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狄艳琪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红素加氧酶
  • 3篇血红素加氧酶...
  • 3篇综合征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 2篇胆红素
  • 2篇血清
  • 2篇氧化性应激
  • 2篇应激
  • 2篇脂蛋白
  • 2篇总胆红素
  • 2篇红素
  • 2篇肥胖
  • 1篇代谢综合征X
  • 1篇代谢综合征患...
  • 1篇胆固醇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脉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曹剑
  • 7篇狄艳琪
  • 6篇刘璐
  • 4篇邹晓
  • 4篇范利
  • 3篇李建华
  • 3篇黄鑫
  • 2篇高进辽
  • 1篇郭玉松
  • 1篇刘宏斌
  • 1篇吴青

传媒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住院的老年MS患者245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包括总胆红素、血糖、血脂、尿素及肌酐等生化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正相关(r=0.168,P=0.009),与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尿素、肌酐、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病分期及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无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MS患者尿素(OR=-0.27,95%CI:-0.48^-0.06,P=0.01)、Ccr(OR=1.27,95%CI:0.33~2.2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分析显示,Q76~100组、Q51~75组、Q26~50组、Ccr水平显著高于Q1~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老年M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提示老年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生理范围内的轻度升高可能是MS肾功能受损的一个保护因素。
狄艳琪陈荣霞柯瑟章曹剑刘璐黄鑫邹晓李建华范利
关键词:胆红素代谢综合征X血红素加氧酶-1
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对肥胖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L-4F)对肥胖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喂食普通饲料为对照组,另40只喂食高脂饲料8周后,肥胖模型造模成功率75%,将肥胖模型成功大鼠30只再随机分为肥胖组、诱导剂组[血红素氧合酶1(HO-1)诱导剂L-4F]和抑制剂组(HO-1抑制剂SnMP),每组10只,各组每天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持续8周。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后,自腹主动脉取血,ELISA检测各项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心肌组织HO-1、脂联素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和抑制剂组干预8周体质量较基线体质量增加显著升高(P<0.01),血糖、胰岛素、TNF-α、白细胞介素6和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胆红素、超氧化物歧化酶[(3.26±0.51)μg/L和(5.90±0.49)μg/L vs (8.66±0.70)μg/L,P<0.05,P<0.01]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4.16±0.75)μg/L和(4.62±0.52)μg/L vs (6.72±1.09)μg/L,P<0.05],诱导剂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肥胖组和抑制剂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增大(P<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LVEF及左心室最大压力最大变化速率显著降低(P<0.05,P<0.01),肥胖组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P<0.01),而诱导剂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肥胖组和抑制剂组心肌组织HO-1和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0.01);诱导剂组HO-1和脂联素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肥胖组和抑制剂组(P<0.01);而抑制剂组与肥胖组HO-1和脂联素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肥胖组心肌细胞肥大、充血,心肌细胞间有较明显的纤维条索形成,慢性炎性反应明显,抑制剂组心肌组织也有较明显的充血、心肌细胞肥大,纤维条索形成,但是较肥胖组减轻;诱导剂组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L-4F上调肥胖大鼠
高进辽陈薇胡家宾郭玉松刘璐黄鑫邹晓狄艳琪曹剑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氧化性应激
血清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趋于提前,因此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研究备受关注.研究表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可以导致CVD的发生和发展,使用降脂类药物调节血清LDL-C的水平,即使降至1.8mmol/L以下,CVD的发生率仍然较高[1].这种心血管疾病剩余风险存在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血清低水平的HDL-C有关.他汀类药物IVUS试验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2],血清低水平的H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最近对血清HDL-C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这种负相关关系提出了异议.近年来,血清HDL-C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综述如下.
狄艳琪吴青曹剑
关键词: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前瞻性随机试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HDL-C
高果糖诱导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模拟西方人群高果糖含量的饮食结构及习惯,本研究以单纯高果糖饲料喂养的方式,尝试构建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方法选取7周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雄性Wistar大鼠4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给予高果糖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动态监测大鼠体质量、腹围、血压等一般状况;6周后检测血糖和血脂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胰岛素、TG、HDL-C、LDL-C和TC;分析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测量内脏脂肪质量,并计算Lee's指数。同时采用多道生物记录仪测量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等。结果实验组大鼠内脏脂肪质量和内脏脂肪质量/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5.60±3.17)g vs(22.26±7.43)g,(7.26±2.23)%vs(5.16±1.20)%,P<0.05]。实验组大鼠空腹血糖、TG、TC、LDL-C、胰岛素、IRI、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和IS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Wistar大鼠单纯高果糖饲料喂养6周,能够成功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
罗晓星王茵梦陈荣霞刘璐狄艳琪孙沙沙高进辽郭玉松曹剑
关键词:果糖肥胖症血脂异常胰岛素抗药性
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对尿酸介导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尿酸介导的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类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选用2~3代的MsCs。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果糖、尿酸,确定最佳浓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依次加人HO-1诱导物钴原卟啉(CoPP)及H0—1活性抑制剂锡中卟啉(SnMP),每组5个独立样本。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MSCs衍生的脂肪细胞脂肪形成的量、脂滴大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O)、还原型辅酶II(NADPH)氧化酶的表达水平,采用发光光谱仪测量超氧化物的水平,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测量脂肪形成标记物及HO-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浓度为500μmol/L的果糖、50mg/L的尿酸分别使脂肪形成量增加(均P〈0.05)。使用果糖处理的MSCs衍生的脂肪细胞中XO和尿酸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使用果糖和CoPP处理MSCs可有效地将XO和尿酸降低至对照组水平,加入SnMP后则消除了CoPP的有益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尿酸处理后小脂滴的数目减少(P〈0.05),脂肪形成标记物Mest、FAS、PPART及C/EBPa的水平及NADPH氧化酶、超氧化物的水平升高(均P〈0.05),尿酸与CoPP的同时使用可有效地将上述指标逆转至对照组水平。尿酸降低了wnt10b的表达,但对HO-1表达无影响。同时加入CoPP后,HO-1和Wnt10b表达增加至高于对照组的水平(均P〈0.05)。结论上调HO—1可降低XO、尿酸及MsCs衍生的脂肪细胞脂肪生成的水平,降低脂肪形成标记物及NADPH氧化酶和超氧化物的水平,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HO—1激动剂未来可能会成为老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靶器官损伤及体质指数控制的治疗靶点。
狄艳琪曹剑刘璐黄鑫邹晓李建华范利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尿酸脂肪细胞氧化性应激
利伐沙班治疗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服用利伐沙班的老年住院患者301例,年龄60~102岁(86.5±8.4)岁。根据患者适应证、肌酐清除率、缺血和出血风险等综合评估制定抗凝方案,分为利伐沙班2.5~5.0 mg/d组72例、10.0 mg/d组205例、15.0~20.0 mg/d组24例。检测应用利伐沙班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记录观察期间的致死性出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出血和缺血事件。结果纳入患者利伐沙班剂量(9.3±3.0)mg/d,最小剂量2.5 mg/d。随访(14.9±13.9)个月,最长随访48个月。利伐沙班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心源性死亡3例(1.0%)、全因死亡20例(6.6%)。累积发生率为25.2%,其中55.0%(11例)因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非致死性出血事件40例(13.3%),累积发生率为42.4%;缺血事件7例(2.3%),累积发生率为16.0%,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脑梗死3例,下肢静脉血栓栓塞2例。与用药前比较,凝血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升高,D-二聚体降低(P<0.05)。结论与既往文献报道比较,高龄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应用偏低剂量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但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缺血风险,选择合适剂量的利伐沙班,个体化用药。
孙沙沙曹剑刘宏斌洛佳坤徐伟豪刘璐狄艳琪邹晓李建华范利
关键词:利伐沙班血栓栓塞出血
老年男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男性生理范围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患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老年男性住院患者430例,其中代谢综合征组227例、非代谢综合征组203例。同时,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所患代谢异常数量分为0项共存组、1项共存组、2项共存组、3项共存组、4项共存组5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体质量、总胆红素、肝功能、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 5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5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两比较后发现,两项代谢异常共存组较其他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患病呈显著负相关(r=-0.181,-0.21,-0.155,P=0.001)。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份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男性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病呈负相关(OR:0.943,95%CI:0.892~0.997,P=0.04);与高血压病患病呈负相关(OR:0.948,95%CI:0.940~0.999,P=0.048);与高脂血症患病呈负相关(OR:0.943,95%CI:0.898~0.991,P=0.021);与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OR:0.953,95%CI:0.909~0.998,P=0.042)。按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发现随着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病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生理范围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下可能是老年男性机体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生理范围内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份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病呈负相关。
狄艳琪王茵梦陈荣霞柯瑟章曹剑刘璐徐伟豪范利
关键词:总胆红素代谢综合征老年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