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龙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2篇入路
  • 2篇内固定
  • 2篇关节
  • 2篇侧入路
  • 1篇带胫骨
  • 1篇预后
  • 1篇止点
  • 1篇止点撕脱骨折
  • 1篇治疗儿童
  • 1篇韧带
  • 1篇肉瘤
  • 1篇肉瘤组织
  • 1篇撕脱
  • 1篇撕脱骨折
  • 1篇四肢
  • 1篇四肢创面
  • 1篇锁定板
  • 1篇锁定钢板
  • 1篇内置

机构

  • 6篇台州市第一人...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作者

  • 6篇李祥
  • 6篇何龙
  • 3篇曾利
  • 2篇王发圣
  • 2篇孙晓海
  • 2篇梁一民
  • 1篇李永华
  • 1篇张富国
  • 1篇王子健
  • 1篇王莹
  • 1篇林建华
  • 1篇李永华
  • 1篇陈伟达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型锁定板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观察术前和术后7 d Böhler角和Gssnane角,末次随访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评估足功能。结果33例患者术后随访11~1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前Böhler角和Gissanes角分别从(22.06±5.41)°、(98.09±12.87)°纠正到术后的(31.79±4.22)°和(131.15±10.27)°(P<0.05);末次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0.9%。结论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板内固定可以有效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未出现皮肤坏死,并发症少,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胡光亮李祥何龙潘寒松张富国叶湛王子健王莹曾利
关键词:跟骨骨折
后内侧入路锚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双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7-04采用后内侧入路双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的7例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平均55 ml;切口长度5~8 cm,平均6.5 cm。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6(3~20)个月。随访期间骨折均解剖复位及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平均96.3(88~100)分。结论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双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以有效显露骨折区域,直视下复位骨折并获得稳定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同时又能满足患儿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疗效满意。
李祥何龙潘寒松梁一民王发圣林建华
关键词:膝关节儿童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后内侧入路内固定
骨肉瘤组织中circ_00099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中circ_0009910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自2010-01-2018-12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手术切除的72例骨肉瘤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circ_0009910在骨肉瘤组织和相邻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circ_0009910在二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circ_0009910在骨肉瘤组织的相对表达值高于邻近正常骨组织(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骨肉瘤组织中circ_0009910的表达水平高低与骨肉瘤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χ^(2)=7.903,P=0.005)和肿瘤病理分期(TNM分期)(χ^(2)=7.726,P=0.007)明显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circ_0009910的骨肉瘤患者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circ_000991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9.039,P=0.026)。结论 circ_0009910在骨肉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表达高低与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张瑶李祥胡光亮孙晓海何龙王发圣
关键词:骨肉瘤组织预后基因表达
内置外架联合髂腰固定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内置外架(INFIX)联合髂腰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C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INFIX联合髂腰固定术治疗的5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为23~65(42.3±14.8)岁。所有病例均为Tile C型骨折,其中C1.1型3例,C1.2型2例。采用常规后路术式,复位骨盆垂直移位后,伤侧L4、5椎体及髂后上棘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前环双侧髂前下棘处髂骨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螺钉通过经下腹部皮下固定连接杆治疗骨盆前环损伤。分别采用Matta评分和Majeed评分来评价骨盆复位质量和临床疗效,同时对术后骨折愈合、神经功能、临床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10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均提示骨盆骨折复位良好,后环形态满意;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3例,良2例。随访结束时Majeed评分标准:优1例,良3例,中1例。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随访结束行走及屈髋屈膝功能恢复满意。结论:INFIX联合髂腰固定术可重建Tile C型骨盆骨折的垂直不稳和旋转不稳,疗效满意,同时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李祥何龙梁一民李永华潘寒松曾利
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4—06—2016—03诊治的46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23例(皮肤牵张闭合器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23例(VSD组)。比较2组术后伤口感染例数、再次手术例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46例均获得1-3个月随访,未见伤口裂开或再次骨外露。VSD组2例在第1次手术后感染,皮肤牵张闭合器组1例术后出现感染,2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7,P=0.550)。皮肤牵张闭合器组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63,P=0.007)。皮肤牵张闭合器组伤口愈合时间较VS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71,P=0.010)。结论与VSD技术相比,应用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四肢创面更简单、方便,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瘢痕小。
何龙李祥曾利孙晓海李永华
关键词:四肢创面
Bosworth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2021年
目的探讨Bosworth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5—2020-04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例Bosworth骨折,取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外踝骨折端,直视下撬拨、牵引复位外踝骨折端,将腓骨远端钢板固定于腓骨外侧。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予以单枚下胫腓螺钉经3层骨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2例合并后踝骨折及内踝骨折,考虑后踝骨折块较大,予以支撑钢板固定后踝,然后用2枚直径为4.5 mm的空心钉固定内踝骨折。结果5例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时间分别为3、13、14、14、1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平均12(10~16)周可完全负重行走,负重行走时踝关节无疼痛不适。3例下胫腓螺钉于术后12周拆除。术后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8、8.5、9、10、12周,平均9.5周。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83、84、88、90、92分,平均87.4分。结论 Bosworth骨折是一种较难复位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如果漏诊将导致预后不良。在软组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Bosworth骨折需尽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何龙李祥陈伟达潘寒松徐红野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