单粒重的差异表现为同株异节>同节异荚>同荚异粒。鼓粒过程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单粒重实现的,鼓粒的粒位差异大,增加大豆单株鼓粒期,对高产有利。春大豆产量5 000~5 600 kg·hm-2的单株鼓粒期为45~60 d。
张艳伟薛丽华章建新楚光红谢磊李玲
关键词:春大豆高产灌浆
新疆冬小麦过氧化物酶基因TaPod-D1和TaPod-A1等位变异检测及分布规律
【研究背景】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是影响面粉及其制品颜色的一个重要指标。籽粒POD不仅能催化阿魏酸等主要酚酸的氧化,使面粉中的无色前体物质形成有色物质;也能氧化降解面粉中的色素类物质,是造...
谢磊战帅帅王丽丽任毅时佳耿洪伟
关键词:新疆冬小麦过氧化物酶基因分子标记
文献传递
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阿魏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标记开发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克隆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阿魏酸酰基转移酶(arabinoxylan feruloyl transferase,AFT)基因,开发与FAX含量紧密连锁的功能标记,提高对FAX含量预测的准确性,为小麦加工品质的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FR846233为探针,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小麦FAX含量基因gDNA全序列,使用DNAMAN软件比较高、低FAX含量品种间的序列差异性;基于序列差异使用Primer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开发与FAX含量紧密连锁的功能标记并利用一套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3AL、3AS双端体系进行染色体物理定位;同时结合PCR验证的方法,利用253份来自于中国主要冬麦区的小麦品种(系)对功能标记的实用性进行验证,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进行FAX含量与基因型间的相关性分析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对特异性引物B1、B2最终扩增出长度分别为800 bp及710 bp的片段,B1和B2扩增的PCR片段有80 bp重叠,将片段拼接得到位于3A染色体上AFT基因TaBahd-A1。TaBahd-A1序列由1 429个碱基对组成,得到等位变异TaBahd-A1a和TaBahd-A1b,2个等位变异都拥有一个1 266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都具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内含子符合典型GT-AG结构,等位变异序列之间相似度为98.08%,具有2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和3个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InDel位点,可编码42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45.2 kD。基于107 bp SNP处开发了2个互补显性标记AFTA2和AFTB2。AFTA2在TaBahd-A1a材料中能扩增出692 bp片段,与高FAX含量相关,在具有TaBahd-A1b等位变异的材料中未能扩增出片段。AFTB2则只能在TaBahd-A1b等位变异类型的材料中扩增出438 bp片段,并与低FAX含量相关,在TaBahd-A1a等位变异类型的材料中未能扩增出片段。同时利用一套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材料将AFTA2和AFTB2定位在小麦3AL染色体。用功能标记AFTA2和AFTB2检测253份�
战帅帅白璐谢磊夏先春任毅吕文娟曲延英耿洪伟
关键词:普通小麦基因克隆
新疆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检测及其基因等位变异检测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品种(系)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低并分析相关基因变异类型和分布,为新疆小麦育种和品质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利用TaPod-A1和TaPod-D1基因位点的显性互补功能标记TaPod-3A1/TaPod-3A2和TaPod-7D1/TaPod-7D6对113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合新疆小麦材料POD活性的测定结果,分析POD活性相关基因不同等位变异对小麦籽粒POD活性的影响,验证TaPod-A1和TaPod-D1基因位点功能标记有效性的同时,对新疆小麦材料POD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异分布频率进行分析。【结果】新疆小麦品种(系)中,在TaPod-A1位点,具有TaPod-A1b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POD活性(2595.3 U/(g·min))极显著(P<0.01)高于具有TaPod-A1a基因型的材料(2346.0 U/(g·min)),2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6.3%和63.7%;在TaPod-D1位点,具有TaPod-D1b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POD活性(2503.9 U/(g·min))显著(P<0.05)高于具有TaPod-D1a基因型的材料(2376.9 U/(g·min)),2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6.9%和53.1%。在113份新疆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TaPod-A1a/TaPod-D1a、TaPod-A1a/TaPod-D1b、TaPod-A1b/TaPod-D1a和TaPod-A1b/TaPod-D1b 4种变异组合类型,在新疆小麦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1.9%、31.9%、21.2%和15.0%。TaPod-A1b/TaPod-D1b(2706.2 U/(g·min))类型的POD活性显著(P<0.05)高于TaPod-A1a/TaPod-D1a(2283.6 U/(g·min))。【结论】新疆小麦品种(系)以TaPod-A1a(低POD活性)和TaPod-D1a(低POD活性)等位变异类型为主;TaPod-A1和TaPod-D1的功能标记均能较好的区分小麦籽粒POD活性的高低,将2个位点特异性标记结合起来使用,有效地筛选出高POD活性的材料,提高新疆小麦品种(系)优异等位变异的频率,促进新疆小麦品质的遗传改良。
王丽丽战帅帅谢磊王继庆哈尼开·马坎任毅时佳耿洪伟
关键词:小麦过氧化物酶等位变异
小麦穗发芽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为了解小麦穗发芽的遗传机制,发掘与小麦穗发芽相关的候选基因,采用整穗发芽法对来自全国的207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表型鉴定,并结合小麦90K SNP基因芯片,通过TASSLE软件的MLM (Q+K)模型对小麦的整穗发芽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为0.34和0.25,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cinformationcontent,PIC)为0.01~0.38,全基因组LD衰减距离为3 Mb。群体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 207份小麦品种(系)所构成的自然群体结构简单,可分为3个亚群。GWAS检测结果显示,在不同环境间共检测到34个与小麦穗发芽显著关联的SNP标记位点(P≤0.001),分布在小麦3A、3B、4A、4B、5D、6A、6B、6D、7B和7D染色体上,单个位点可解释5.55%~11.63%的表型变异, 16个标记位点在两个及以上环境下均被检测到,其中6B染色体上的标记wsnp_Ex_c14101_22012676在E1、E2及平均环境下被共同检测到,属稳定遗传的位点。通过对表型效应值大且稳定遗传的关联位点进行挖掘,共筛选到13个与小麦穗发芽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TraesCS3A01G589400LC、TraesCS6B01G138600/TraeCS6B01G516700LC/TraesCS6B01G548900LC、TraesCS6D01G103600及TraesCS7B01G200100等基因通过调控植物内源激素-脱落酸(abscisicacid,ABA)的灵敏性进而影响种子的休眠;TraesCS3B01G415900LC、 TraesCS6A01G144700LC及TraesCS6B01G294800等基因编码的F-box蛋白在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光信号转导以及花器官发育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raesCS6A01G108800、TraesCS6B01G138200/TraesCS6B01G293700基因编码Myb转录因子家族蛋白能调控种子中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对籽粒颜色有重要影响,这些候选基因是与小麦穗发芽相关的重要基因。
谢磊任毅任毅王继庆张志辉张新忠耿洪伟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全基因组关联分析SNP候选基因
NaCl胁迫下小麦根部耐盐性状QTL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小麦耐盐相关性状的遗传机理,定位盐胁迫下调控小麦根部性状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位点,本研究利用浓度200 mmol/L NaCl溶液和正常营养液对Berkut×Worrakatta重组自交系群体(310份家系)的最长根长、根干重、根鲜重、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总根长8个根部耐盐相关性状进行耐盐性测定,通过正常和盐胁迫条件下各根部性状和耐盐指数结合小麦50 K基因芯片对上述各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根部性状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16.3%~70.2%。检测到10个分别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鲜重和最长根长等6个小麦根部性状相关的QTL,分布于小麦1A、2A、6A、3B、4B、1D、2D和5D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3.69%~4.95%表型变异,其中总根长、最长根长、根尖数分别有3、2、2个不同QTL位点;在6A染色体51 cM处同时检测到与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相关的QTL位点QTRL.xjau-6 AS/QSA.xjau-6 AS,位于AX-179476814和AX-179558749标记间,贡献率为3.77%~4.66%;检测到QRDW.xjau-3BL和QRTN.xjau-2AS 2个小麦根部性状耐盐指数的QTL,分别位于2A染色体首端和3B染色体116 cM处,单个QTL可解释4.18%~4.83%的表型变异。对这些QTL位点进行基因发掘,筛选到10个可能与小麦根部耐盐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TraesCS2A01G024100可以作为离子阻断剂,TraesCS1A01G307800和TraesCS6A01G092700参与调控植物包括抗逆反应在内的许多生命进程,这些候选基因可作为耐盐性重要基因。
时晓磊严勇亮石书兵张金波王继庆谢磊耿洪伟
关键词:小麦耐盐性根部性状候选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