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欣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病理
  • 5篇血管
  • 5篇肿瘤
  • 5篇临床病理
  • 5篇病理学
  • 4篇临床病理学
  • 3篇肾细胞
  • 3篇肾脏
  • 3篇瘤样
  • 2篇性病
  • 2篇血管瘤
  • 2篇血管瘤样
  • 2篇血管瘤样纤维...
  • 2篇占位
  • 2篇占位性
  • 2篇占位性病变
  • 2篇上皮
  • 2篇肾细胞癌
  • 2篇平滑肌

机构

  • 12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张欣
  • 11篇何向蕾
  • 9篇赵明
  • 5篇茹国庆
  • 3篇杨泽然
  • 3篇张大宏
  • 3篇于丽丽
  • 2篇张琦
  • 2篇滕晓东
  • 2篇金丽
  • 1篇何徐军
  • 1篇王伟
  • 1篇马杰
  • 1篇陈源
  • 1篇吴建宇

传媒

  • 7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假血管肉瘤样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18年
假血管肉瘤样尿路上皮癌是新近描述的一种罕见的尿路上皮癌亚型,组织学上存在类似于血管肉瘤的交织网状血管样腔隙。该亚型尚未收录在2016版的WHO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目前英文文献中仅报道18例.生物学行为上大多为高度侵袭性。我们收集3例假血管肉瘤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引起国内病理和泌尿科医师对该亚型尿路上皮癌的关注和重视。
赵明张琦张欣何向蕾张大宏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生殖器官肿瘤高度侵袭性英文文献
双相型鳞样腺泡状肾细胞癌一例被引量:2
2018年
患者男,46岁。外院体检发现右肾占位2 d,超声示右肾上极旁低回声团,肾上腺来源可能性大,不排除肾脏占位性病变。腹部及双肾CT提示右肾上极占位,肾细胞癌可能;右肾囊肿;左肾萎缩伴肾盂及肾盏积水,左肾多发结石;肝内多发囊肿。2017年10月门诊"肾肿瘤"收入院,肾动脉CT血管造影示右肾皮质肿物直径约3.7 cm,内侧皮髓交界消失,动脉期强化较明显,静脉期相对低密度。行部分肾脏切除术。
陈源赵明张欣何向蕾
关键词:肾细胞癌腺泡状双相型肾脏占位性病变右肾囊肿肾多发结石
色素微囊性嫌色细胞肾细胞癌五例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色素微囊性嫌色细胞肾细胞癌(ch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5例色素微囊性chRCC,观察其临床特征、大体和组织学表现、免疫表型特点以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45~72岁(平均57岁)。均为影像学检测偶然发现。肿瘤直径1.8~4.0cm(平均2.9cm),界限清楚;切面灰棕灰褐,实性为主夹杂有大小不等的囊性扩张,常见出血,未见中央瘢痕形成。镜下5例肿瘤均以大小不等和形状不规则的微囊性囊肿和管囊状成分为主,1例可见广泛的筛状结构,1例可见局灶的腺瘤样排列,2例局灶可见无纤维血管轴心的假乳头状结构。间质内均可见营养不良性钙化或沙砾体形成。4例以嗜酸性瘤细胞为主,1例以浅染的植物样细胞为主。5例均可见散在的细胞内外棕色色素沉积;瘤细胞核型不规则,核级别低(Paner分级1级),常见双核和核周空晕。均未见坏死和肉瘤样转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例均弥漫强表达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和E-cadherin,4例弥漫表达CK7和CD117。均不表达波形蛋白、CD10、碳酸酐酶Ⅸ、AMACR/P504s、TFE3、HMB45、Melan A、S-100蛋白、突触素、嗜铬粒素A等。5例均行部分肾切除术,随访2-55个月(平均17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色素微囊性ChRCC是一种少见的ChRCC组织学亚型,生物学行为惰性,形态学上存在异质性,鉴别诊断谱系宽广,仔细的形态学观察寻找典型的ChRCC特点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赵明王宇彬张琦金丽杨泽然张欣茹国庆张大宏何向蕾
关键词:肾细胞乳头状
琥珀酸脱氢酶B缺陷相关的肾细胞癌一例被引量:5
2016年
患者女,25岁。因在外院体检偶然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1 d于2015年8月13日入院就诊。外院CT检查提示:左肾下极见略低密度影肿块,界限较清,大小约3.8 cm ×3.6 cm,增强后肿瘤不均匀强化。本院B超示左肾下极可见不均偏高回声团,大小约4.1 cm ×4.0 cm ×3.6 cm,部分向外突出,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可见一范围约1.6 mm ×1.5 mm的暗区,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显示双肾血流未见明显异常。体格检查无异常,本院临床拟“左肾肿瘤”行腹腔镜下部分肾切除术。
赵明杨泽然张欣张大宏何向蕾
关键词:琥珀酸脱氢酶肾细胞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肾占位性病变低密度影血流信号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上皮性囊肿四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上皮性囊肿(angiomyolipoma with epithelial cysts,AMLE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间诊断的4例肾脏AMLEC,观察其临床特征、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19~52岁(平均34.5岁)。3例为体检偶然发现,病史1~6年。术前影像学Bosniak分级:3例为Ⅲ级,1例为Ⅳ级。肿瘤最大径2.5~9.0 cm(平均5.0 cm)。镜下观察4例AMLEC均表现为3种组织学构成:(1)被覆单层立方/柱状、偶尔为鞋钉样上皮的单纯性囊肿;(2)紧邻囊肿上皮下为薄层的"生发层样"间质,由致密的富于细胞的苗勒样短梭形细胞组成,其内可见散在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3)最外层是厚的长束状的平滑肌样间质,常见围绕畸形的厚壁血管生长。肌束之间常见丰富的裂隙状淋巴管分割。4例肿瘤均无脂肪成分,瘤细胞形态温和,未见不典型性和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囊肿被覆上皮强表达PAX8和CK7;上皮下"生发层样"间质强表达黑色素分化标志物(HMB45、Melan A、Cathspin K、MiTF)以及苗勒分化标志物(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D10),不表达平滑肌分化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calponin);外层平滑肌样间质强表达平滑肌分化标志物,仅偶尔或散在表达黑色素分化标志物和苗勒分化标志物。3例术后获得随访信息,分别随访3、5及6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肾脏AMLEC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学亚型,生物学行为良性,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病理医师应熟悉AMLEC的临床病理表现谱,应将其包括在上皮和间叶双相特征肾肿瘤的鉴别诊断之中。
张欣何向蕾赵明
关键词:肾肿瘤囊肿
大肠癌患者肿瘤相关血管中胰岛素受体表达及其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血管中胰岛素受体(IR)在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MS)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20例根治性切除大肠癌患者肿瘤相关血管中IR表达,分析在伴和不伴MS两类患者肿瘤相关血管中IR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学特征(病理学亚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IR在正常大肠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中呈阴性表达,而在大肠癌组织及其与正常交界区血管内皮细胞中呈阳性表达。伴MS患者肿瘤相关血管中IR高表达检出率低于不伴MS的患者(分别为21.6%和41.0%,P<0.05)。肿瘤相关血管中IR高表达与肿瘤深部浸润、淋巴结转移、高TNM分期相关(P<0.05或P<0.01),肿瘤相关血管中IR高表达可增加肿瘤深部浸润风险(OR=2.21,95%CI:1.10~4.44,P<0.05)、淋巴结转移风险(OR=2.21,95%CI:1.26~3.86,P<0.01)和高TNM分期风险(OR=2.08,95%CI:1.19~3.63,P<0.05)。上述相关性可存在于不伴MS患者中,在伴MS的患者中未体现。结论:血管内皮细胞IR高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等侵袭性特征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患者,特别是不伴MS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潜在指标。
杨泽然张欣马杰金丽何徐军
关键词:大肠癌胰岛素受体病理学
黏液性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黏液性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M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间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的3例MAF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37岁、46岁和57岁。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物,病史分别为2周、2个月和50年。3例患者的肿瘤均位于肢体或肢端的深部软组织内(右髋部、左前臂和左腕部各1例),2例术前影像学考虑为腱鞘囊肿或腱鞘巨细胞瘤。肿瘤直径3.0~7.5 cm,大体界限清楚,切面灰白、灰褐,有黏质感,2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囊性变。低倍镜下观察,3例均可见厚的纤维性假包膜伴包膜周围的淋巴浆细胞袖套,以多结节状或分叶状生长为主,2例可见明显的出血性囊腔形成。黏液性肿瘤区域分别占60.0%、80.0%和90.0%,瘤细胞卵圆形至星芒状,呈条索状、微囊状和网状分布于丰富的黏液性基质之中。3例均可见黏液性肿瘤成分过渡为局灶典型的非黏液性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组织学形态。瘤细胞异型性轻微,核分裂象稀少(每50倍高倍视野1~2个),未见肿瘤性坏死,1例可见局灶明显的细胞质内空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例局灶表达结蛋白,2例局灶表达上皮膜抗原,1例局灶表达CD99,Ki67阳性指数1%~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3例均存在EWSR1基因重排。1例术后随访15个月复发;1例第1次术后24个月复发,复发的肿瘤缓慢增大,120个月后第2次切除,再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32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MAFH是一种罕见的AFH组织学亚型,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形态学上易于误诊。仔细观察寻找典型的AFH组织学特点、并辅以EWSR1基因的重排检测可助于MAF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赵明于丽丽徐明鑫张欣何向蕾茹国庆
关键词:黏液样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瘤样
睾丸非特殊类型支持细胞瘤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睾丸非特殊类型支持细胞瘤(SCT,NOS)的组织形态谱、免疫表型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7年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4例)和浙江省人民医院(3例)共7例睾丸SCT,NOS,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观察钙网蛋白(calretinin)、抑制素、β-catenin、cyclin D1、CD10、广谱细胞角蛋白(CK)、神经内分泌标志物、WT1、Melan A、波形蛋白、SALL4、GATA3、PAX8以及S-100蛋白等标志物的表达,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对肿瘤组织进行CTNNB1基因第3号外显子点突变分析。结果7例肿瘤发病年龄28-65岁(平均约43岁),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增大的无痛性睾丸肿物。瘤体最大径1.5-3.0 cm(平均2.1 cm),切面灰白略呈分叶状。镜下肿瘤界限清楚,无包膜。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梁索状、缎带状以及实性或中空小管状排列,分布于多少不等的纤维性间质之中;其中2例可见明显的硬化性间质,符合硬化性支持细胞瘤的组织学亚型;1例可见明显的间质黏液变性。瘤细胞胞质较丰富,弱嗜酸性或浅染,2例可见多少不等的富于脂质的泡沫状胞质,2例可见散在的多核瘤细胞聚集。瘤细胞核形态温和,未见不典型性,2例可见核分裂象(约1个/50 HPF),未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7/7弥漫表达波形蛋白和CD10,5/7弥漫异常核质表达β-catenin,其中5/5均弥漫核表达cyclin D1,另2例均为弥漫膜表达β-catenin,而cyclin D1均阴性。5/7局灶或弥漫表达广谱CK,5/6局灶表达calretinin,3/7局灶表达抑制素,2/6局灶表达突触素,4/5局灶或弥漫表达CD56,4/5弥漫核表达WT1,3/7弥漫表达S-100蛋白。嗜铬粒素A、Melan A、PAX8、GATA3、SALL4等均阴性。PCR和测序分析发现4/7(约57%)可见CTNNB1基因第3号外显子点突变,其中4例CTNNB1突变的肿
赵明赵丹珲贺慧颖张欣茹国庆何向蕾王哲滕晓东
关键词:睾丸肿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GPC3、HSP70、SALL4和AFP联合表达对胃肝样腺癌诊断的意义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及甲胎蛋白(AFP)联合表达对胃肝样腺癌(HAS)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的HAS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手术标本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观察GPC3、HSP70、SALL4、AFP、精氨酸酶-1(Arginase-1)、hepatocyte paraffin1(Hep Par1)、谷氨酰胺合成酶(GS)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年龄58~75(66.0±51.7)岁。其中7例治疗前血清AFP升高;肿瘤由肝样分化区组成,有或无常见普通型胃腺癌,肝样分化区与典型肝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相似;见广泛脉管内癌栓9例,淋巴结转移7例,肝转移1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C3、HSP70、SALL4、AFP、Hep Par1、GS呈不同比例阳性。术后随访6~60个月,8例死亡,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期13个月。结论 HAS是一种易转移、预后差、罕见的特殊类型胃癌,所以明确诊断尤为关键,通过一系列肝细胞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发现GPC3、HSP70、SALL4和AFP联合检测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于丽丽何向蕾吴建宇王伟张欣茹国庆
关键词:肝样腺癌
蛋白质精氨酸残基化学修饰酶PADs与PRMTs在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2023年
目的探究蛋白质精氨酸脱亚胺酶(PADs)和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ADs催化的蛋白瓜氨酸化水平是否与PRMTs表达有关。方法通过RT-qPCR检测肝癌细胞系中PADs和PRMTs的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Ds、瓜氨酸化蛋白和PRMTs蛋白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TCGA数据库中肝癌组织PADs和PRMTs的mRNA相关性,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PADs、瓜氨酸化蛋白和PRMTs表达。结果与正常肝细胞LX-2相比,PAD2和PRMT1在Huh7细胞中mRNA转录水平升高(P<0.001),PAD4、PRMT1、PRMT5和PRMT7在HepG2细胞中mRNA转录水平升高(P<0.01)。PAD2和PAD4在HepG2和Huh7中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LX-2(P<0.01)。瓜氨酸化蛋白在HepG2和Huh7中的水平低于LX-2。肝癌组织中PADs和PRMTs的表达强于癌旁组织,但瓜氨酸化蛋白几乎呈阴性。PAD2和所有PRMTs家族成员在临床大样本中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细胞中PADs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PADs催化的蛋白瓜氨酸化水平较低,可能是受胞内高水平表达的PRMTs酶竞争性影响。
邹瑾何向蕾何向蕾陈日萍张欣胡帅悦应士波
关键词:瓜氨酸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